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而卫戍区的部队,全国加在一起也不过就是六十多万人而已。

全国军队人数,加在一起不过百万人。

养活百万人,加上各种研究费用。军费开支已经很庞大了,只是那时候海外贸易繁荣。

子弹,更是用掉了一亿枚以上。

大帅,这都是钱啊!

这些,都是金山银海的往里面填。

可贸易商路断了,海关关税也直线下降。

国内的贸易量,根本没办法有这么多收益。对澳洲和印度的盘剥,已经达到了极限。

如果再加紧盘剥,就会激起民变了。

一方面要花钱,一方面断了进项,臣……,这个户部尚书难当啊。”

鬓角已经有了白发的艾虎生,想到了当年的难处,眼睛里面已经泛起了泪花。

“呃……!”艾虎生泪光盈盈,李枭有些不好意思了。

艾虎生跟着自己二十多年了,这二十多年来,无论打多么大的仗,无论多么艰难。

只要自己下定决心,他从来没有让钱财的事情让自己烦心。

刚刚自己的态度,的确是有些过火了。可现在当着这么多人,又不能公然认错,这让李枭有些尴尬。

“艾尚书,知道你的不容易。所以,你做什么我都会支持你。”李浩拍了拍艾虎生的肩膀。

“论我大明富庶,一定是首提辽东。

因为辽东是最先开展工业的地方,那里工厂多工人收入也高。他们也更加有购买力,也愿意住好房子。

更加重要的就是,辽东因为工厂多,所以城市规模也大。

所以,我就下令将辽东赋税的九成上缴国库。叫做国税!

剩下的一成,收入地方藩库,称之为地税!

山东、京畿、河北、还有西安、江南的金陵,都是这么做的。

就这,我们还发放了两亿银元的战争债券,才算是堪堪填上欧战的大窟窿。

地方上有一段时间,穷的连俸禄都发不出来。

甚至衙门里面,连纸张都没钱买。县衙的文书,居然用起了竹简和木渎。

我们当然知道,困难也没困难到这个地步,这些是地方官在上眼药。

可,地方上资金紧张穷困也是事实。

没办法了,我们只能下放政策给地方上。

允许他们把土地卖给地方上的商人,当然,我们也没有一下子全卖了。

而是出卖给他们七十年的使用权,大明领土的每一寸土地,都属于大明朝廷。

那些商贾从我们这里买了地,他们会在地上盖好房子,然后卖给百姓们。

刚刚我们说了,辽东的民间很是富裕。他们购买房屋的意愿也很高!

于是,辽东各城就盖了很多的楼。

结果我们发现,房子盖得多的城市,反而经济上一片繁荣。

因为盖房子需要砖石水泥,所以砖石水泥厂的效益就好。生产出来的砖石水泥也不愁卖!

