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章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常鲁易并没有帮他们的打算,纯粹看热闹,哼着歌就回店里准备起中午的生意了。

门外二老大眼瞪小眼,一个比一个烦,客人来了也没心思接,只说今天粉皮卖完了,让明天再来。

琢磨了半天,黄老头突然将手中的大勺一摔,大步往前走去。

“再贴就再撕!反正我这一天不做生意,就跟她耗上了。”黄老头说着朝她瞪了眼,“我警告你,别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要是他们问起来,就说什么都不知道,听到没有!”

刘桂花哪里敢说不,饶是心里觉得这种做法不太好,却只能点头。

黄老头拿起菜刀,忿忿地剁香菜,频频抬头望对面。

转眼到了中午,荣三鲤和顾小楼一个准备午饭,一个把新桌椅全都擦洗一遍,顺便将昨天买回来的账本等东西摆放到柜台上去。

顾小楼做完最后一道菜,放在院里的石桌上,过来喊荣三鲤吃午饭。

走到大堂时他顺便朝门外看了眼,纳闷道:“怎么一上午都没人来应聘的?难道厨子和杂役都不到永乐街来找活干吗?”

荣三鲤站在柜台后,拿着算盘笑眯眯地说:

“你出去看看是不是告示有问题。”

顾小楼就走了出去,下一秒便回来,满头雾水。

“告示怎么不见了?三鲤你看到有人动它吗?”

荣三鲤眨眨眼睛,“没看到呀,大概是风太大,被风吹跑了吧,你再写一张好了。”

自己明明用浆糊刷了好几遍的,怎么会被风吹跑呢?

顾小楼拿了纸笔,挠着头去院子里又写了一张,贴回原来的墙上,特地把边边角角都粘得死死的。

荣三鲤站在门边看他贴,有意无意地朝粉皮摊瞥去一眼。

二老专心做事,头都不抬。

“贴好了。”

大功告成,顾小楼拍拍手,满意地看着自己的作品,心想这次总不会被风吹跑。

“那咱们就去吃饭吧。”

荣三鲤收回视线,拉着他的胳膊进了门。

告示贴出去直到傍晚,还是没人上门问,顾小楼不放心,又出去检查,一看愤怒了。

招聘启事不见了,只剩下因粘性太强留在墙上的几块白痕,摆明了是被人撕掉的!

“肯定有人故意捣乱,说不定是附近的小孩。咱们来个瓮中捉鳖,把他抓住怎么样?”

他跑到院子里,忿忿地跟荣三鲤商量。

荣三鲤正在看今天杂货店老板送来的购物清单,一一核算,有干香菇、干木耳、腊肠等等,全都是酒楼开张后肯定要用到的。

另有面粉大米等物,需要明天才送来。

听了顾小楼的话,她不慌不忙地收起清单,吩咐他。

“你再写一张告示,先别贴,等晚上睡觉之前再贴到门外去。”

“你的意思是等大家都睡觉了再贴就不会被人撕?可是别人都睡觉了,也没人来应聘啊。”

顾小楼不太明白她的意思,荣三鲤拍拍他的肩,微笑道:“照我说得做就是了,难道我还会出馊主意吗?”

也对,她可是荣三鲤。

顾小楼对她向来是死心塌地的,没再纠结这个问题,赶紧写告示去。等入睡前,街上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就将其贴在了墙壁上。

凌晨五点,天色蒙蒙亮,许多住在城郊或乡下的农民背着新鲜蔬菜,来到菜市场贩卖,街上又热闹了起来。

粉皮摊子也支好了,按照往常的习惯,黄老头做的第一件事应该是摆出家伙开始蒸粉皮煮汤,应对即将到来的食客。

今天他却没有这样做,把摊子丢给老婆子,自己蹑手蹑脚地来到对门,打算撕掉那张招聘启事。

这一张贴得格外紧,揭都揭不下来。黄老头用自己的指甲抠了老半天,才勉强弄开一个角。

正当他准备一鼓作气撕掉时,旁边有人问:

“要不要给你拿把铲子?这张纸涂满了浆糊的,不好揭啊。”

“不用。”

黄老头随口应一声,应完觉得不对劲,扭头一看,只见荣三鲤和顾小楼就站在自己身边,抱着胳膊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他吓了一大跳,连忙往后退,被顾小楼一把抓住肩膀。

“老头子,别走啊,不是揭得很起劲么?再接再厉。”

“你放开我,放开我!”

