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第64章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江南真是好地方呀!

……

李三娘收到莫文远传来的信件很是高兴,时隔大半年,终于要见到儿子了。随着产业越来越多,家中人也是分散各地聚少离多,便是赵二娘莫小狗夫妻都经常分居两地,一人在长安一人在洛阳,莫小狗有时还需到其他城市巡查他们的酱油店铺——

所以对李三娘的这一要求他是拍胸脯打包票的,想买田,他定能从中引荐。

他敏锐地从对话中发现了问题,对李三娘道:“莫大郎可是要回来了?若非如此三娘你应也没有如此大动作?”

李三娘抿唇一笑道:“确实如此。”

秦蔚山抚掌乐道:“那敢情好啊,我同魏文说说,他又要跑食肆了。”在莫文远走后了,魏文深感失落,莫文远之于他就像是沙漠中偶遇的前行的旅者,周围尽是黄沙,看不见人,只有他们两人能够交谈,有共同的目标,心心相惜。莫文远走后他确实也抱着想要品味菜品的心思到李三娘食肆把所有的菜都吃完一遍,但吃完后他还挺失望的,同秦蔚山叹息,说虽是同样方法制作的菜,但菜出于莫文远之手与出于徒弟之手,还是有细微区别的,莫文远对火候对技术的掌控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这其中的差别,魏文吃的出。

……

秦蔚山回去,就“嗒嘀嗒嗒嘀嗒,小喇叭开始广播了”,不仅说得魏文知道了,说得其他人也知道了。

魏文听后高兴得很,眼前一亮道:“好啊,我大半年来苦练厨艺,有道不尽的菜色要同莫大郎探讨,他来了正好,我们可再一起说上个三天三夜,好好切磋切磋。”

秦蔚山听得大汗淋漓,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他用大袖擦擦额头道:“说三天三夜,是不大行的,莫大郎的羊你可还记得?他可不是好相与的。”

“我与莫大切磋厨艺,关羊何事?”

这,可能还真跟他有些关系?秦蔚山回忆他们上次“切磋”,做菜后中黑羊是吃的很高兴,然两人一凑到一起交流手法,交流食材,交流香料的制作方法,还用看顶级食材的眼神盯中黑羊看时,他就炸锅了。

中黑羊的炸锅,厨师们是感觉不到的,中国从古至今各行各业的大家,都有一特点,那就是在面对他们所虔诚的事业时,是非常专注的,聆听油滋啦滋啦迸溅的美妙音符,看锅铲在半空中划过的如同大雁巡回般优美的曲线——对他们来说精妙绝伦的演出也不外乎此,怎会有闲心关注别的人别的事?

所以中黑羊的瞪视只能留给秦蔚山了。

秦蔚山看友人已陷入想想不可自拔,只能长叹一声道:“罢了罢了,到时候你与莫大切磋便是,其余的我可不管。”

……

江南名厨不少,又在试吃会后对莫文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老头胡韦臻就是其中之一,他受刺激后回去闭关,苦练厨艺,明明已过耳顺之年,却同年轻人一样迸溅出了惊人的创造力,在厨道上有所进益。然而等他欲将自己的最新成果展现在莫文远面前时,却难以置信地发现,鼓励自己、激励自己,让自己忌惮的后生竟然回长安去了,这让他怎么不气?

胡韦臻等啊等等啊等,就准备看莫文远何时回来,要让对方好好看看自己的新本事。

门外忽然传来一子侄辈的大呼小叫声:“胡伯,大事不好!”

胡韦臻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训斥为上:“吵吵嚷嚷,不成体统!”他边骂边以手掌抚摸自己的胡子,大有稳坐钓鱼台之像。

“不好了,莫大郎回来了!”

听见此话他更是火冒三丈:“莫大郎回来了,回来怎么了?黄口小儿,菜虽做得好些,也能把你唬成这样?”说着说着更气了,“而且有何不好的,他是大奸大恶之徒,还是阻止我等开张做生意做菜了?若无以上几点,又有何不好的?你倒是说说?”

