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的芬芳洒遍每一个角落(14...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课外阅读,就是有好多学生不把短文读完,就想当然答题。《少年的松树》最后一题,“读完短文,请你谈谈作者为什么开篇说‘我怀念那片松树。’”而在短文最后一段是“多年以后,世上多少林子消失了,多少鸟儿匿迹了,但是再锋利的斧头,也无法砍伐我内心里的那片松林,它固守着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水土,在最荒凉的季节,我也能听见多年前的鸟鸣,看见湿润的地面上,那美丽的蘑菇,露水停在上面,像谁忘记收回去的明亮的眼神……”而多数学生回答“因为那少年的松树林有‘我’的欢乐和美丽的景色,使‘我’难以忘怀。”我认为是不全的,要根据最后自然段,结合“因为那少年的松树林有‘我’的欢乐和美丽的景色使‘我’难以忘怀”来回答。考这个题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珍惜大自然,保护我们的环境。

最后,还是来欣赏赵嘉欣同学的一段美文吧!

“坐在青青翠竹旁,聆听故乡溪水的声音。像美女弹奏的一首首优雅的小曲,又犹如诗人轻轻吟唱一首首优美的小诗。让人如此如醉,仿佛走进了童话般的世界!”

开篇如此营造这样优美的意境,好像让人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画,难道你就不愿意和她去《聆听故乡溪水的声音》?

——教学《二零一七年九月份月考试卷》手记

无独有偶,口语交际纯属想象。“听到隆隆的雷声,我仿佛听到...... ”这样的补充。书上有“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学生按书上来写的,还算可以。但是,从“听到哗哗的水声,我想到了...... ”就开始有人乱写了。如“水流的声音”。本身就是水声,还想到水声,这不是多此一举?难道就不能想到“有人在低声吟唱”?或者“一曲优雅的音乐”?“听到 ,我仿佛听见几个小孩在悄声低语。”有学生来个“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我仿佛听见几个小孩在悄声低语。”真是哭笑不得了。记住,前边应当填大自然里边的声音。而“听到 ,我仿佛听见 ”,有好多学生真的不知所云了。语言,要在学习中不断锤炼,才能够不断创新。看来,应当加强学生语言锤炼了。

课内阅读,是第一课《山中访友》中的“走进这片树林……在年轮里旋转、流淌。”这个题学生基本做得完整。但是,有几个学生把“拟人”写成“似人”。这样丢分,可惜。当然,把“联想”写成“想象”还是说得过去的。我开玩笑对学生说:“有的同学把‘拟人’写成‘似人’,就如同回家,把爸爸认成妈妈了。”学生一下子笑起来了。哪知道,在这笑声里,融入了我多少心酸?

在短文中按拼音填写词语,学生借助短文意思,还是拼写得出来的。但是,真正考按拼音填写词语,学生就有难度了。究其原因,是一年级拼音教学,学生掌握不牢固。“静谧”中“jing”这个音节中的韵母,不知道是后鼻韵母。“俏丽”中“qiào ”这个拼音,不知道是三拼音节。“演奏”中“zou”,不知道是平舌音。“窈窕”中“yǎo”,不知道是第三声。

至于辨字组词、选词填空,还算可以。但是,词语补充中,“德高望重”的“德”字,学生喜欢在“十”的下边多写一横,这是学生习惯问题,也是学生不细致。“考虑”中的“虑”字,喜欢把虎字头的横勾写成一横。还有查字典“裹住”的 “裹”,不知道查衣字旁。毫无疑问,学生的基础是让人担忧的。作为六年级学生,要去补这么多东西,真的让人头疼。

按道理,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模仿能力比较强的。但从“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仿写比喻句,有好多学生竟然写成拟人句了。这就说明学生比喻和拟人分不清,认为里边有一个“撑起”这个表示动作的词,就认为是拟人句。曾记得“那朵花像一个漂亮的小姑娘”,有好多学生认为是拟人句一样,只要把什么东西说成是人,就认为是拟人句。殊不知,在这里边,找得出“本体”和“喻体”,就应当是比喻句。而拟人句,是把事物说成人的行为、动作、神态等,才叫拟人句。这种修辞手法辨别不清,做题自然就啼笑皆非了。

阅读凡界微尘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