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于是从这日起,温向平除了每天弹着吉他逗逗蜜果儿之外,又多了一项教甜宝的职责。

为此,温向平专门开始追《窗边》的片尾曲不说,还专门托了罗家和寻来窗边的谱子。

好在《窗边》是时下最火的一部港剧,不仅每晚在沽市一台播出,其他台也有不少重播挣收视的,温向平才能不断的听原曲。

两家的孩子也一如既往的时常打闹在一块,感情越来越好。只叫在甜宝能熟练流畅的弹奏出窗边后,竟然就迫不及待的弹给了江慎之听。

一想到《窗边》里男女主在钢琴房弹着这首曲子一见钟情,温向平便忍不住黑脸。

他家甜宝还只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呢!

更让温向平心塞的是,苏玉秀没注意到事态的严重性跟着乐呵也就算了,连朝阳、蜜果儿这两个娃娃也一个劲的把妹妹/姐姐往江慎之面前推。

蜜果儿这个傻乎乎的小姑娘最近迷港剧迷的厉害,每天把结婚、对象挂在嘴边。连字都认不全呢就知道给她姐姐拉郎配了!

温向平真是恨不得把电视扔出去,只可惜除了他之外的所有人都只当蜜果儿是童言童语,甚至乐见其成。谁叫江慎之那个臭小子,居然还给甜宝设计衣裳穿,俘获了温家从老到小所有女性的心……

李芝龄倒是偷偷捂嘴笑个不停。

这次哪,慎之一定能提前好几年给她娶回来个儿媳妇儿!

连载了近两年的《蜀山》在给温知秋带来极大名气的同时,也彰显出了温知秋本身深厚的实力。

温向平并不是每日龟缩在家里足不出户的人。相反,时不时都会去新周刊的办公大楼参加定期举办的作家交流会。但凡遇到杂志的几位大家讲课――尤其是国家作家协会有一席之地的张肇嘉和余姚中二老,必然场场前往。更是拿着牛皮本认真听讲做笔记,身姿坐的尤为挺拔,面上专注之情更是万分,丝毫没有因为《蜀山》火热就张狂自大的模样,叫几位大家都不由得暗自点头。

绿肥红瘦之时,余老主动找上了门来。

“知秋对今后可有什么打算。”

余姚中面上含笑。

温向平恭敬有礼,

“《蜀山》刚刚完成,打算着休停数月,向诸位前辈好生学习一番,亦多阅几本书丰实自我,再做新作品的准备。”

余老暗自颔首,是个通透的。

于是笑着问道,

“我这里有一个学习的好去处,知秋可有意愿一去?”

温向平隐约有个飞逝的猜想,

“莫不是……”

余老笑着颔首,

“作家协会里人才济济,更有渊博深厚的前辈和大家,能在里面和众位同行切磋求教,必然大有进益。”

温向平自是知道这个道理,略一思索,便做了决定,

“多谢余老引荐。”

余姚中笑着摆摆手,

“你年纪虽然不大,底子却极为扎实,思想更是灵气十足、不受拘束。到如今发表的几部作品,无一不是精品,进协会是迟早的事情。我和张老不过是占了你个便宜,厚颜做个领路人罢了。”

顿了顿,又道,

“知秋这几日有无事?如若方便,咱们尽早去京市把这事儿办妥了如何?”

温向平诧异,怎么这么急。

余姚中眼角的皱褶泛起暖意,

“因着十年浩劫,遭受种种挫折就不多说,直到前年,作协的部门才恢复了建设,《小说选刊》正缺你这样的人才。更重要的是,今年年底要举行会员代表大会,凭知秋你的本事,当选理事也是要得。如若错过,太过可惜了。”

闻言,温向平不由得惊讶。

他起初还以为是进沽市的作家协会,听余老这么一说,竟是要推荐他进华国作协了。

温向平倒不是觉着自己实力不够而心生退意,只是这消息也太过突然。

他一介平头白身,想要进入华国作协,首先须得加入地方协会成为会员,然后由作协会员推荐,在经专家咨询委员会审议通过,会员发展大会审议后才能正式对外公布新成员的名字,流程不可谓不繁琐。