子侄辈缩脑袋,被骂的同时好似吃了甘露醍醐,一下子反应过来,自己的做法才是真的长他人志气,灭自己人威风,所以他摇摇头矫枉过正道:“没,没什么不好的,很好很好,莫大郎要回来了!”好与不好乃是南辕北辙两个极端,他改口实在是快。

胡韦臻给榆木脑袋气的胡子倒竖道:“好!好什么好!”竟作势要拿支在椅子旁装模作样的拐棍敲他的脑袋。

他腰杆挺得笔直,切菜颠锅不在话下,拐棍不过起装饰之用,偶尔还用其□□弟子后辈。

被追着打的子侄更委屈了:说好也不行,说不好也不行,那他应该说什么?

莫文远万万想不到,自己人还没至江南,却已被很多人惦记上了,此时此刻他正在船上,被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所包裹,同中黑羊谈论买田种地的俗流事。

中黑羊分明是龙九子,是饕餮,在莫文远这能开发出的用法却不是很多,最常用的就是生鲜快递以及寻找食材的探测仪,以莫文远看来,有这两点已经足够,然中黑羊是个求上进的,总觉得自己对莫小远的帮助不是很多,欲更显示出他值得依赖的一面。

此时莫文远欲购田地,他终于有用武之地了。

中黑羊:“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买田可是准备种胡麻的?

莫文远思忖道:“若真买的话,肯定是先种胡麻,之后若是寻到些有趣的种子,也是可以种种的。”

中黑羊咩咩咩咩咩,充满豪情壮志,选田时不妨带我同去,哪块地何种甚种子,我一看便知,就是没有老农相随,你都不必担心挑到不好的地。

土地种植不仅与肥力相关,土壤成分,地势是否平坦都要考虑在内,便是种地多年的老农,行万里路的农官也不敢说自己挑选的地就是最好的,肥力最足的,最适宜种某物的,中黑羊却偏偏可以,他可以听见江河湖海之声,找到最新鲜最好的海产品,怎么就听不见土地的呼唤?其余神仙知道他将天赋神通用在挑田地上定会痛心疾首,这哪里是杀鸡用牛刀,分明是杀鸡用屠龙刀!

中黑羊自己却不觉得,反而乐得自在,深觉做了好事。

莫文远听后也不太惊,他道:“真能如此?那等我与阿娘说好,若真买地,你肯定是跟着我去的,到时我们多走两步,看看哪块田最好。”

“羊啊,有你可是帮了大忙!”

中黑羊真的很骄傲了!

……

李三娘大半年未见儿子,心中还怪想念的。她算是行商,却不曾商人重利轻别离,利是重的,别离也是重的,淮扬的生意走上正轨,她自然有时间亲去接莫文远,她同莫文远约定好了,接人的时候穿得好看些、醒目些,能一眼就认出来。

母子两人就同有感应似的,皆一眼认出对方,莫文远心下感叹阿娘容貌一如往昔,好看得紧。李三娘的感觉却不一样,她心道怎么就没见儿子一会儿功夫,他就长这么高了?

青春期的男孩儿本来就长得快,莫文远堪堪十四,正在茁壮成长的年纪,小半年抽条得跟迎风招展的小白杨似的,瘦瘦高高,身旁的中黑羊身形不变,更显他高得招人。

待莫文远下船,李三娘先把他抱个满怀,随后又搂搂中黑羊道:“高了,瘦了。”

莫文远笑嘻嘻道:“高了,没瘦。”

中黑羊咩咩咩道:没高也没瘦。

走在回店途中他们讨论了一下购置田地与种植胡麻的问题,李三娘同他说已经找了包含秦蔚山在内的几位购田大户推荐,到时候能货比三家,多看几块田地。

说着说着他们就开始谈论其他生意上的事,首先说的是压榨油法以及方便馎饦之事,方便馎饦已经送了一部分到江南,在店中售卖,不用说自然是热卖,商店内供不应求,一些需要此物之人买不到店里的,只能到其他商人手中买更贵的,郁闷极了。

“此次带的馎饦可够?”

“带了一船来,应是够的。”

“压榨炼油之法着实神奇,一旦胡□□真能出四十斤油?”

“那是自然,我何苦骗阿娘。”莫文远又道,“便是不用胡麻,黄豆也是可行的,出十斤是少些,但黄豆价格便宜,而且做剩下来的黄豆饼子也可用,喂猪喂牛都是好粮食,喂鱼也可行。”

“黄豆江南的价格确实便宜,但胡麻也没有贵到哪里去,你之前让我寻本地胡麻农一事我也有了眉目如,到时便是买了价格也不会太巨。”

“如此甚好。”

生意上的事情说完后自然要说说莫文远在江南的交友现状,李三娘道:“魏郎知你要回来,前几日起就日日在店中盘桓,言是有了新吃食的做法要与你分享,昨日我便告他你今儿回来,等我们回店,他怕就在那里等着了。”

“甚好甚好,我也有段时间没见魏郎,有些吃食上的问题想与他切磋协商,他既来了就刚刚好。”

莫文远回头对中黑羊道:“羊,你这下要饱口福了。”

中黑羊:!!!