黄老头用力挣扎,顾小楼松开手,他猝不及防往后倒去,四脚朝天地摔在了永乐街青石板铺就的地面上。

刘桂花惊叫一声,连忙放下手里的东西,跑来扶起自家老头。因为心虚,不敢质问他们为什么推人,低着头一声不吭。

有几个赶集的朝这边看来,好奇地停下脚步。

顾小楼说:“老头子,我们到这里才几天,没做过对不起你们的事,你屡屡揭我们的告示,太过分了吧。”

“你们……你们……”

黄老头又羞恼又愤怒,抬手哆哆嗦嗦地指着二人,“你们是没有做对不起我们的事,可你们是要把我们往死路上逼啊!”

他的声音洪亮有力,引来更多的路人围观,甚至连常鲁易夫妇也被吵醒,推开窗户朝外打量。

顾小楼回头看了眼荣三鲤,见她镇定自若,没有阻止的意思,就继续说:“你不要血口喷人,我们怎么逼你了?”

“我们全家上下就指着这个粉皮摊活,我儿子还在沪城念书,学费一个子儿也不能少。如今你们跑来卖早点了,谁还吃我的粉皮?这不是断我活路吗?”

黄老头说得声嘶力竭,刘桂花不善言辞,躲在他身后悄悄抹眼泪。

顾小楼愣住了,他出生到现在没有过家人,从来都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确没想到这方面。

见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荣三鲤终于走上前,让顾小楼后退,自己问黄老头。

“所以你的意思是,希望我们不要卖早点,让你继续卖粉皮是不是?”

黄老头看她和颜悦色地说话,以为她动摇了,连连点头。

“你们是开酒楼的,也不缺这点钱赚,给我们留条活路好不好?哪怕你们以后天天来吃粉皮不给钱都行,我家是真的离不开这门生意啊。”

荣三鲤摸着下巴,脑袋歪了歪,眼神意味深长。

“可我觉得,既然是出来做生意,那就没有一人独揽的道理。东西究竟能不能卖,不看同行愿不愿意,得看食客们买不买账。你家缺钱不是我害的,大家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你说对吗?”

黄老头愕然地张大了嘴。

“你的意思是……这门生意你做定了?那我老头今天就撞死在这里吧,反正以后也活不下去了!”

说着他推开刘桂花,朝酒楼的门柱子撞去。

荣三鲤见他一副不知道答案就不肯干活的架势,掸掸衣服上的灰,招了招手。

顾小楼轻轻一跃就跳下了梯子,把耳朵伸到她面前。

“当初我把你从街头捡回来的时候,父亲也问我,家里那么多下人,何必捡个半大不小的乞丐。”

顾小楼怔住,好半天才喃喃地说:“所以你收留他们是因为发了善心?可是三鲤,那老头前几天还要死要活的,根本不是好东西。”

“你都看得出来,我怎么会看不出来呢?”

荣三鲤的表情意味深长,右手轻轻盖在他的手背上,皮肤如水豆腐一般滑嫩。

“小楼,有些事情做完当下就能看见成果,有些事情却要等很久。你要是不理解,那就时刻记住一句话——有用的人必然为我所用,明白吗?”

顾小楼抿着唇,纠结了很久决定相信她,继续干活。

没过多久,二楼的窗帘就装好了,包间里窗明几净,深色地板、枣红色的桌椅、金线刺绣的窗帘,再配上角落里一盆碧绿的观音竹,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里面很多东西都是他亲手摆的,顾小楼很有成就感,看了一圈兴致勃勃地问:

“三鲤,咱们几号开张?”

荣三鲤早就看过了日子,答道:“后天吧。”

“后天?”

“二月十五,我看过了,是个开张的好日子。”

