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好朋友千里送书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送程六》:冬夜觞离在五溪,青鱼雪落脍橙荠。武冈前路看斜月,片片舟中云向西。”

“《送柴侍御》: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这一天吃了晚餐,王昌龄正在芙蓉楼二楼的走廊上仰躺在藤椅里拿着一本《诗格?旧题魏文帝撰》在慢慢细读,忽然一个声音传入王昌龄的耳朵:

“算你辛惭兄弟说中了,感觉怎么样?”

“小巧玲珑,很秀气,有女人味。”

王昌龄笑笑:“是吗?”

“一片冰心在玉壶。王叔叔,辛惭知道你的心,你应该把‘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一句诗雕刻在一块石碑上,然后把石碑立在门外一个适当的位置上。”

“好主意,辛惭兄弟真是王昌龄的知音啊。”

王昌龄把三位带进客厅,亲自给三位筛茶。王昌龄向芙蓉楼后面叫一声“凤娇!”随着一声娇滴滴的应答,凤娇来到客厅,一番热情招呼,凤娇摆出瓜子花生水果之类。

“王叔叔,辛惭要告诉你的第一个好消息是:李林甫死了。”

“什么时候?”

“两个月前。”

“这是什么好消息?说起来,李林甫为官三四十年,在宰相的位置上呆了整整十九年,也是当朝一位重臣呀,现在居然离世而去了,这人生呀……”王昌龄不胜感慨。

“不值得惋惜,一个大奸臣死了,对我大唐未免不是好事。”辛惭说到这里压低了声音说:“现在朝野流传着一个笑话,说李林甫在临死的时候,突然大叫一声:‘皇上……’但是李林甫只叫出‘皇上’二字,嘴唇还在翕动,杨国忠俯下身子把耳朵贴近李林甫,他想听听李林甫说些什么,你知道杨国忠听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王昌龄问。

“皇上,你为什么还不死?”

王昌龄听了,陷入了沉思。这虽然有杨国忠故意陷害的成分,但是也合乎情理。李林甫一生的奋斗目标是什么?还不是为的那个龙腾宝座么?但是老不死的不死,他李林甫也没奈何,于是李林甫就把希望寄托在老不死的早点死去,谁知道自己倒要死在前面了,李林甫当然满腹遗憾。又听得辛惭继续说:

“杨国忠跟李林甫本来是面和心不和,马上把李林甫临死前的话报告给皇上,这一下皇上大怒,朕把你李林甫当股肱之臣数十年,想不到你李林甫居然希望我早死,真的是‘口蜜腹剑!’当下玄宗皇帝下诏,不举行葬礼,削去所有官爵,子孙流放岭南,家产由大理寺没收,改用小棺材按照平民百姓葬仪草草埋葬。”

辛惭说完,在座各位感叹一番。辛惭从手提袋里拿出一本书,在手上晃了晃说:“王叔叔你猜是什么书?”

“什么大作?”

辛惭把书递给王昌龄,只见书名是《河岳英灵集》,作者题名是“丹阳进士殷璠撰”。王昌龄急忙翻开书,首页上一篇序言,王昌龄看那序言:

《河岳英灵集序》

梁昭明太子撰《文选》,後相效著述者十馀家,咸自称尽善。高听之士,或未全许。且大同至於天宝,把笔者近千人,除势要及贿赂者,中间灼然可尚者五分无二,岂得逢诗辄赞,往往盈帙。盖身後立节,当无诡随,其应诠拣不精,玉石相混,致令众口销铄,为知音所痛。夫文友神情体雅,编纪者能审鉴诸体,安详所来,方可定其优劣,论其取舍。至如曹、侪,诗多直致,语少切对,或五字并侧,或十字俱平,而逸价终存。然契瓶肤受之流,责古人不辨宫商,词句质素,耻相师范。於是攻乎异端,妄为穿凿,理则不足,言常有馀,都无比兴,但贵轻艳,虽满箧笥,将何用之?自萧氏以还,尤增矫饰,武德初微波尚在,贞观末标格渐高,景雲中颇通远调,开元十五年声律风骨始备矣。实由主上恶华好朴,去伪从真,使海内词人,翕然遵古,有周《风》、《雅》,再阐今日。璠虽不佞,窃尝好事,常愿删略群才,赞圣朝之美,爰因退迹,得遂宿心。粤若王维、王昌龄、储光羲等三十五人,皆河岳英灵也,此集即以《河岳英灵》为称。诗一百七十首,分为上下卷,起甲寅,终乙酉,论次於序以品藻,各冠於篇额。如名不副实,才不合道,纵压梁窦,终无取焉。

看完序言,王昌龄想,看来这丹阳进士殷璠还很看重我王昌龄,居然把我王昌龄的诗选得最多。不过把这些著名诗人都列为河岳英灵,这倒是他丹阳进士的创见。

看看目录,书分上下两卷。

卷上:

常建十五首:《宿王昌龄隐居》……李白十三首:《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王维十五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刘慎虚十一首,张谓六首,王季友六首,陶翰十一首,李颀十四首,高适十三首,岑参七首。

卷下:

崔颢十一首:《黄鹤楼……》,薛据十首,綦毋潜六首,孟浩然九首:《九日怀襄阳》、《归故园作》、《夜归鹿门歌》……崔国辅十一首:《少年行》、《长信草》,储光羲十二首:《采莲词》……王昌龄十六首:《咏史》、《观江淮名山图》、《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齐心》、《缑氏尉沈兴宗置酒南溪留赠》、《江上闻笛》、《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赵十四见寻》、《少年行》、《听人流水调子》、《长歌行》、《城傍曲》、《望临洮》、《长信秋》、《郑县陶大公馆中赠冯六元二》、《从军行》

“只有你王叔叔选的诗最多呢?”辛惭说。

王昌龄问这本书是怎么得到的,辛惭说,殷璠虽然是丹阳人,但是他在润州也有产业。王昌龄离开江宁不久,殷璠就来到润州编写书稿,辛惭跟殷璠本来有交情,于是把殷璠的书稿抄写了一份,准备送给王昌龄。

王昌龄说:“既然是辛惭兄弟一份心意,那王叔叔就收下了。”把书放进了书斋。

下面的事情就是喝酒了。二人一边饮酒一边述说别情。

辛惭在王昌龄家里呆了十多天,几乎把龙标周围的山水古迹游了一个遍。这天辛惭要走了,临行,辛惭说:“王叔叔,你的留别诗有了,辛惭就喜欢你那首《芙蓉楼送辛惭》,正好现在又在芙蓉楼,待辛惭背下了作为王叔叔的留别诗,诗曰: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叔叔呀,辛惭又看到你了,这次辛惭来,有好几个目的,第一呢,看看你老人家;第二呢,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第三呢,要送给你一本书,第四呢,还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辛惭停下不说了。

“来来来,快进屋慢慢说。”于是王昌龄带着辛惭三人向芙蓉楼走来。辛惭仔细看芙蓉楼,他把这座芙蓉楼同润州的芙蓉楼对比,发现这座芙蓉楼跟润州芙蓉楼的设计风格大不一样,润州的芙蓉楼规模宏大,气派雄伟,但是王叔叔这座芙蓉楼显得小巧玲珑,就像王府小姐的绣楼一般充满女人味。辛惭试探着问:“王叔叔,这座芙蓉楼的设计出自你王叔叔之手吧?”

“谢谢老哥。”

王昌龄知道有人来了,站起身,把书放进书房,“咚咚咚咚”走下楼向外面走去。

“咦,这不是辛惭兄弟吗?你怎么找到这里来了?”

一曰,的名对;(亦名正名对,亦名正对)。二曰,隔句对;三曰,双拟对;四曰,联绵对;五曰,互成对;六曰,异类对;七曰,赋体对;八曰,双声对;九曰,叠韵对;十曰,回文对;十一曰,意对。

王老师首先对以上十一种进行具体说明。

关于第一种的名对,王老师说:

“请问老哥,芙蓉楼在什么地方?”

“就那边,转过那栋房子就看到了。”

程柴二人还具体了解了龙标学堂和龙标书院的办学经验,准备回到武冈后也迅速行动起来,把武冈的教育搞上去。

王昌龄还带着二位浏览了龙标周围的景点。这天,程柴二位要回武冈了,王昌龄设宴饯行,分别给二位各自一首诗作为留别,诗曰:

“第一,的名对。(又名正名对,又名正对,又名切对)。

的名对者,正也。凡作文章,正正相对。上句安天,下句安地;上句安山,下句安谷;上句安东,下句安西;上句安南,下句安北;上句安正,下句安斜;上句安远,下句安近;上句安倾,下句安正:如此之类,名为的名对。初学作文章,须作此对,然后学余对也。

余览沈、陆、王、元等诗格式等,出没不同。今弃其同者,撰其异者,都有二十九种对,具出如后。其赋体对者,合彼重字,双声、叠韵三类,与此一名;或叠韵、双声,各开一对,略之赋体;或以重字属联绵对。今者,开合俱举,存彼三名,后览达人,莫嫌烦冗。

王老师接着讲二十九种对:

或曰:天、地,日、月,好、恶,去、来,轻、重,浮、沉,长、短,进、退,方、圆,大、小,明、暗,老、少,凶、伫,俯、仰,壮、弱,往、还,清、浊,南、北,东、西。如此之类,名正对。

诗曰:“东圃青梅发,西园绿草开;砌下花徐去,阶前絮缓来。”

不知不觉一堂课过去了。下课后,程柴二人非常钦佩王昌龄对诗歌理论的深厚造诣,称赞王昌龄讲得深入浅出,并且通过大量举例,很容易懂。难怪在江宁受到那么多人的崇拜。

王昌龄同程主薄和柴长史二人一同回到了龙标的芙蓉楼,王昌龄设宴款待,自不必说。第二天,程柴二位提出跟王昌龄一起去书院看看,听听王昌龄给学生上诗歌理论课。王昌龄拿着备课本同二位一起来到书院。程柴二位老老实实地坐在教室里当起了学生。

今天王老师讲的内容是“论对”。王老师首先进行一番总的论述:

或曰:文词妍丽,良由对属之能;笔札雄通,实安施之巧。若言不对,语必徒申;韵而不切,烦词枉费。元氏云:“《易》曰:‘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书》曰:‘满招损,谦受益。’此皆圣作切对之例也。况乎庸才凡调,而对而不求切哉!”

阅读诗家夫子王昌龄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