那、那交流就交流叭!

……

有李三娘在,莫文远自然不会骑到羊背上抬头挺胸走的,两人一羊呈一字排开,走在街道最左边,路人都先看见姿容姝丽的李三娘,还没打招呼就忽然注意到了莫文远与中黑羊。

“莫大郎竟然回来了?”

“岂不是店内要有新菜?”

“可是会有试吃会?”

“莫大你身体可好?”

江南之地,北人难立足,更难扎根,莫文远不过呆了几个月,就用美食攥住了人们的胃,抓住了他们的心,现在江南人看莫文远,一点不像看外人,倒像是看自家出来的好苗苗。

周围人都态度殷切,莫文远想不回应都是不可能的,他点头微笑以回礼,还道:“试吃会,肯定是有的,不仅我做了新菜有,店内其他厨师做了新菜,定也是有的。”

经营方法要因地制宜,眼看南人们已经接受了试吃会的存在,并且对其推崇备至,莫文远便欲一鼓作气,将其做成特殊的当地文化,也算是李三娘食肆能食客记住的,特殊的点。

魏文在店内呆了好一会儿,实在是坐不住了,便主动上街寻找莫文远,眼见他慢悠悠走来,不由加快脚步,高呼“莫大郎”。

莫文远才招招手就看见友人三步并作两步走过来拉住自己的手就往店里冲,魏文念念有词道:“我做了一新吃食,还望你帮我品鉴一二。”看对方慢悠悠地走路,他实在是等不及了。

……

能让魏文直接拿出手让莫文远品鉴,自然不是甚不起眼的菜,而是自信之作。

“将虾做馅作汤中牢丸?”莫文远还挺惊讶的。

魏文道:“我们这里不叫汤中牢丸,南人管其叫角子。”

角子不用说,谐音饺子,在现代是百吃不厌的传统美食,但与怎么做都不会难吃的大白菜肉馅饺子不同,即便是靠海岸线的大厨都很少会用虾做主料包饺子的。麻辣烫中涮的虾饺与寻常饺子不同,经过了调味防腐等百十道处理工序,才得到了最终味。而用单纯的白面包裹虾仁,味道可用灾难形容。

虾本身之味是鲜美的,然煮虾过后依旧有挥之不去的腥气留存,尤其是热腾腾的虾冷却后,腥味更重,鲜味倒是不值一提了,以虾做得各种食副产品也有此类特征,譬如虾酱,爱吃的人说不定会觉得鲜美无比,不过绝大多数人闻到虾酱之味,只会觉得很是腥臭,令他们怀疑此物是如何制作而成的。

莫文远也很想知道魏文如何做虾肉馅的饺子,而且还是在水里煮出来的,他们俩会和后便迫不及待一头扎进厨房,做虾饺。

白面等物都早有准备,至于新鲜的虾和鱼,秦蔚山一声令下就送到李三娘食肆的后厨了。虾子和鱼都很好,尤其是虾子,活蹦乱跳,看它们的腹部,圆润而饱满,个头很大,是为上品虾。魏文的动作很利落,开膛破肚度,剔除虾线,小尖刀在手指间灵活转动,头尾以及腹部的虾壳就应声剥落。

水煮虾饺最重要的是去腥,魏文不准备用腌制法,让酒或者盐水的味道遮盖住虾的鲜味,他只准备去腥。所以他用了一让莫文远都惊讶的方法,就是将虾子同桂皮一同煮。

“好方法!”他感叹道。

桂皮在现代还有个稍微常见的名字,叫肉桂棒,在晒干桂皮的时候它们大多会被刻意卷成卷筒状。寻常人在家中烹饪时少用肉桂棒,但酒店的大厨却不会放过这味调料,它在去除异味去除土腥味时有奇效。

虾肉被剁成细碎的茸,与熬至软烂的鱼肉掺和在一起,凝聚鱼汤精华的胶冻小块塞入馅中,随着温度升高胶冻会融化,让鲜美的鱼汤融入饺子的四肢百骸中,细碎的小菘菜叶是点睛之笔,它让饺子味道富有层次,不显单调。