如今却要一口气吃成个胖子,直接跳到无数作家梦寐以求的位置……

而如今已经近十月份,虽然办完手续后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却仍然称得上是慌忙仓促。必定是有什么让余老不得不推荐他进作协的机会。

这让温知秋对余老的说辞,七分信三分疑。

余老见温知秋眼底的了然,皱褶的脸上泛起了赧意。半晌,摇摇头苦笑道,

“知秋通透啊――”

虽然港省如今的领土权还没有回归华国,但大陆和港省的交往自改革开放后已经日益密切,其中一项交融碰撞的,就是文学。

大陆禁锢思想近十年,古籍珍本毁了大半,文学水平倒退数年。港省却凭借着开阔的政策和经济蓬勃的发展着,涌现了不少卓越,甚至堪称不世之才的文学家。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今年五十有四的查世良。

查世良――

温向平心中一震,不由得将身子又坐正几分,面上显出严肃夹杂着敬仰。

不像温向平是占了眼界领先数十年的优势,查世良是实打实的,在当下凭借着超越时代的思想,创造了一整个武侠世界的体系,开创了武侠小说的先河,此后数十年间的武侠仙侠等一系列的设定,莫不是从查世良的作品中延伸发展而来。

本质上来讲,温向平也要恭恭敬敬的尊查世良为开山鼻祖。

而在查世良三十一岁那年,发表的第一本风靡港省的武侠小说《古墓传奇》,却因着大陆和港省的隔离而被阻挡在外。一直到二十年后的今天,《古墓传奇》才进入大陆。然仅短短三个月,就已在内地引起轩然大波。

隔空点穴的功夫,不见残影的剑光,柔中带着杀气的白绫,莫不让人兴奋之余,又拿来和同样神奇的仙魔法决对比。

彼时,正逢《蜀山》将近完结之时。两大巨著棋逢敌手,热度居高不下。街头的孩童有叱着“空明拳”玩耍的,也有比着手势施仙术的。人们的口中不是讨论着景逍遥就是杨彻。到底是仙术更胜一筹还是武功玄妙不已,每天都有无数的蜀山迷和古墓迷在辩论,只在沽大,就已经举行过不下三次的辩论赛了。

温向平自然也在第一时间买了书来看,确实是数十年后仍然经久不衰的经典,哪怕是又一次再读,也依旧津津有味。

然,温向平并不以自己是后来者便心生怯意。《蜀山》灌注了他的一片心血,再加上时隔两年重新修正,无论是文笔、人物还是情节设置都是温向平的巅峰水平。自认与查世良在三十余岁时撰写的《古墓传奇》不遑多让。

但撇去这些都不谈,温向平对于查世良这位祖师爷,心底是抱有百分崇敬的。查世良今年已经五十大几,这些年陆陆续续出版的作品温向平也一一买回来看过,再加上查世良还未出版但后世已见的作品,比之昨日又上数层楼。从资历到实力,查世良都超出温向平不止,叫温向平心悦诚服。

余老叹了口气,苦笑道,

“明年年初有个作家交流会,届时,内地的、港省、琉省,甚至国外的作家都会汇聚一堂,真的是人才济济,群英咸集,可惜我们内地的作家……在小说这方面确实有所缺失,灵感跟不上喽――”

余老这话并不是否定内地作家的水准,“正路子小说”写的好的作家不在少数,只是感慨在高压的思想禁锢下逐渐失了灵性,又正好撞上港省百年一出的查世良,撞上了前所未有的新思想,这才落了下风。

输给自家人倒是不打紧,还能推着人进步,输给外来国的作家到底跌份。有一个天马行空又底蕴深厚的温知秋在,也算是多了一张底牌。

余老自嘲笑笑,又道,

“知秋也不必多想,我和张老都是宁缺毋滥的人,正如我刚才所言,你有实力,还有心性,只要你愿意,迟早能进作协,我两不过是推了一把而已。”

