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刘启又岂会错过如此好的机会,趁热打铁将事情落实了下来。

所谓金口玉言,皇帝既然批准了,刘将庐这会就算是想要反悔都不可得了。

目送着齐王刘将庐神色沮丧的退出大殿,刘启这对父子同时发出了畅快的笑声。

在西汉时期,文武百官在朝议之上,上演全武行简直就是斯通见惯的事情。

别看晁错身为一个文官,战斗力却是爆表,经常在朝会上将一些武将按在地板上狠狠的摩擦。

可以说,晁错在朝廷上的威望,倒有一多半都是通过这双拳脚打出来的。

西汉时期的文官可不像后世的那些手不能提,肩不能抗的文弱书生。

是真正可以做到出则为将,入则为相的文武双全之士。

细数西汉历朝九卿以上的官员,其中有一多半都有过担任军职的经历。

要知道,这可是朝廷最顶尖的文官团体啊。

由此可知,汉朝的武风之强盛到了何等的地步。

为何会有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这句话广为流传。

刘荣的这条推恩令虽然可令藩国之乱消于无形,却耗时日久,势必很难被渴望建功立业之心的将军们和晁错所能接受。

以他目前的这小身板可不够资格与对方刚正面。

这令刘荣有些苦恼,但他并不后悔。

与公,这条策略与国有利。

与私,能够极大增强在他那位便宜老爹心中的分量。

而且也赢得了一些朝廷重臣的关注。

对于他想要争夺太子之位的道路,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

是夜,未央宫灯火通明。

汉景帝刘启辗转反侧,满脑子想的都是白日刘荣所说的推恩令一事。

诚然,此策或能成行,时间会帮他消灭那些不服管教的藩国。

但那需要多久,二十年,五十年,还是一百年?

刘启眉头紧皱,他连三年都等不了。

他忽然想起了去年,他刚刚登基即位为帝的时候。

匈奴大军入寇,烽火在甘泉宫都能看到。

他当即大怒想要召集军队给匈奴人一点颜色瞧瞧。

但是……最后,他却亲手解下了铠甲,卸下了长剑。

因为,当时晁错劝住了他。

晁错的话,至今还在他耳边回荡着:“陛下,匈奴肌肤之患,诸侯,脏腑之病,肌肤之患让人痛,脏腑之病要人命!”

于是,他忍了,打碎牙齿和血吞,送了公主,许了和亲,这才打发走匈奴人。

同时,这耻辱刺激他,让他每每想及此事,都心如刀割。

这才许了晁错的削藩之策。

他想的是先扫平诸侯,再北击匈奴,擒获匈奴单于,献俘太庙,完成千古大业。

可今日刘荣的一番话却完全打乱了他的计划。

“难道还要再忍?”

刘启的面色涨的通红,呼吸急促,突然喊道:“绝不!”

他本是急性之人,否则当年还是太子的时候,也就不会一盘棋砸死了吴王的太子。

踱步了良久,他yin沉着面孔,似乎是做出了决定。

这个时期的晁错在朝廷上可谓是风光无两,连丞相申屠嘉都被晁错海扁过。

嗯,没有看错,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他今日虽用推恩令之策到了便宜老爹的赏识,并得到上朝听政的权利。

但同样也因此得罪了一个朝廷上的巨头,晁错。

就是那个主持削藩最后被他的便宜老爹砍头的法家巨头晁错。

自古以来诸侯之间都是如此,立一太子继承王位,其余诸子各谋生路,这是任何一名皇室子弟都知道的事情。

刘荣仿佛是没有听出皇叔话中的嘲讽之意,面色自若的说道:“皇叔若真心疼爱自家孩儿,不若上表朝廷,将膝下诸子皆立为太子。”

“如此,当皇叔百年之后,诸位王兄人人都可为诸侯。”

……

从未央宫出来,刘荣却深知这件事还不算结束。

刘将庐想到那个深受自己喜爱却无缘太子之位的幼子,心中欣喜,脱口而出道:“如此甚合寡人之心!”

“既然如此,那朕就准齐王之所请。”

听到这番话,刘启双眼不禁射出一道异彩,以他的政治智慧,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关窍。

齐王刘将庐真要按照刘荣的话去做,其封国会越来越小,势力越来越弱。

“道理很简单,当皇叔百年之后,唯有一子可得大统,其余诸子却要被打落尘埃,从此泯然众人矣,岂不让人怜悯?”

刘将庐被这番话给气的哭笑不得,面色一沉,道:“既如此,殿下以为寡人该如何去做?”

三五代之后,可能目前的各国封地就会彻底变成毫无存在感的小国。

此策更可用于其他的诸侯王国,如此可不费一兵一卒便能取得削藩的效果。

事实证明,并非人人都是有野心的,也并非人人都有远见。

未央宫,大殿之上。

刘荣丝毫不为所动,表现出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只见他微微一笑道:“皇叔,小子并无任何不敬之意,只是为皇叔膝下其余的王子们抱不平而已!”

“这是何意?”刘将庐疑惑的问道。

阅读大汉之最强太子爷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