顾小楼对这个没研究,只知道三鲤是风,他是草。风往哪边吹,他就愿意往哪边倒。

两人下了楼,碰上黄老头夫妇推着三轮车进来,车上是他们的炉灶和锅碗瓢盆。

荣三鲤让他们把东西放到后院去,大家一起动手把大堂最后一点活儿收尾。

当天晚上还留他们下来吃晚饭,刘桂花话不多,做起事却很勤快,主动抢过做饭的工作,炒出了一桌子的菜。

荣三鲤从街上的酒坊买来一大缸子花雕,据说是锦州人最爱喝的,另外还备了一些竹叶青、高粱酒等,方便提供给不同喜好的食客。

吃饭时她让顾小楼打出一小坛花雕,四人坐在院中的石桌边,吃了第一顿搭伙饭。

既然是吃饭,少不了要聊天。

荣三鲤从他们口中了解到,二老住在离永乐街不远的一片老城区里,房租十分便宜,每月只要两百文钱,吃食上更是能简则简。

祖上传下来的房子被他们卖得几百大洋,连同自己的积蓄一起,全都让儿子带到沪城去,充当上大学的学费和日常花销。

他们的儿子比顾小楼稍长两岁,堪堪二十。曾经是锦州城里家喻户晓的神童,连学堂里的老师都忍不住夸他,说他要是早出生几十年,绝对是能当状元的人才。

黄老头往上数三代都是穷鬼,自己大字不识一个,名字都写不出。生出这么厉害的儿子,两口子自然是捧在掌心里疼爱,打小什么活儿也不让他干。等他当真考上沪城的大学后,更是恨不得卖血供他上学。

顾小楼没爹妈,对他们之间的感情羡慕又嫉妒,说话时带着酸意。

“这年头书生不如商人,商人不如兵匪,你们就不怕他毕业出来以后找不着工作,还是回家卖粉皮?”

黄老头喝了几杯花雕,略微上头,忘记对他们卑躬屈膝了,豪情万丈地一拍桌子。

“放你娘的屁!我儿子将来肯定是要当大官的!当……当省长他秘书!当银行的会计!赚大钱!”

刘桂花见他喝醉酒口不择言,连忙夺过他的酒杯往桌子底下一藏,动作非常熟稔,显然不是第一次这么干。

黄老头中计,忘记说话,钻进桌底下找杯子。

她拿着筷子尴尬地笑笑。

“你们别听他胡说,什么当官,只要他读书读得开心,我们的钱就没白花。”

荣三鲤给她夹了块肉。

“他有你这样的娘,真是幸运。”

刘桂花看着他们,“你们肯定也是念过书的人吧?看着就一脸书生气,上过大学吗?”

“没有,跟亲戚学过几篇文章而已。”

“有件事我一直很好奇,不知道该不该问……”刘桂花欲言又止。

荣三鲤道:“有话直说无妨,我们这儿没那么多规矩。”

“那我可就问了。”

刘桂花小心翼翼地看着他们,“你们两个到底是什么关系啊?看模样也不像姐弟,我听人说小先生是你的义子,可你还这么年轻,怎么会给自己收义子呢?”

看她纳闷的不得了,荣三鲤忍俊不禁,拉起顾小楼的手。

“我们只是想成为彼此的家人而已,至于到底是姐弟还是母子,重要么?”

顾小楼感受到手中传来的暖意,侧过脸看向她。

夜色已深,院子里点着一盏梨形电灯,高高悬挂在树梢。她的脸被灯光照成了暖黄色,眼神纯澈得像少女,可是世间有哪个少女比得上她?

他忍不住收紧了手指,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给她披上。

刘桂花看着亲亲热热的两人,只觉得他们之间的关系超出了自己的认知,一个黄花大闺女,养着一个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义子,以后谁还敢娶她?

但是有一点不用怀疑——不管他们曾经做过什么,眼下都实实在在地帮了她的忙。

有这一点就够了。

吃完饭,黄老头醉得走不出直线,是被刘桂花扶出去的。

荣三鲤和顾小楼目送他们出门,约定好明天上午继续干活。

永乐街上的店铺基本都关了门,也看不到行人,只有常家饭庄亮着灯,还有几桌客人没走,时而传出一阵划拳或哄笑声。

看着天空中已经快要变成正圆形的月亮,荣三鲤深吸一口气,满足地微笑。

“明天一定是个好天气。”

顾小楼的手抬了抬,似乎想抱抱她,但最终收在袖子里,只说:

“你去睡觉吧,我来刷碗。”

