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白袍将军,扶不起的阿斗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费穆的两万大军日夜猛攻,陈庆之兵少将寡,逐渐有点顶不住。

就在这关键时刻,黄河边的元天穆由于不清楚情况,加上胆怯,卷起兵马,渡黄河逃走了。

费穆闻讯,一下子泄气了,他断定自己孤立无援,没有胜算,干脆投降了陈庆之。

建武政权也步入了鼎盛期,元颢终于有了君临天下的感觉,他命人给躲在山西长子的孝庄帝写信说明他的意思:

朕之所以向南朝借兵,是为了雪耻复仇,兴师问罪于尔朱荣,把堂兄你解救出来。

堂兄你被尔朱荣控制,名义上是天下之主,实际上那些土地、人口、财宝都是尔朱荣的东西,根本不是你的。

如今国家复兴,要靠你我兄弟二人,如果上天眷顾,北魏江山社稷将得以复兴。

可如果一旦出现意外,让尔朱荣得势,堂兄将大祸临头,堂兄一定要三思,以保全富贵。

这封信明为争取孝庄帝与其共同讨伐尔朱荣,实为借此封书信向世人揭露孝庄帝是“托命豺狼,委身虎口。弃亲助贼,兄弟寻戈”,有识之士都为之羞愧的傀儡皇帝,彻底否定其帝位正当性。

河阴之变后,北魏“人情骇怨,今有际会,易生感动”,有不少受尔朱荣暴政摧残的各方人士,对元颢抱有很大期望,济州等黄河以南的一些州郡还听从元颢政令。

同时,元颢又向各地下发诏书,要求各地改旗易帜,忠于他的建武政权,和孝庄帝断绝关系。

但是由于元颢的皇位是靠梁朝的军事支持得来的,因此留下了伪政权的骂名,和汪精卫的伪国民政府有一拼。

因为这一点,很多州郡都拒绝承认建武政权,但元颢已经把自己看做是再造北魏江山社稷的中兴之主,广大臣民也热烈期盼元颢英明睿智,能重整朝纲,恢复昔日的盛况。

而元颢自认为自己是顺天应人、天命所归,慢慢地开始骄傲懈怠,日夜纵情声色,不理朝政,几千南方将士到了洛阳的富贵之地也都乐不思蜀,横行不法,欺压百姓,洛阳士民开始对元颢感到失望。

更要命的是元颢感觉自己已经大功告成,逐渐和陈庆之产生了隔阂,两人开始互相猜忌。

那帮元氏王爷也劝说元颢脱离梁朝控制,不做儿皇帝。

陈庆之听到了风声,也在暗中准备,他为了试探元颢的底牌,便建议上疏梁武帝请求增派援兵来中原。

元颢心想现在你手下几千人,我都无力控制,如果再来援军,我这皇位只怕就朝不保夕了。

想到这里,元颢抢先上书梁武帝,表示中原形势一片大好,不需要再派兵来了。

事实上,面对被通货膨胀和奉佛活动几乎拖垮的经济,梁武帝无法在再为元颢、陈庆之征募数万援军。

为稳定跟随元颢、陈庆之北伐近万将士的军心,梁武帝仅是象征性的委任刚刚投奔萧梁的羊侃为都督北讨诸军事,率领其乡里武装北上增援。

由于战略重镇徐州仍在北魏控制之下,如果羊侃此时北上,其侧翼就处于徐州魏军的打击之下。出于自保,才行进到淮河以北不远的界首就观望不进。

因此,在元颢、陈庆之攻占洛阳后,梁武帝在军事上已没有能力控制元颢。

元颢进入洛阳后,即与临淮王元彧、安丰王元延明密谋叛梁。为打压陈庆之所率的精锐梁军,元颢迅速将招募的夏州义从、羌胡及俘虏受降的魏军拼凑成十万大军。

有人曾建议陈庆之杀掉元颢,然后军事管制洛阳城,但陈庆之拒绝了这个建议。

虽出于共同抵御尔朱荣进攻的考虑,元颢、陈庆之没有火并,但元颢与陈庆之等梁军将士之间的关系已是“外同内异”。

``````````````````````````````````````````````````````````````````````````````````````````````````````````````````````````

笑话:

法官:“你竟敢在大白天闯进人家行窃!”

被告:“您前次审判我时,也是这么气愤地说:‘你竟敢在深更半夜潜入民宅行窃!请问法官,我该什么时候工作合适呢?”

··········

称帝北归,不到两月,如此轻而易举,元颢深以为是天命所归。如若不然,这一切巨大的战绩着实是令人匪夷所思!

名军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陈庆之和部下皆穿白袍,一路上所向披靡。

也就是说,别管你多牛,有多少人,碰上这支部队最好绕开走。陈庆之又以7000之众,从铚县至洛阳,前后作战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无前。

陛下如果亲自率领六军出征,重金招募勇士,背城一战,臣等拼死血战,定能大破元颢。万一胜负难测,陛下可以北渡黄河,召大将军元天穆、大丞相尔朱荣带兵勤王,必定大获全胜,这才是万全之策呀!”

元子攸冷笑一声,心想,这种流血牺牲的机会还是留给尔朱荣吧!

元子攸命人连夜打开城门。仅带数百亲信护卫,渡过黄河逃往河内(今河南焦作地区),杜小凤便被他隐藏在护卫之中。

陈庆之趁机扫荡大梁、梁国等地,以七千精兵横行数千里,攻取了三十二座城,所向皆克,威名远扬。

当时北魏的大街小巷流传着这样的歌谣:

因此洛阳城里的达官贵族并没有大规模逃亡,和上次尔朱荣进京时的情况明显不同。后宫的嫔妃、侍卫甚至一个都不缺,相比孝庄帝元子攸,元颢做皇帝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因为元子攸的父亲彭城王元勰是孝文帝的六弟,元颢的父亲北海王元祥是孝文帝的七弟,元子攸和元颢是堂兄弟的关系,这样看来谁当皇帝都一样。

元颢进入洛阳后,远在晋阳的尔朱荣坐不住了,他下令亲信元天穆率领四万大军猛攻虎牢关,陈庆之出兵迎战,元天穆派费穆领兵两万攻打虎牢关,自己驻扎在黄河边观望。

文武百官都不知道皇上已经逃走了,逃过黄河后,孝庄帝连下几十道诏书要求各地将领立即发兵平叛。

这时候大家才知道孝庄帝逃到了山西长子避难。

陈庆之兵锋直指洛阳,孝庄帝元子攸大惊失色,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有人劝他到长安避祸。中书舍人高道穆反对,他说:“关中已经荒废很久了,陛下怎么可以到哪里去呢?元颢只有区区几千人,只是趁虚而入,这主要是因为朝廷所用非人的缘故,才导致今天的局面。

洛阳城中的临淮王元彧、安丰王元延明等人封存府库,准备法驾依仗,出城迎接元颢进城。

元颢进宫后,改元建武,大赦天下。封陈庆之为侍中、车骑大将军,增邑万户。

元颢毕竟是孝文帝的侄儿,是根正苗红的元氏宗亲。

135 白袍将军,扶不起的阿斗

虎牢关是洛阳的东大门,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守将尔朱世隆弃关而逃,洛阳闻风而动,城中再次爆发逃亡潮。

阅读杜小凤传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