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的芬芳洒遍每一个角落(1)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开始我强行规定一篇课文中,哪些词,哪些话,课文的含义必需运用到生活中去,还闹出了许多笑话。学习《山中访友》一文后,一个到学生家做客的客人,吃饭时,女主人总是给他添饭。他说:“自己吃饭自己添饭,大家一起来吃!”这个学生就说了这么一句话:“叔叔,你说话别有深意!”弄得客人莫名其妙,以为学生理解为不让学生的妈妈吃饭,要给客人添饭。哪知道,是学习《山中访友》后,我安排的作业,要把“别有深意”运用到说话中去。客人谈到岁月不饶人,他已经老了。我的这个学生说了一句:“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像二十几岁一样,依然如旧。”这句话倒运用得当,说得客人笑开了花:“你这孩子嘴巴还甜。”

这个故事让我深思,运用语文知识不能死搬硬套,要让学生去感悟,在什么环境下,应当运用哪个词,哪句话,哪一篇课文的含义。苦思冥想,结合这么多年教学经验,总结了一套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正。这导致了我的学生,在每一次语文考试中,都处在夹石镇前列。

带着学生走进文本是重要一环。一篇课文,都有一个主题。要让学生把主题运用到生活,首先就要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够运用这个主题。就拿《山中访友》来说吧,走进教室,我就肤浅地讲了我自己的一个故事:“在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一次语文考试失败了,老师的严厉,父母的责备,让我满怀心事。没办法了,傍晚我跑到我家门前的泡桐下,向泡桐树诉说我的心事。这一吐为快,我高兴了,你们说,为什么呢?”学生回答:“你把泡桐树当着了朋友。”这样顺其自然走进了文本,同时,侧面告诉学生,这篇课文主题也许在说话过程中,是用不到的。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倾诉的对象,排泄我们的心情。

进入文本后,每一个词,每一句话,要恰如其分运用到我们的语言中去。这就要求我们上课时,结合生活实际来上课文。而上边的同学的故事,就成了我上课的经典。学生深深明白,词句不是在生活中乱用的。比如“德高望重”这个词,要用到自己心仪的老人身上。“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声音”要运用到对过去的追忆中去。 “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交换我的眼神。”这样拟人化写法,使人读了更加亲切。如此等等,把课文的深沉含义展现无余。

走出文本是学生实践运用的重要一环。当我的学生对客人说:“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像二十几岁一样,依然如旧。”这句话运用得当,说得客人笑开了花:“你这孩子嘴巴还甜。”不仅对客人进行了年轻的赞美,还对语言进行了“唯有你像二十几岁一样”的创造。语言就是在运用中进行创新,要不然我的学生写不出“叔叔,什么事那么开心,鼻子就笑勾了。”这样的语句。写不出“当石头不在坚硬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动的时候,当天空不再有阳光的时候,当地球不再有人居住的时候,我才能不把心事诉说。”这样优美的语言。写不出“潺潺的小溪,砂石和绿草为音符,溪水为弹奏者,弹出了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这样的经典……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人说话一点不含蓄,甚至粗俗。而总有一部人,说话是那么经典。我们都说,他的语文功底了得!教师节,表彰大会,陈凤县长讲话,引起了全镇教师的轰动。讲话那么有艺术,那么有水平,激起了老师们的共鸣:一定为夹石教育的明天而奋斗!按理说,都和其他领导讲的大致相似,都是陈述夹石教育的过去的辉煌,展望夹石教育的明天!然而,在用词酌句及语气,都给人一种震撼!同是“让夹石明天的教育更美好!”别人说出来,显得肤浅无力。而陈县长说出来,给人一种气势恢宏高深莫测的感觉!这就是语文艺术,这就是我们五千年文化的沉淀!

作为语文老师,作为五千年文化的传播者,有义务把语文的芬芳洒遍祖国的每一个角落。这便不是我们有高深的文化,这便不是我们有多少说话水平。但是,我们拿着语文课本,每一篇课文都是那么经典,我们何不引导我们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把我们课文中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或者每一篇文章的内涵运用到生活中去呢?我永远记得那是十几年前的一件事,我上完《挑山工》这篇课文,和一个学生回家。这个学生考我,“老师,我和你同从政府出发,为何总是你先到学校呢?”我假装不知道,她说“我嘛,是《挑山工》中的游人,你呢,是挑山工。”我高兴地表扬了她。从那时候起,我就萌生了让学生把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想法。

只有在生活中运用我们的语文知识,才能够让学生积淀我们五千年的文化,深深体会五千年文化的内涵。当我们说“再见”的时候,我们想到了“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当我们说“再见”的时候,我们想到了“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当我们说“再见”的时候,我们想到了“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当我们说“再见”的时候,我们想到了“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你和春住”……我们的学生就不会说“bye bye”这样的肤浅的外来词了。

——教学《1山中访友》手记

新做一份调查:

“再见”这个词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率究竟有多少,于是,近两周我就留意我身边的人。教师节,进初中的学生来看我,大致三十来个。然而,当我向他们说“再见”的时候,几乎所有学生都说“bye bye”。周五集合解散,一二年级学生喜欢与老师告别,将近三百学生,也只有几个说“老师,再见!”大多学生都说:“老师,bye bye!”

有谁曾想,当我们说“再见”的时候,就会想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有谁曾想,当我们说“再见”的时候,就会想到“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有谁曾想,当我们说“再见”的时候,就会想到“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有谁曾想,当我们说“再见”的时候,就会想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有谁曾想,当我们说“再见”的时候,就会想到“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 有谁曾想,当我们说“再见”的时候,就会想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就在这些外来词的冲击下,荡然无存。

阅读凡界微尘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