此饺不是用寻常白水下出来的,而是用鱼汤下出来的,鱼汤的鲜美成了最后一重遮蔽物,舌头再精湛之人都无暇顾及残留在虾肉馅上的最后一丝丝腥味。

莫文远与中黑羊坐在桌上,一边喝汤一边吃虾饺,河鲜的美味已经深入脑海,闭上眼睛他们仿佛能看见自己也成了水中的游鱼与鱼虾在河水中徜徉。

“怎样?”魏文的话中颇得意之情,想想也是,研制出虾饺,还寻找到能让其变得鲜美一点都不腥气的方式,定是花了大量的时间。

得意才对。

“很是美味。”莫文远感叹道,“我许久没看过如此天才之作了。”

魏文道:“若以虾做饺,尔会如何?”

莫文远沉吟道:“我的做法与魏郎定时不同了,实不相瞒,我那有种粉名为澄粉,与寻常面粉略有些区别,肉面后用竹笼蒸,蒸出来的皮略有粘性,晶莹剔透,很适合做糕点,我做虾饺,肯定会用到澄粉。”

魏文听他之言,说不好奇是不可能的,他又喃喃自语道:“蒸,确实是个好法子,比起煮,蒸出来的虾子腥味天生就比其他之法做出来的淡,而且与冷后又热会腥气加重的水热法不同,蒸虾之腥味,便是蒸了又蒸,也不会加重。”

便是他一开始都想过用蒸法处理虾子,不过最后还是因考虑到口感等其他方面因素,放弃了。

“可做做看?”他眼中星光熠熠。

莫文远略作思索道:“可。”他道,“不过我在做之前陡然生出一想法,想要做了试试看,有失败之嫌。”

“有何问题,若是做得不如想象的好,就再做便是。”当厨师就是要有尝试千万次才能成功的觉悟。

……

莫文远说想要尝试的新做法,并非来源于传统的广式虾饺,而是一部前世绝大部分人耳熟能详的动画《中华小当家》。

毫不夸张地说,这部动画影响了莫文远的未来,正是因为年幼时《中华小当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才得以领略美食的奥秘,走上厨师之路。

他想要尝试的饺子在中华小当家中曾经出现过,叫做升龙饺子!

当然了,莫文远根本不指望饺子真的能够依靠蒸汽站起来,要是他的经验没错,比起让饺子站起来,气流在饺子“腹内”乱窜,只会让皮变薄漏气,站起来是万万不可能也一点都不科学的。

小雕刻刀在虾头上轻轻划几刀,栩栩如生的龙头便跃然于眼前,虾尾巴留下,等到蒸时起修饰之用。

龙身也确实用了两种皮,普通面皮作底,澄皮做身,他亲手揉出来的面皮里与寻常皮不同,充满嚼劲,吃在嘴里还略带厚重之感,与薄澄皮的黏着口感相异,两者口感上能得到完美互补,一口下去两种不同皮之口感可以俘虏每一位食客。

虾肉切成小块,同猪肉的肥肉部分混合在一起。肥肉蓬松而滑腻,颜色与虾肉相仿,蒸时鲜美的虾汁被肉吸收,而肉中的油则给虾再镀一层香气。

相互衬托,相互促进!

静卧的龙躺在生命中,热气从竹笼顶端升腾,像是翻滚的云浪,像是包裹五岳的薄雾,像是有龙翱翔的天。

它更给升龙饺子增添一丝丝神秘。

火熄灭后,莫文远用盘子装了两只饺子分别放在魏文与中黑羊年前道:“请吧。”他身为厨师,当然知道自己的作品成功了。

这是……龙?

身为龙九子的饕餮对其形状有点感冒,他细细端详之后一口吞下——

“!!!”

悠长的龙吟之声,猛地在他脑中炸开!

这!是!何!味!

李三娘略作沉吟后又道:“除此之外可否帮我打听打听,江南哪些地方有大量田地售卖?”