青年长身玉立地站在月光下,面容白净,肩膀已经快与成年男子一样宽,胳膊腿却又长又细。

他的胸腔里怀着炙热的真心,以及呼之欲出的喜爱。

二月十五

宜祭祀,裁衣,开市。

忌作梁,造庙。

今天是开张的好日子,荣三鲤早早起了床,一推开门就闻到扑面而来的鲜香味,原来黄老头夫妇已经把粉皮准备好了,汤锅里热气腾腾。

由于荣三鲤已经成了他们的老板,他们就把自己做粉皮的秘诀告诉了他。

其实说是秘诀也不是秘诀,原因所有人都知道,只是懒得去做而已。

想要粉皮好吃,必须做到两点。

一是用料足,辣椒、酱料、面粉,全都选力所能及内最好的,放上满满一大碗,看着就美味。

二是得用鲜物吊高汤,黄老头试过香菇、韭菜、白萝卜,以及小鱼干小虾米,反复尝试后用小虾米白萝卜和绿豆芽一起煮汤,煮出来的汤清澈透亮,味道极鲜,价格还非常实惠,于是一直沿用了十几年。

荣三鲤当初怎么尝也尝不出是什么汤,得知秘诀后,一闻到味,就闻出里面果然有白萝卜和豆芽的香气。

她走过去打了个招呼,黄老头问她吃不吃粉皮,她说不吃,又问她几点钟开张。

她看看手表,“不急,有个东西还没到。”

黄老头第一天工作,表现得很积极,问她是什么东西,自己可以帮忙取。

她正要说话,顾小楼就从大堂那边匆匆走来,说:“三鲤,你订得匾额送到了,过来看看吧。”

对于一家酒楼来说,匾额是极其重要的东西。好手艺是活招牌,匾额就是固定招牌,开张这天就跟酒楼绑定在一起。要是食客吃得好了,以后还想来,必定说到xx家去吃。

像常家饭庄,他们的匾额就是特地请了锦州城里最有名的书法大师写的,据说花了近百大洋,字迹那叫一个浑圆厚重,让人看了就忘不了。

顾小楼当初也提议找大师写,图个好彩头。荣三鲤却说不用,自家的酒楼自己写。

她用宣纸写下了字样,送到制作匾额的地方让人临摹上去,选了店里最好的雕工师傅,花了将近十天才做好。

她随顾小楼走到大堂,黄老头夫妇跟在后面,也想开开眼界。

匾额就放在第一张桌子上,足有成年人两手张开那么长,用红布盖住,只露出边缘涂了金漆的雕花。

荣三鲤掀开 一个角看了眼,颔首。

“不错,把它挂上去。”

顾小楼招呼杂役搬来梯子,齐心协力挂到了大门上方,走进走出时仿佛有片红通通的晚霞挂在脑袋上,格外喜气。

街上开店的人看见了,陆续过来道贺,路人也好奇地停下观看。

对面的常家饭庄上午一向没生意,又没了卖粉皮的,无论大堂还是店门口都格外冷清,几乎没人从那儿过。

荣三鲤视力好,一眼就看见对门三楼的窗户虚掩着,好像有人躲在后面看。

她心知肚明,微微一笑,收回视线跟邻家老板寒暄。

食客一个个来,又一个个走,品尝粉皮用不了太长时间,不出半个小时结果就出来了。

荣三鲤手中有七根筷子,黄老头手中,只有三根。

“不可能……这不可能……”

众目睽睽之下,他一个做了十多年粉皮的人,居然输给了岁数还不足他一半的年轻女人。不仅老脸没处搁,失败后需要承担的代价更是让他绝望。

黄老头叫冤,“我不可能输!这锅汤我熬了一夜,用虾和羊肉吊味道,粉皮也是我亲手蒸的,一点边都没破,不可能有人比我做得更好!你们串通好了害我!”

尝过味道的食客看不下去,劝他道:“黄老头,到底谁的更好,你自己尝尝就知道了,我们真不是偏心。”

他梗着脖子走到荣三鲤面前,伸出手粗声粗气地说:

“我要尝尝。”

尝尝就尝尝。

顾小楼给他盛了一小碗,他连筷子都不用,直接就往嘴里倒。

汤汁浓郁醇香,质地稍浓,口感类似勾了芡,滑入齿舌间后却尝出了很明显的肉味,鲜美无比。

难道是用猪蹄炖得汤?

他还没想明白,粉皮已经来到嘴边,吸溜进去后上下牙齿一合,他嚼出了名堂。

“不对……你这不是粉皮……而是……”

黄老头一时间想不起来那东西的名字,常鲁易在旁围观已久,早就按耐不住,冲到他身旁抢走

碗,朝自己嘴里一倒,惊叫道:

“是甲鱼!甲鱼的裙边!”