温向平垂眸斟酌了片刻,颔首应到,

“那就多谢余老和张老为我引荐了。”

在得知温向平即将入作协的消息后,饶是向来沉稳的罗家和也忍不住眉开眼笑,

“这下可就成公认的大作家,再也不用担心别人揪着资历说事了。”

温向平摇头失笑,

“到底是趁了便宜,要不是明年有个交流会,只怕我还得等个五六七八年才行。”

罗家和“欸”了一声,

“你这就妄自菲薄了,别说沽市,数一数,除了港省今年新传进来的查老,除了几位德高望重,成名数十年的老作家,整个内地,谁的作品能像你的一样引起这么大的轰动。这至少证明,你的实力绝对是凌然大部分人之上的。”

温向平将批阅完的《蜀山别传》手稿还给罗家和,笑道,

“瑜新和阿昀两个孩子,实力也是有的。”

罗家和笑呵呵的接过来,

“能得你这一句,两个孩子能高兴好久,比得到我的肯定都高兴。”

说到后来又不由得带上了一点酸溜溜。

温向平故作无奈的摊摊手,随即正经道,

“孩子们是打算单出一本,还是跟着印在《蜀山》后页?”

没错,因着《蜀山》在整片华国土地上的知名和热度,在杂志上一连载完结之后,新周刊就联系了作家将《蜀山》整个刊订成一本书,等到一印完就要投入市场。

“还是让他们自己出一本吧。”

罗家和道,

“我和许社长出钱印上一千本先卖,销量好了再加印。”

温向平闻言笑道,

“那敢情好,让我也凑个股,阿昀画的插图颇好,瑜新的文章写的也不错,指定能大卖。”

罗家和笑得眯了眼,

“那就承你吉言了。”

加入地方协会要比进华国作协的手续简单些,温知秋的三部大作可以说在沽市已经是人尽皆知,再加上水平也受到了余老和张老及陆胜恩陆副编的公开认可,协会主席团一路绿灯,不出两周,温知秋便成为了沽市作家协会的一员。

国家作家协会的大本营在京市,温向平自然得亲自前往一趟,来回怎么也得一月有余,温向平便抱了携家带口一起去京市的念头。

正好无需赶稿一身轻,在这个交通并不发达的年代,如此一趟出行也是不易,趁作了旅游也不枉坐几天几夜的火车去一趟京市。

只是孩子们还没放假,苏承祖老俩非要留在家照看孩子和温苏记,到最后,就只有苏玉秀陪着温向平来了京市。

京市作为华国的首都,自然有与沽市不一样的气派,街上人流涌动,虽然楼层建筑与沽市相差无几,然到底保存了雕梁画栋,碧瓦朱檐的百年楼阁,比之沽市更多了一份传承之味。

京市人流密度与沽市相比几乎更甚,兼之人生地不熟,温向平便嘱托苏玉秀在酒店等他回来,这才跟着余老和罗家和出了门。

有余老做推举人,温知秋在作协很快就办好了相关的手续。主席团的一位成员笑着拍拍温知秋的肩膀,对余张老道,

“当真是后生可畏哪。”

《蜀山》在沽市引起的轰动并不是全部,就是在人才济济京市,“温知秋”这个名字和其三部大作也是耳熟能详。更何况其开创了仙侠流派的文学题材,不止在同龄人中,就是再往上加个一二十岁,也罕有能与之比肩的人物。

余老笑呵呵,

“可不是,算一算,查世良写《古墓传奇》的时候,也才三十有五,正跟知秋一个年纪。”

两位大家笑着攀谈几句,路过的一个中年作家闻言却是忍不住看了立在一边的温知秋一眼。

这就是温知秋?

男人眼中闪过一丝怀疑,看上去才多大?有三十岁么?

