第二十三章 下斗,准备搞事(求鲜花,求打赏)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两人速度快,几个小时候土坑已经有了七八十公分深度。

这下不能蛮干了秦时取出竹子削的探杆。

外形和根竹筷子没什么分别,就是长度差不多有个50公分长,也稍微粗一些。

当第一个探洞下cha至25多公分时,探杆似乎被什么东西挡住!

拧了一下探杆,然后停顿了一下,手再微微一用力,探杆传来类似于打滑的手感。

抽出探杆,看了看探杆头:有被表面光滑的物体磨光的痕迹,应该是瓷器一类。

如果是铜器,这会探杆头上会起毛刺,还会有铜锈一类残留。

顺手取过根塑料彩旗,往这个小小的探洞里一cha。

塑料彩旗是早就准备好的,这会拉线标记的人已经有了,轻易就能买到,别奇怪。

不过买彩旗时,龙哥还奇怪为什么要买这个玩样,当时只是说是用来定型的。

其实就是偷懒——每根彩旗都是30公分长度,他懒得去准备一大捆一样长度的细棍,筷子又嫌稍微短了点。

一个多小时后,把龙哥叫进帐篷:秘密麻麻的香棒长长短短密布坑底!

当过兵的关兴权只看了一眼,就明白为什么说那些彩旗是用来“定型”的!

一个长大约两米,最宽处大约一米六七的椭圆形圆弧包出现在眼前——下面埋藏物的位置、距离坑底距离全部被形象的反应了出来。

“外边怎么样?”

“村子里那边已经有人在烧晚饭。”

听到龙哥的话,就开口道:

“先开个口子。”

工具已经准备好,拔掉几根彩旗放一边,工兵铲先铲掉上头30来公分厚度的一层泥土,然后再用种花用的那种小号铁铲小心取土。

一会功夫,圆弧包边缘位置的一件器物就出现了——这是件青釉双耳瓶,直口,细长颈,近口沿处饰双贯耳。

而就在这个瓶子的四周,秘密麻麻、一层又一层的各式瓷器在土中叠压在一起!

龙智洗就算见惯生死,也被眼前这一幕给震惊到:这么一大片,这有多少?!

而且秦时半个月前从刘阿姨所住的房间墙壁里取东西时,就在那帮忙,见过一个类似于眼前这个瓷瓶的瓶子。

当时秦时告诉他那是四九城黑市淘的,花了300块,30年后价格只有天知道——那是件宋代瓷器中的精品!

“秦时,我们那辆车估计运不走!”

瓷器不是黄金,可以随便用东西装——分门别类包装,又要防着这3000来公里汽车运输跑下来意外损坏,这保护性外包装一定要牢靠!

龙哥一估计就有数了,这体积一定小不了!

清理了一小块地方,除了那个双耳瓶,秦时并没有取出其他任何一件瓷器,只是取掉了上层覆盖的泥土。

这里不仅仅有瓷器,还有青铜器,这下秦时算是gao明白了,那台探测仪的反应为什么那么奇怪!

有个疑问:但这里明显是个宋代古墓,而春秋战国的青铜器基本上就没可能和宋代的瓷器埋在一起!

其实因为这些乍一看是春秋战国时期式样的青铜器,其实就是宋代铸造的:宋时仿制上古时期青铜器很流行,但那时铜几乎就等同于钱,所以那些铜器在宋时也是极为贵重的物品。

秦时已经在开始收拾工具,将一大块彩色雨布盖在大坑上,四周用土块压住。

“明天再干吧,这活晚上容易出错。给韩哥打电话,让他开辆车来,我们这几天把东西搬宾馆去,到时候一起拉走。”

“你去吧,我在这里看着,不然心里不踏实。”

龙智洗不放心。

“怕有贼偷东西的?逮住了咔擦!别逗龙哥,走吧,等着喂蚊子呢?”

不过最终自个还是拧不过他:他决定一个人等彻底天黑后就回来守夜,说是有办法让万一可能来的小偷吓跑,还不敢到处瞎说。

至于蚊子,这年代有香薰啊。

回到宾馆房间,拿出那个细长颈青釉双耳瓶再欣赏了一下:造型漂亮,估计能评上一级文物!

不过秦时并没有将它当大宝贝,也不清洗,只是放进一个纸板箱里妥善的收了起来。

看了看时间,估计萍姐他们已经回家,就用宾馆房间里的电话打了过去。

C市这会虽然不大,但终究是个地级市,政府招待所里已经开通了程控电话,还能打长途。

“喂,韩哥,我…好,车子已经到了?…我们住在C城...车牌照…不用急,你五天后到就行了…”

噼里啪啦一顿方言,交代了一大堆,挂了电话gao定:明天下午,韩哥等交代完公司里的事,就会叫上他那位已经辞职在家战友,两人开一辆新解放。

至于那位的驾驶员战友,这趟就算他公差,还能去老部队玩两天,之后坐火车回四九城。

第二天一早,秦时开车回了研究基地。果然一夜太平无事,龙哥还在帐篷里的躺椅上睡了几个小时。

接着gao事,今天这活龙哥只能打下手:先一步步将覆盖的泥土去掉,然后边取土边起出东西。

龙哥在坑边接着,也不清洗,直接用塑料袋包裹后,一件件妥善放进准备好的纸板箱内。

刚刚出土的瓷器最好不要清洗,而且最好一暴露在空气中之后,能最快速度用保鲜膜包裹起来,之后放在yin凉处过段时间再处理。

这样能够尽量避免因为出土瓷器突然暴露在空气中,导致表面的釉色氧化脱落。但今找不到哪有保鲜膜卖,只能用塑料袋将就了。

瓷器埋藏时间越长,这速度就要越快!