白天晚上的干活,商贾们给工人们涨了工钱。

而且,他们还更多的雇佣了工人。

这让地方上,有更多的人有活干,有赚钱的营生。

在工地上干活的农民工,也越来越多。

这些人农忙的时候在乡下种地,农闲的时候出来干活赚钱。原本家境普通的人,一两年下来家境也逐渐的殷实起来。

至于房子卖出去之后,还需要有人装潢。更是要添置许多家具,还有家用的物件。

这些算下来,也能够养活很多的装潢师傅还有家具工厂。

而且,我们还发现当大家都富裕了之后,房价就开始涨。

人口多的城市,不但是涨,而且还是大涨。

可偏偏涨价越多的城市,就会有更多的人买房。

而房价涨了,土地出让金也跟着涨了。

去年算了算,土地出让金已经超过了全国的赋税。

这几年,都是土地出让金在支撑着欧洲的这场大战。”李浩慢悠悠的给李枭讲事情的来龙去脉。

“官府靠着卖地赚钱,房子越贵他们的土地自然也是越贵。

那么地方官儿们,不是有冲动把房价炒到天上去。”想到用土地换钱的后果,李枭激灵一下打了个寒颤。

后世,四九城的高房价,让李枭连听一耳朵的勇气都没有。如果按照这样继续下去,那样的事情很可能在这个世界发生。

千万不要低估人的贪婪,也不要高估官员们的操守。

这两样东西,都是极度不靠谱的东西。

“房价越高,就越会有人买。

好多人都说,房子买涨不买跌。只要房子大涨的地方,人气往往也是越高,地方上的经济也就越好。

就连赋税,也比没有盖房子之前多收了许多。

已经有人专门买房子进行买卖,在好多地方,这已经是一个非常繁荣的买卖。

在辽东,每年的房产交易税已经达到了四千多万银元。

如果这政策在全国推广,大帅您就是再打两次欧战,都没有问题。”

艾虎生很喜欢现在的土地政策,当初李枭把所有土地收归国有,这一招简直是太高明了。

尤其是辽东这样的地方,不管是修铁路还是修公路,又或者是拆迁盖楼房。

因为土地属于朝廷,土地征收的麻烦就少了很多。

高!实在是高明!

李枭一个头有两个大,可又没有办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算是艾虎生再厉害,也不可能凭空变出钱来。

这些年自己在前线打仗,总是向后方要这要那的。后方,从来没有跟李枭说,财政上有多么多么艰难,多么多么的入不敷出。

现在人家自己找到了办法,解决了战争经费问题。支持自己打完了这场战争,如果处置他们,肯定是不合适的。

如果真的敢这么干了,李枭觉得众叛亲离就在眼前。

毕竟,一个不够意思的老板,绝对不会有够意思的员工。

再说,欧洲的仗只不过是暂时打完。

大明需要一个破碎的欧洲,一个碎了一地的欧洲,绝对不会允许出现德意志这样一个庞然大物。

现在的德意志吞并了法兰西和英格兰,还吞下了半个波兰,三分之一个奥地利。

无论从国土面积上,还是从治下人口规模上看,它都有成为大明竞争对手的潜力。

而李枭,也是一向把他们当成竞争对手。

阿希不是俄罗斯沙皇,那是一个很能折腾的人。

如果给他十年时间,天知道德意志能够膨胀成什么样子。

既然战争只是短暂的停止,那么军队就不能解散。而且,大明军队还需要更多的飞机、坦克、大炮。

还需要更多的炮弹,更多的补给,更多的各种物资。

大明还需要在海外,豢养超过三百万人的军队。

这些,都对国库财政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

能有现在的局面,实属不易。

“大哥,国家的人口越来越多。盖房子不但能够解决就业,让百姓们有营生可以赚到钱。

而且,可以增加地方上的赋税。

更加重要的是,这些年大明人口逐渐增长。朝廷的开支也是越来越大!

就好像有的乡镇,经过实际测算,商业人口已经很多了。现在,都改成了县。

人越来越多,自然也需要更多的房子。

盖一栋楼房需要两年甚至是三年,可生个孩子,怀胎十月就能够办到。

根据户部的估算,我们或许要盖上二十年房子,才够大明现有人口居住的。

这还只是现在的数!

可月亮走,我也走!我们房子盖的快,可百姓们生孩子的数量却是越来越多。

等到这波孩子长大了,他们再有孩子,还是需要住房子的。

我们就可以总是拆了旧的,兴建新的。

汤先生说经过他的测算说道,十五年之后大明的总人口数或将超过十亿。

二十年后,大明人口会迅速突破十一亿。

三十年后……

不敢再这样下去了,我们需要提前准备好这么多房子。让所有人,都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

李浩在盖房子这件事情上踌躇满志,看待眼前的棚户区,就像是在看一片片庄稼地。

李枭也看着这一大片的棚户区!

