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忠心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韩嘉宜摇了摇头:“我当然不会啊,是我们家公子会。”她说到这里,暗暗有些后悔。她今日的打扮不够寒酸,装丫鬟也不知道对方信不信。

“你们家公子?”掌柜的眼睛微微眯起,看眼前这个姑娘容貌美丽,衣饰不俗,一时也猜不出她的身份。

韩嘉宜坦然自若:“是啊,我们家公子以前在睢阳,专门给绮文书坊写书,名号是澹台公子,不知道掌柜的听过没有?他好像写过一本《宋师案》……”

掌柜的眼尖,看见她掌心躺着一枚小巧的印章。他辨认了一下,约莫便是“澹台公子”四个字。绮文书坊刻印的《宋师案》,都有澹台公子的印。他们自己的书坊在刻印时,也依葫芦画瓢刻了一个。莫非这姑娘手里拿的就是那枚印章吗?

韩嘉宜后退一步:“我们公子上个月来了京城,现在正在写《宋师案》的第三部,不知道你们书坊愿不愿意和我们公子合作?”

“当然愿……”

韩嘉宜摆了摆手:“掌柜的先别急,下个月的今天,我拿一部分手稿过来,我希望到时候能看见书坊的当家人,也好当面商量一下酬劳。对了……”她视线微转,目光轻飘飘地落在显眼处摆放的《宋师案》上,慢悠悠道:“我们家公子说,他以前只同意了绮文书坊刻印《宋师案》,这书坊里面的《宋师案》,似乎不是出自绮文书坊啊。是不是也该商谈一下酬劳问题?”

“这不是因为澹台公子以前不在京城,联系不上么?”掌柜反应极快。

韩嘉宜只微微一笑,不置可否:“我还有事,先告辞了。”

等她消失不见,掌柜才忽然想到,忘记了问她,那位澹台公子如今住在何处。他一拍脑袋:是了,那姑娘方才说,下个月的今天还会来商议。澹台公子不会因为他们书坊私刻他的书,就改变主意吧?可是,不少书坊都刻印了《宋师案》啊。

走出书坊后,韩嘉宜缓缓舒一口气,心说,好险好险。刚才与掌柜交谈时,她看着自信满满,可一颗心早就提到了嗓子眼。

回想了一下自己的表现,唔,似乎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她快步走回到长宁侯府的马车边。

沈氏掀开车帘,嗔道:“怎么去这么久?”她都想让人去查看究竟了。

“啊?”韩嘉宜赧然一笑,“一时忘形,没注意。”

“买的什么书?”

韩嘉宜进了马车坐好,她怔了一瞬:“忘买了。”

“你呀。”沈氏伸手点了点女儿的额头,“这也会忘。”

韩嘉宜只笑了笑,默默盘算。

回府后,陈静云瞅着机会就去找韩嘉宜,她开口就道:“嘉宜,对不起。”

“啊?”正在构思的韩嘉宜微一愣神,她眨了眨眼,清丽的眸子中写满了疑惑,“什么?不是,静云,你为什么要跟我说对不起?”

“那天在园子里,我不该丢下你一个人面对大表哥,我当时实在是太害怕,昏了头……”陈静云当时走了以后,又回原地看过,一个人影也没有。

她这几天都被愧疚所缠绕,有心想找嘉宜道歉,又没什么勇气。今天和沈氏母女一起出去,嘉宜待她如初,她更觉得惭愧不安。是她太不讲义气了。她定了定神:“大表哥没为难你吧?”

韩嘉宜这才明白静云说的是哪件事。不过她现在满心都是《宋师案》的事情,即便是想起陆晋,她胆气也足了不少。她笑得灿烂,有意教静云心安:“没有啊,大哥那么好,又怎会为难我?”

太后故意板着脸与儿子说道:“晋儿是你亲外甥,宝儿也是你侄女,你还跟他们争宠吃醋,羞不羞?”

她说着自己笑了起来,皇帝也跟着大笑,旁边的宫女内监无不随着发出笑声。一时之间,福寿宫里充满了欢乐。

陆晋勾了勾唇,将视线转向了明月郡主。她安安静静坐着,脊背挺得直直的。

几人说笑一阵,太后又提起了陆晋的生辰:“转眼都这么大了,你娘若是还在,该有多好。可惜她看不到你现在的模样。”

陆晋胸口一窒,默然不语。他对自己的母亲毫无印象,但是每每听人提起,还是不由地胸口酸涩。

太后上了年岁,坐得久了,精神就有些不济。陆晋不好久留,略坐一会儿,就提出了告辞。临走之际,太后叮嘱他得了空常来走动。陆晋自然应下。

他与皇帝离开福寿宫时,明月郡主亲自相送。

皇帝甚是客气:“太后的事情,还需郡主多多费心。”

明月郡主神色平静:“皇上请放心。”

皇帝一脸赞许:“明月郡主做事,朕当然是放心的。”他回头瞥了陆晋一眼,轻咳一声,温声道:“起风了,郡主早些回去,莫站在风口。”

“是,多谢皇上关怀。”明月郡主福了一礼,转身离去。

望着她渐行渐远的背影,皇帝轻轻叹一口气,又说一声:“可惜。”

至于这次是可惜什么,他不说,陆晋当然也不会问。

离开皇宫后,陆晋直接去了长宁侯府的练功房。

韩嘉宜跟着陆显来找他时,看到的就是大哥陆晋正在练武的场景。只见他一身深蓝色的练武服,手持短棍,纵横腾挪,一招一式,灵活无比。

之前在进京途中,韩嘉宜曾见过同行的郑三哥习武,但是见到练功房,还是头一遭。她悄悄打量,见着练功房大而宽阔,采光极好,墙壁上挂着各种兵器,刀枪棍棒,应有尽有。

陆晋停下手上的动作,转身看着他二人:“你们两个有事?”他皱眉,将短棍挂于墙上,直视二弟:“陆显今日不用去书院?”