没错,就是甲鱼。

春天的甲鱼最是珍贵,一冬过去,脂肪全都消耗殆尽,剩下的满满都是胶原蛋白。

黄老头回味着唇齿间爽滑的浓香,不得不承认她的比自己的好吃得多,却还是叫道:

“你作弊!说好了做粉皮的。”

“谁说粉皮就一定要用粉做?这东西叫荤粉皮,扬州人都这么吃,是你没见识!”

顾小楼站到荣三鲤面前,帮她挡住对方的唾沫星子。

常鲁易见识了他们的第一道菜,看向荣三鲤的眼神不禁变得复杂起来。

甲鱼是多么昂贵的材料,还只用裙边做菜,一不留神就废了,除了功底深厚的大厨,谁敢尝试?

他叹口气,拍拍黄老头的肩膀。

“你输了。”

黄老头如遭雷劈,打了个踉跄,一屁股坐在地上。

荣三鲤淡淡道:“小楼,把东西收拾了吧。桂花婶,前几天的赌约现在该好好谈谈了,今天你们别做生意,把他扶到我家后院去,大家慢慢聊。”

刘桂花是个没主意的人,问黄老头,后者睁着眼睛不说话,没了魂儿一般。她只好听荣三鲤的,把他扶到后院里。

荣三鲤冲众人拱拱手。

“今天有劳大家了,往后这个粉皮摊子应该不会再做生意,等我的酒楼开张以后,欢迎光顾。”

她说完也走进自家店门,留下一个空荡荡的摊子,好似在嘲笑黄老头的无知。

路人们唏嘘不已,散去做自己的事,却也对即将开张的新酒楼生出许多期待。

经过这一茬儿,永乐街附近的百姓已经没几个人不知道这家新酒楼了。

常鲁易来到卧室,站在黄润芝身后,面色凝重。

“她手艺不错。”

“那又如何?凭这一道拿手菜,能比得过你的常家菜么?哼,来日方长,还得走着瞧。”

黄润芝不屑地瞥了眼对门,砰的一下关上了窗户。

酒楼后院里,黄老头被老婆子搀扶到石凳上,犹自丢着魂儿。

荣三鲤和顾小楼放好东西走到院子里,刘桂花再也顾不上脸面,往他们面前一跪,抓着荣三鲤的裙摆央求。

“好娘娘,你放过我们吧,求求你了……我家老头子性格倔不明事理,你别跟他一般见识啊。眼看就要开春了,我儿子的学费还等着交,求求你让我们继续做生意吧,等他毕业以后,我给你们当牛做马都行。”

她年过六十了,花白的头发拢在旧头巾底下,因常年贪黑起早露天做生意,皮肤被晒成古铜色。凛冬的寒风吹得她两颊通红,皱纹中夹杂着干燥的裂口,浑浊的眼睛里含满热泪,模样着实可怜可悲。

荣三鲤握着她的手,扶她起来。

“谁说我要让你们交不起学费了。”

“你不是要我家老头子给你白干几个月活……”

“干活没错,可没说是白干哦。”

刘桂花呆住了,愣愣地问:“那你的意思是……会给我们钱?”

黄老头一听见钱这个字,好似木偶被人注入生命,一下子有了生气,看向这边。

荣三鲤问:“你们每个月给常鲁易交多少租子?”

“一块大洋。”

“自己净利多少?”

“两块大洋。”

荣三鲤颔首,“那么从今往后,你们的粉皮摊子就不要在他家门口支了,直接摆到我的店里来,客人什么时候想要你们就什么时候给他们做。材料我出,赚得钱我收,每个月给你们发三块大洋的工钱,你们看如何?”

如何?

她这哪里是愿赌服输的惩罚,分明是解囊相助啊。

刘桂花惊喜得说不出话,黄老头则从石凳上冲下来,扑到她面前,和老婆子一起抓住她的裙摆,激动不已。

“活菩萨,荣小姐你真是活菩萨下凡了……”

女人拉就算了,他这个糟老头也来拉拉扯扯,成何体统?

顾小楼伸手推他们,“去去,别借着这个机会揩我们三鲤的油。”

两人忙退到一边,不再跪着了,依旧是弯腰弓背,一副畏畏缩缩的模样。

荣三鲤看着他们,又道:

“不过我也是有条件的。”

“您说。”黄老头对她的态度可谓恭敬之至。

“店里不忙的时候,你们得帮我看店。店里忙的时候,你们得帮着搭把手,把这里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来做,不要让我催。”

刘桂花感激涕零。

“荣小姐你这话说的……别说帮忙搭手干活了,你每个月给我们三块大洋,就算让我天天熬夜给你看门也没问题啊。”

荣三鲤看向黄老头,“你觉得呢?”