但是懂行的人都知道,考古队挖一些两晋时期的瓷器都会慢慢挖,绝不会心急火燎的干。

而像秦时这号子盗墓贼出身的家伙,是绝对不会让瓷器过长时间暴露在空气里的。要知道,或许就是几分钟的时间,突然接触的氧气就能让一个原本价值上万的瓷器价格缩水几十倍!同样,不立即清洗也是相同道理。

这是一个巨大的椭圆形瓷器、铜器窖藏,青绿、玉白的一大片!里面整齐地码放着各种瓷器、铜器,所有器物基本上是由下而上、由大到小有序摆放。

两天后,秦时同龙智洗终于将大坑清理完毕,还做了个记录:器物大大小小总共985件,其中瓷器962件!

其它15件铜器,还有8件石刻人物造像。

秦时能看出这些瓷器包括了龙泉窑青瓷、景德镇青白瓷以及定窑、耀州窑瓷器等等……大多为日常生活用品,都是精品!

962件瓷器,几乎都是一、二、SanJi文物,其天朝家一级文物40件,国家二级文物300余件,三-级文物500余件!

从中清理出来了那个青釉荷叶形盖罐,胎质洁白细腻,外施梅子青釉,釉色柔和淡雅。器物短颈、圆肩、鼓腹,盖中央隆起,有瓜蒂形钮,边沿起伏呈荷叶卷曲状。高31.3厘米、宽23.8厘米、最大的腹围接近1米,是南宋龙泉青瓷中最大的一件瓷器!

不过就算这个体积,也不该这么重!

被起出来时,这件盖罐摆放在所有器物底层的最中间,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器物主人对其也是十分重视。

如今现存的荷叶罐多见于元代,两人眼前的这件应该是宋瓷当中惟一一件荷叶盖罐,全球仅此一件,可以称为华夏瓷器三大国宝之一!

“怎么这么重?!”

竹子就问题不大了,在老手手里,连最易碎的玉璧都不会出问题。

探一截挖一截,这样就不会因为不知道东西的具体位置、距离,结果一锄头砸锅!

对着网格的其中一个角,将探杆竖直,用力、但匀速的慢慢往下cha,凭借手感,感觉探杆头是不是碰到异样的硬东西。

这可是个技术活,没点实际经验,能把石头当宝贝!

而且除非万不得已,绝对不用用长改锥一类的金属铁器,虽然那东西穿透力更强——一个不小心,碰到易碎的瓷器玉器或者单薄的青铜器,都没地方后悔去!

用不上锄斧,用了洛阳铲,还有更适宜挖土的工具——新买的锄头,锄头柄还是村民帮着弄的。

gao农业的,没把好用的锄头怎么行!

根据探测器显示,东西在距离地表下大约1米的位置,不过分布似乎有点散。应该地质构造运动让墓室坍塌了。

特别是手握持的地方,两侧胖出来一大截,利于握持:如果一下子找不到坚韧的竹子做这玩样,找把筷子也能凑合。

这可是个细活,张楠将眼前的坑底想象成一大块平面,上头是一个个直径15公分的正方形网格。

收拾了一下自己,还洗了把脸,到帐篷外边当自个的研究员去了。

坐在椅子上逍遥,轮到龙哥在里边当苦力。

龙智洗很奇怪:下边的东西怎么是在大约不到两米直径的范围内,东一处西一堆,怎么埋的?

秦时是一点不意外,到时候他就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当天中午在村长家吃过中饭,一回到研究基地,马上锁门!

如今村民对研究基地上锁已经彻底习惯了,这可是村长要给锁上的,就算去地里干活时路过,也懒得多看一眼。

秦时握着锄头甩开膀子大干,龙哥在帐篷外头掩护望风,偶尔还用照相机拍玉米、拿个放大镜东瞅细看。

有时候还到铁丝墙外附近走走,笔记本更是不离身,不时观察玉米生长,还在本子里记点什么东西,还真装的像回事。

秦时就没这么舒服了!这可是力气活,要挖一个直径至少两米、深一米的大坑,停停干干,一个多小时工夫,彻底趴下!直接累成狗一样!

PS:今天将近一万多字更新了,看的爽不爽?晚点还有一更哦。

前些天就用金属探测器探过,东西位置早就确定,用那个劳保商店买来的大军用帐篷罩着呢。

双层保险,不仅仅有密密麻麻的铁丝和玉米地阻挡视线,就算万一有热情的村民来瞅瞅,也是什么都看不见。

阅读盗墓之收尽天下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