“不用,不用。”陆显连忙回答,“今日书院休息。”他看见大哥额头的汗珠,伸手去怀里取帕子,却摸了个空。他用手肘捅了捅一旁的韩嘉宜。

韩嘉宜会意,自袖袋里取出一块叠的四四方方的手帕。

陆显直接从她手里拿过来,快速递给大哥:“哥,给,擦擦汗。”

将这一切尽收眼底的陆晋黑眸沉了沉,视线自二人脸上掠过,他微微勾一勾唇角,没有去接,而是绕过他们,走到木制的面盆架前,取下巾子,浸了水后擦了把脸。随后重新清洗巾子,大力拧干。

韩嘉宜瞧了二哥一眼,默默地拿回了自己的帕子。

陆显轻咳一声,说道:“哥,后日不是你的生辰么?我和嘉宜妹妹,还有表妹,给你准备了一点小玩意儿,你可别嫌弃。”

其实陆晋的生辰是在十月初四,只是成安公主生他时难产而亡,所以很少特意提及生辰。而且陆显常在书院,未必能在兄长生辰当日回家,所以就决定提前将贺礼送出去。陆显自觉挺讲义气,就叫继妹嘉宜和表妹静云一起。

听到《宋师案》,掌柜的眼神立时变了:“你家公子来京城了?等等,我如何知道你说的是真的。”

韩嘉宜笑了笑,扬一扬手。

那时韩嘉宜在二叔手下讨生活,她略一思忖,就同意了。

《宋师案》大卖,市面上甚至出现了不少仿作。书商悄悄给她递话,问她手上还有没有父亲的遗稿。韩嘉宜想了想,干脆说明了真相,并表示自己可以续作。书商原本不信,直到她在数月后拿出手稿……

方才在这家书坊,韩嘉宜也看到了《宋师案》,不过封皮的字样和先前绮文书坊的并不相同。

韩嘉宜粲然一笑:“知道了,娘。”

书坊就在距此不远处,韩嘉宜快步走了进去。她视线逡巡,扫视了一遍书坊里出售的各种书目,心里已经大致有了数。

此时只有她一个客人,掌柜的干脆迎上来:“姑娘想要什么书?咱们书坊经史子集、医药农书、道藏佛典都有。”

韩方只有一个女儿,在她很小的时候,就教她读书认字。反正女儿将来无法科考,他并不局限于儒家经典。韩嘉宜从小所学颇杂,爹爹书房里的书,任她翻阅。她最喜欢的,当然是各种瑰丽的奇幻故事。市面上流传的话本有好有坏,不过韩方收藏的都不算差。

韩嘉宜出手不凡,十三岁上以澹台公子的名义写了《宋师案》,写宋大人在上任途中一路破案的故事。她将书稿给父亲相熟的一个书商。书商以为是韩方所作,她只整理了一番,问她愿不愿意刊印,他会出高额的报酬。

自从书坊刻印话本时改用简单方便的匠体以后, 刻字的速度大大提高,成本低廉,书价又贵,利润极大。书商们最头痛的其实是稿子的来源。卖的最好的是话本,然而对于话本小说,文人不肯写,书商写不好。市面上真正叫好的并不多。

掌柜的狐疑地打量着她:“你什么意思?你会写?”

“印的最多、卖的最好的是什么?”韩嘉宜不答反问。

“新出的话本……”

走出首饰店后,韩嘉宜不急着上马车, 她向母亲提出想去附近的书坊看一看。

沈氏诧异:“家里好几个书房, 什么书都有,哪里用得着去书坊?”怕女儿心中不快,她匆忙改口:“不过你要是想去就去吧, 快些回来。”

听到意料之中的答案, 韩嘉宜轻笑,眸中光彩流转:“是吗?”

她在睢阳时就曾听相熟的书商感叹:“卖古文不如卖时文, 印时文不如印话本。”书坊里卖的最好的, 是普通老百姓们最喜欢的话本小说。

韩嘉宜止了笑:“那, 你们书坊缺稿子么?”

次日沈氏带着韩嘉宜和陈静云一起去了京城有名的首饰店,给两个姑娘各自购置了一套头面, 又订做了一些首饰。

沈氏颇为满意, 她命丫鬟将首饰都收了起来,笑道:“姑娘家天生丽质, 就该多打扮打扮。”

陈静云笑得腼腆, 又悄悄去看韩嘉宜。后者正在出神, 没有留意到她的视线,她颇有些懊恼。

阅读兄长在上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