心中打着腹稿,面上却是尊敬的对两位大家点头问好,快步离去了。

“接下来只要等着就行啦――”

余老放松的坐在酒店的椅子上,捧着杯茶品赏,

“凭你的《蜀山》不会有进不去的问题,只是时间要拖一些日子,是上头的规定,没法规避。”

眯着眼享受的啧了一口茶香,余老又道,

“正好你不是带着你爱人来了,趁着这功夫去京市里头转转,尝尝京市菜,也不白费这时间。”

温向平本来便是这么打算的。

只是温向平虽然对数十年后的京市更熟悉些,但故宫这种历史建筑的方位并没有变化,逛起来并不吃力。

至于不熟悉的地方,鼻子下面长着嘴,问就是了。

如此在温向平牵着苏玉秀吃遍了京市的豆汁片鸭糖葫芦之后,作协正式对外公布温知秋正式成为作协会员的消息。

作为火热出炉的作协新会员,温知秋堪称是志得意满,然而实际上,温向平却并没有什么情感上的波澜。

但无论如何,载誉归来的温知秋理所应当的收到了沽市整个作家圈子的关注。

然而关注温知秋的不仅仅是同行,还有数以十万计的读者和观众。

苏玉秀这两年没少和李芝龄一起逛百货商场买护肤品,再加上家里店里都顺心,也叫人看不出来是三个孩子的母亲。

江家的生意做的越来越大,如今在沽东已经买了三套房,甚至还有一套别墅,不得不叫温向平佩服这夫妻俩毒辣的商业眼光。

《蜀山》下部大约有一百五十章左右,按着一周三更的频率,也足足连载了近一年。

此时,温朝阳已经正式的成为了实验中学初二一班的一名学生,甜宝也已经是三年级的大孩子,就连最小的蜜果儿,都已经在幼儿园里淘气了两年。

三十有三的温向平似乎格外受时间眷顾,白净的面皮一如苏玉秀第一眼见他一般,加上文人儒雅的气质和岁月沉淀的魅力,走在街上准能引来一帮大姑娘小媳妇儿回头。

“能不能跟爸爸说说为什么?”

回到家,温向平并没有责怪甜宝这些日子的不专心,轻声问道。

甜宝抿了抿唇,很是委屈,

每天甜宝从钢琴教室学习回来后,父女两个就一起坐在一米一的小钢琴前你弹我奏。后来甜宝能完整的把窗边弹出来不说,还能跟温向平来个合奏,可让李红枝直夸心肝肉。

然而跟着老师学的最简单的一些入门曲,甜宝学的反而还没有窗边这个高阶版快。对此,温向平也只能感慨一句“兴趣所致”。又教了几首甜宝爱看的电视剧、动画片里头的主题曲。等到《蜀山》彻底完结的时候,甜宝已经能和小有所成的温朝阳一起合奏窗边和逍遥叹了。

温向平飞快的补充了一句。

甜宝的大眼睛瞬间就亮了起来,不住的点着小脑袋犹如小鸡啄米。

“我想弹窗边…可老师只让我们弹doremi……”

温向平本来以为甜宝或许是因为兴趣退却后的不耐烦,或者音阶太难学的退步,怎么也没想到是这个理由。

因着妻子名字里有个“玉”,儿子名字里带了个“朝”,温向平索性挑了句“百辟朝回闭玉除,露风清宴桂花疏”的诗,如此,甜宝叫“和宴”,蜜果儿叫“和疏”,一家人的名字便都囊括进去了。

甜宝乖乖站在温向平身边拉着爸爸的衣角,看钢琴老师委婉的跟爸爸告自己的状,忍不住有些委屈的抿了唇。

心下不禁泛起愧疚。

温向平想了想,道,

“那爸爸教你弹好不好?只教窗边。”

生活和工作都在正轨上前进。然而,没过了几天,温向平这个大家长就接到了甜宝钢琴老师委婉的投诉,

“和宴似乎不太坐的住…”

甜宝都是自家人叫的小名,大名跟了苏玉秀姓,叫苏和宴,却是温向平后来取得,原身在女儿出生长到三岁,硬是没给女儿起过名字。

阅读七零养家记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