相较于单一的胡麻生意,秦蔚山明显对她想要在江南置办田地一事更感兴趣,在唐代无论是当官发达了还是做行商有钱了,或者是原本就受家世庇荫,都喜欢疯狂屯田,以权以钱攫取土地,秦蔚山在此道上类似,在江南偷偷购置了很多田地。

此番莫文远传信除了说自己要到江南之外,还言自己要寻找大量种植胡麻的农人或贩卖胡麻的商贩,让李三娘帮忙盯着,她看过儿子的要求便上心了,开始同江南本地的大供应商攀谈起来。

秦蔚山一年到头给李三娘食肆供应不知多少鱼鲜,是他们家数一数二的大供应商,然而听见李三娘的要求之后却有点傻眼:“我做的是河道上的生意,对胡麻之事不是很清楚。”

李三娘还没说话,他就反应过来道:“但我有些兄弟是做此事的,待我帮你打听打听,说不定能知晓一二。”

此法出现,可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弊。

至于为何炼油厂是在河南建立的,这还与芝麻的种植地有关。现代,种植芝麻的农民不多,此物产量低,价格又便宜,种了也不值得,但往前推算几十上百年,种芝麻的人还是不少的,而他们的地域分布也很明显,考虑到土壤气候等因素,河南是芝麻亩产量最高的地方之一,全国芝麻有三分之一都出自河南。

此种植格局在唐代时就已经有了雏形,只需要问问农官,看看记载,搞清楚长安城众多胡饼铺子是从哪里购买芝麻的,就可知河南是高产之地,为了降低制作成本,自然是要就近建设油坊的,运输油总比运输芝麻来得方便且值钱,所以圣人就直接在当地建立生产基地了。

一个个都奔波得紧。

李三娘也没闲着,想要在江南站稳脚跟已不是什么简单事,更不肖说她还忙着在江浙等地开酱油小铺子,如今在南方北方都有他们李三娘家的酱油店,店中之酱油除了有当地人购买,还就近给朝廷驻扎的军队供应酱油,进账很有保障。

下江南!好呀好呀好呀!

莫文远在江南做了诸多美食,他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而且还有魏文等他不是很喜欢,厨艺却不可小觑的名厨……

莫文远听说时,很赞叹圣人的行动力,当然了他也不可能把方子献给圣人后就不炸油了,还有许多蒸过的馎饦饼等着他油炸。他们的私家作坊规模是不可能比官办油坊大的,然压榨芝麻油大豆油实在不是什么难事,只要有地方有伙计有帮忙炸芝麻的耕牛就行了,真正让莫文远为难的也是芝麻供应商的事。

圣人已经将河南划成了芝麻的种植地,他在河南收购芝麻不是很方便,那自然就要令觅他地。莫文远走遍西市,与各种胡麻商人打交道,终于搞清楚了其他芝麻产地的分布,除了河南道之外,有不少胡麻田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平原地带,在那里收购来的芝麻颗粒饱满,品质很不错,唯一的问题就是,想要得到一合乎他心意的收购价格,需要在当地略有些门道,当然咯,对任何商人来说,这点都是一样的。

荤油的数量有限,价格也相对高,圣人虽然不知什么叫做市场经济,却也懂得供不应求的道理, 现在还好, 等唐朝再发展纪念, 油真的就成了寻常物件了, 甚至到了富裕的宋朝,百姓们更是无油不欢,吃什么都要炸一下。

有了成本比荤油低很多的素油,他也是很乐意看见的,如此不仅更多百姓能够吃上油,酒楼不担心供应不足,官方政府也能有了新的收入项。

想到长江中下游这一地区名,莫文远就想笑了,他地理学得再差也知道,江南等地是被归在中下游平原区的,而且现在的江南可是鱼米之乡,要是那儿没有种芝麻的,还有什么地方会有?江南的物产可丰富了。

于是他对中黑羊道:“羊,我们二下江南吧。”

中黑羊眼前一亮:“咩咩咩咩咩咩咩。”

圣人的动作还是很快的, 在知晓压榨出油法的好处后, 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河南等地建造了官办的炼油厂。

唐代已经出现了专门的卖油郎,新工作种类的出现往往预示着市场的变化,像是卖油郎这一职业,放在汉代,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居民的生活水平还没有发展到能够多用油的地步,即便是吃油, 也是吃自己家猪的油,逢年过节杀一头猪,猪油可以吃小半年。

卖油郎为什么出现, 是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能够吃得起猪油的人也越来越多,现在不仅仅是过年的时候能吃猪油拌饭,富裕点的百姓十天半个月也是能吃得的,而长安的酒楼就更不用说,经常要放油的,所以卖油郎的生意很好。

阅读大唐第一厨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