的确,棚户区这东西迟早是需要改变的。

脏乱差,蚊蝇横飞,污水横流,这样的棚户区无法跟楼房下去相提并论。

通过拆迁的办法,改变他们的居住条件,这也是一件好事情。

可……,可李枭实在是担心,真有一天房价到了梦幻的地步,让年青人连买的想法都不敢有,而是选择躺平。

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毕竟,再有一年就会进行第二次欧战。这一次,需要打掉德意志,让表面上不温不火,实际上正在奋勇直追的德意志,付出被肢解的命运。

钱啊!一切都是要钱啊!

没办法,先这样吧。毕竟,卖地盖房子,现在看起来的确是一个改善市民居住条件,还有为国家敛财的重要手段。

大明百姓如今还是支持欧战的,原因就是欧战其实和他们好多人没多大关系。

没有因为欧战加税,也没有因为欧战强拉他们去参军。

反而好多人因为欧战的军需发了财!

所以,大明百姓对那场发生在遥远地区的战争,持十分宽容的态度。

可如果大幅度增加税赋,百姓们对遥远欧洲那场战争,肯定又是一副印象。

“好吧,这件事情先这么做。今后有什么事情,今后再说。”李枭也是无奈,只能先应承这样做。

不过他也有底气!

只要撕碎了德意志,大明的海外贸易会立刻重新繁荣一起来。

毕竟,大明现在好多东西已经形成了工业化。也完成了产品,从最先的傻大黑粗,到现在径直美观的蜕变。

海外贸易繁荣起来,大明自然每年都会有巨量的贸易盈余。

同时关税也会大幅度上升!

到了那个时候,大明朝廷会有很多钱,很多很多钱。

真到了那一天,大明货就成了绝对的硬通货。

当钱不是问题的时候,那就会少掉很多的烦恼。

李枭点了点头,背着手继续在群臣的簇拥下,行走在京城的街道上。

不时,还像模像样的左看右看,和卖菜的人探讨菜价。谈完也不买,只是听故事一样的听完了他的故事之后,身边那位神秘导游开始对我们施行言语冷暴力。

更加不用说,各种弹药工厂。那是加班加点的生产!

大帅,您在前线打仗。可您不知道,仅仅在战争的第一年,前线就用掉了各型炮弹三千八百一十三万余发。

欧洲的商路几乎全断了,靠着走私的那点贸易量,连战前的一成都不到。

加上开战之后我军空前扩军,西安和三亚分别修建了整补中心。

各种装备工厂不断上马,坦克、步战车还有飞机、飞艇都是满负荷生产。

今天是李枭视察京城,连次辅大人都跟着,那些尚书大人们自然也要跟随。

听到李浩点将,艾虎生只能硬着头皮走出来,对着李枭一礼:“大帅!”

“说说,这是怎么回事?”李枭冷着脸问道。

我们的贸易盈余,加上在对外战争中掠夺的金银和资源,朝廷的负担还不是太重。

可三年前,我们和欧洲人开始大战。

而那个时候,全国军队只有四个野战师,还有一些地方卫戍区。

四个野战师,加上一些预备部队,也才不过三十万人。

财政问题,可是关系到国家基石的大事情。朱家王朝,就是因为没钱才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大明如此巨大,官员就有数十万人。加上各部的差役,各个衙门的胥吏足足几百万人。

李枭吃了已经,地方上居然把土地出让金当成主要收入。这……

“让艾尚书跟你说吧!”李浩直接把皮球踢给了艾虎生。

这些人,可是治理国家的基石。可这些人,都是吃皇粮的,可是要大明拿着银元来养活的。

“在过去,大帅您一直都反对增加赋税。所以,财政上都是靠着对外贸易。

还有对外战争的掠夺上,才能保持财政的平衡。

“其实在辽东,土地出让金已经是地方府衙的主要收入了。如果没有土地出让金的收入,当地府衙连俸禄都发不出来。”

李浩丝毫没有管孙兴的难处,只是澹澹的和李枭说着话。

“都到这个地步了?地方上的赋税哪里去了?难道说,艾虎生连这点钱财能弄不明白了?”

阅读辽东之虎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