“必须的,从今往后那就是我们的分内事。”

她点点头,走到他们面前。

“既然如此,你们就是酒楼的一份子了,别叫我荣小姐,跟小楼一样叫我三鲤就好。”

“三、三鲤……”

黄老头尝试着叫了句,只觉得心肝乱颤,又喜又惊,说不出的滋味。

刘桂花则不太好意思。

“我们都收你的钱了,那就是帮你做工的,怎么能那么放肆呢……要不我们叫你,荣娘娘?”

娘娘是锦州地区人惯用的词,既能用作对母亲妹妹的称呼,也可以用来喊值得尊重的年轻女子。

荣三鲤听了忍俊不禁,靠在顾小楼的身上。

“一个称呼而已,不用那么在意。工钱我们就从今天开始算,酒楼过几天就要开张,你们把摊子收起来,帮忙一起干活吧。”

“好。”

二老擦擦眼角的泪,满面春风地走出去,收完摊子就去找常鲁易退租。

常鲁易坐在自家大堂里,悠然地喝着茶。

时间尚早,第一波客人还没来,就算来了他也只会让自己的徒弟去炒菜,只有当贵客光临时才亲自上阵。

本想着这几个月可以从黄老头那里多收几个打牙祭的钱,谁知对方进门后却提出了退租。

等他们说明原因,常鲁易杯中的茶喝着不是滋味了。

“黄老头,你不是被人耍了吧?天底下哪儿有这种掉钱的美事,有也轮不到你呀。”

黄老头在他手中受够了气,早就不愿意再忍了,只是苦于没机会。现在他不用再租他家的摊位,终于能够扬眉吐气,下意识就把荣三鲤夸上了天。

“三鲤那么好的老板怎么会耍我们呢?她看我们家穷,不跟别人似的笑话我们,还特地帮扶我们一把,是个长了菩萨心肠的好人。”

“让她招人!现在招不到人,看她还怎么卖早点!”

“人家要是发现告示没了,再贴一张呢?”

这一套动作堪称行云流水,流畅非凡。

刘桂花看傻了眼,好半天才反应过来,惊问:“你这是干什么呢?”

黄老头抬起头对着大街,说话时嘴唇都不带动的。

天赋不容辜负,他们不惜花光所有的积蓄, 甚至卖掉祖传的房子搬到一栋破屋里, 日日起早贪黑卖粉皮,赚钱供他上大学。

简而言之, 儿子是他们全部的希望,就指着他光宗耀祖。常鲁易平白无故说他要退学,那不是故意伤人心么。

刘桂花都快哭了,常鲁易却嘿嘿一笑, 摸着自己的大肚皮。

刘桂花忙问:“你干嘛去?”

他不言语,站在路中间见左右无人,对面店里的装修师傅都在忙手上的活儿,就一个健步冲过去,揭掉贴在墙上的招聘启事,逃回自己摊位上,把那张大白纸往灶里一塞,很快就化作一团灰烬。

这可如何是好?

她顿时什么心思也没了,看着摊子上的东西愁眉不展。

“这话可不是我说的,对面马上就要开张了,也卖早点,到时人家肯定都往新店去啊, 谁还顶着寒风吃你们的粉皮?”

“也卖早点?常老爷你听谁说的?”

“常老爷, 我们没有得罪过你呀。你怎么能……怎么能说这种话?”

两人老来得子,好不容易才生下唯一的儿子。儿子从小聪明伶俐, 念书尤其厉害,往上数三代都没有他这么会做文章的, 简直让人感叹老祖宗保佑。

常鲁易抬手一指, 正是门上贴得招聘启事。

刘桂花扭头看去, 总算明白,自家老头这一上午都在烦什么。

要是真像常鲁易说得那样,他们这粉皮生意做不下去,远在沪城的儿子没钱交学费,的确得退学回家了。

此为防盗章  常鲁易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 出门买了几个包子打算提回家吃。路过两人摊前忽然停下, 很有兴趣地跟他们聊起了天。

“黄老头, 你那在沪城上大学的儿子, 可以退学回家了呀。”

黄老头梗着脖子不说话, 刘桂花则吓了一跳。

阅读这门娃娃亲要不起[穿书]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