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苏州和尚访白园,南禅院再藏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办完了奉国寺的事,乐天又轻松起来,可以尽情地享受春日的温暖和煦,鄙人用不着化过多的笔墨去进行描述,只要看一看我们的大诗人自己的一组诗,就可以体验我们的大诗人在这美妙的春日里过得是多么惬意,诗曰:

“陶云爱吾庐,吾亦爱吾屋。屋中有琴书,聊以慰幽独。是时三月半,花落庭芜绿。舍上晨鸠鸣,窗间春睡足。睡足起闲坐,景晏方栉沐。今日非十斋,庖童馈鱼肉。饥来恣餐啜,冷热随所欲。饱竟快搔爬,筋骸无检束。岂徒畅肢体,兼欲遗耳目。便可傲松乔,何假杯中渌。”

“广池春水平,群鱼恣游泳。新林绿阴成,众鸟欣相鸣。时我亦潇洒,适无累与病。鱼鸟人则殊,同归于遂性。缅思山梁雉,时哉感孔圣。圣人不得所,概然叹时命。我今对鳞羽,取乐成谣咏。得所仍得时,吾生一何幸。”

“柳梢黄嫩草芽新,又入开成第四春。近日放慵多不出,少年嫌老可相亲。分司吉傅频过舍,致仕崔卿拟卜邻。时辈推迁年事到,往还多是白头人。”

&/div>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白香山传》,微信关注“ ”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于是又开始了抄写文集的工作。由于近两年又写了不少诗文,乐天都把它们编进文集,由原来六十五卷增加到了六十七卷。

乐天把《苏州南禅院千佛堂转轮经藏石记》交给了惠满大师,惠满大师急不可待地看了一遍,只见写的是:

“千佛堂转轮经藏者,先是郡太守居易发心,蜀沙门清闲、矢谟、吴僧常敬、宏正、神益等亻孱功,檀主邓子成、梁华等施财,院僧法宏、惠满、契元、惠雅等蒇事,太和三年秋作,开成元年春成。堂之费计缗万,藏与经之费计缗三千六百。堂之中上盖下藏。盖之间轮九层,佛千龛,彩绘金碧以为饰,环盖悬镜六十有二。藏八面,面二门,丹漆铜锴以为固,环藏敷座六十有四。藏之内转以轮,止以尼,经函二百五十有六,经卷五千五十有八。藏成经具之明年,苏之缁白徒聚谋曰:“今功德如是,谁其尸之?宜请有福智僧越之妙喜寺长老元遂禅师为之主,宜请初发心人前本郡守白少傅为之记。”佥曰然。师既来,教行如流,僧至如归。供施达衬,随日而集,堂有羡食,路无饥僧,游者学者得以安给,惠利饶益,不可思量。师又日与┷恢谏茫傧愫鲜咐袂Х穑缓笃舨胤⒑担ね樱诔侄练硎部经。经声洋洋,充满虚空,上下近远,有情识者,法音所及,无不蒙福,法力所摄,鲜不归心。佻然巽风,一变至道,所得功德,不自觉知。繇是而言,是堂、是藏、是经之用,信有以表旌觉路也,脂辖法路也,示火宅长者子之便门也,开毛道凡夫生之大窦也,其然乎。莹铟年,院之僧徒,三诣雒都,请予为记。夫记者,不唯记年月,述作为,亦在乎辨兴废,示劝戒也。我释迦如来有言:“一切佛及一切法,皆从经出。”然则法依於经,经依於藏,藏依於堂。若堂坏则藏废,藏废则经坠,经坠则法隐,法隐则无上之道,几乎息矣。呜呼!凡我国土宰官、支提上首、暨摩摩帝辈,得不虔奉而护念之乎?得不维持而增修之乎?经有缺必补,藏有隙贝梯,堂有坏必支,若然者,真佛弟子,得福无量,反是者,非佛弟子,得罪如律。开成四年二月一日记。”

“劳者不觉歌,歌其劳苦事。逸者不觉歌,歌其逸乐意。问我逸如何,闲居多兴味。问我乐如何,闲官少忧累。又问俸厚薄,百千随月至。又问年几何,七十行欠二。所得皆过望,省躬良可愧。马闲无羁绊,鹤老有禄位。设自为化工,优饶只如是。安得不歌咏,默默受天赐。”

又有一首《四年春》供看官一起欣赏:

大师号神照,姓张氏,蜀州青城人也。始出家於智凝法师,受具戒於惠萼律师,学心法於惟忠禅师。忠一名南印,即第六祖之法曾孙也。大师祖达摩宗神会而父事印,其教之大旨,以如然不动为体,以妙然不空为用,示真寂而不说断灭,破计著而不坏假名,师既得之,揭以行化。出蜀入洛,与俗人有缘,用开六坛,仅三十载,随根说法,言下多悟。由是裂疑网,拔惑箭,渐离我人相者,日日有焉;起正信,见本觉,顿发菩提心者,时时有焉;其馀退恶进善,随分而增上者,不可胜纪。夫如是,可不谓烦恼病中,师为医王乎?生死海中,师为船师乎?呜呼!病未尽而医去,海方涉而船失,粤以开成三年冬十二月,示灭於奉国寺禅院,以是月迁葬於龙门山,报年六十三,僧夏四十四。明年,传教主院上首弟子沙门清闲,纠门徒,合财施,与服勤弟子志行等,营度丧事,卜兆於宝应寺荷泽祖师塔东若干步,窆而塔焉,示不忘其本也。其诸升堂入室,得心要口诀者,有宗实在襄,复俨在洛,道益在镇,知远在徐,曰建在晋,道光在润,道威在潞,云真在慈,云表在汴,归忍在越,会幽、齐经在蔡,智全、景元、绍明在秦。各於一方,分作佛事,咸鼓钟鸣吼,龙象蹴蹋。斯皆吾师之教力也,不其盛欤?众以余忝闻法门人,结菩提之缘甚熟,请於塔石,序而铭曰:

伊之西北,洛之南东。法祖法孙,归全於中。旧塔会公,新塔照公。亦如世礼,归於本宗。”

到了二月二十五日这一天,南禅院的和尚们要走了。乐天把六十七卷文集郑重地交给惠满等和尚们,最上面放着乐天写的一篇《苏州南禅院白氏文集记》,其文曰:

“唐冯翊县开国侯太原白居易字乐天,有文集七帙,合六十七卷,凡三千四百八十七首。其间根源五常,枝派六义,恢王教而宏佛道者多矣,然寓兴放言,缘情绮语者,亦往往有之。乐天佛弟子也,备闻圣教,深信因果,惧结来业,悟知前非,故其集家藏之外,别录三本,一本藏於东都圣善寺钵塔院律库中,一本藏於庐山东林寺经藏中,一本藏於苏州南禅字千佛堂内。夫惟悉索弊文,归依三藏者,其意云何?且有本愿,愿以今生世俗文字放言绮语之因,转为将来世世赞佛乘转法路之缘也。三宝在上,实闻斯言。开成四年二月二日,乐天记。”

惠满等和尚们还说,南禅院的和尚们都希望把香山居士的文集也珍藏在南禅院,不知道香山居士是不是放心。说到这里,香山居士笑笑:“好呀,我白居易早有此心,现在几位大师都亲自来了,我白居易就要麻烦各位帮帮忙,把俗人那些东西再抄写一份,然后就麻烦各位大师把它带回南禅院法宏大师,我想各位大师也会答应吧?”

“如此甚好!甚好!”几位大师一齐高兴地回答。

送走了苏州南禅院的佛门朋友,奉国寺又有事了。原来在去年十二月,奉国寺禅德大师神照圆寂于奉国寺禅院,是月迁葬於龙门山。到了今年三月清明,传教主院上首弟子沙门清闲和尚与服勤弟子志行等,营度丧事,卜兆於宝应寺荷泽祖师塔东若干步,重新安葬,为神照大师建塔一座,表示不忘大师根本。

乐天被请去书写塔銘,其文曰:

“《唐东都奉国寺禅德大师照公塔铭(并序)》

却说苏州南禅院的和尚们得到消息,庐山东林寺和洛阳圣善寺都都珍藏着香山居士的文集。南禅院的和尚们眼红了,你东林寺和圣善寺可以珍藏香山居士的文集,难道我们堂堂有名的苏州南禅院就不能珍藏?不行,得去几个人看看。随便要香山居士写一篇禅院千佛堂转轮经藏石记。于是南禅院的法宏大师当机立断,派南禅院高僧惠满、契元、惠雅、常敬、宏正、神益等人立即上路去洛阳。

惠满一行人来到洛阳履道里白园,乐天当然是万分高兴。大家说起当年白刺史在苏州的往事,都觉得分外亲切。和尚们没有忘记,当年白刺史曾经多次到南禅院跟僧众谈论佛理。和尚们还极力夸赞香山居士当年在苏州任刺史的政绩,尤其是修建山塘街,和尚们说到现在的山塘街,几位高僧都说得眉飞色舞。香山居士也颇感欣慰。

话题转到了南禅院千佛堂转轮经藏。原来修建这千佛堂最初还是白刺史提出来的。于太和三年正式动工,经过五六年时间的努力,于开成元年竣工。现在千佛堂的经藏已经趋于完善,于是法宏大师想请香山居士写一篇经藏石记。

阅读白香山传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