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到了农历初九,二人就想回老家。姜茂山说:“椿芽,爹和你娘得回去看看,不然心里放不下,这出来一年多了,老是梦到家里……”

椿芽挽留不住,就和明瑜一起把爹娘送到了汽车站。看着爹娘上路了,就和明瑜在汽车站附近转了转。

这一片变化很大,过去候车厅是个大草棚子,现在都盖成了房子,看着正正规规的,光班车就有百十辆呢。想想那个时候,因为交通不便常搭邮车回去,虽然省了几个路费,可时间赶得紧也挺遭罪的。现在班车多了,来回也方便了,爹说县里也有发往镇子上的班车,如果赶得上一个多钟头就到家了,比马车快多了。

就在这年春天,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了天。这时,椿芽刚过了三十九岁的生日,她跟明瑜一起坐在屋顶上仰望着星空,虽然啥都看不见,可还是想看一看。“两弹一星”有了,国家的实力又增强了,多少年后再回想起来,依然很激动吧?

现在,经济稳定下来了,工农业生产又迎来了高潮。城里大多是全民所有制企业,既抓生产又抓质量,瞧瞧家里的床单被面都结实得很,自行车也耐用,她和明瑜骑得那辆自行车都十多年了还是好好的,缝纫机质量也很好,使了几年了一点毛病都没有。

除了那些大工厂,街道上也办起了小工厂,都是集体所有制,采取计件工资,多劳多得。爹说县里也办了厂子,还有社里、队里也有加工场,像姜家湾就办了一家棉麻厂,逢到农闲时节就开足了马力,买卖可红火了。

椿芽觉得后世有一种误解,以为这个年代只搞运动不抓生产?

其实,生产一直都有而且规模还不小。商业活动也有,一个是国营的,一个是集体合作的,另外是有牌照的商贩,大力反对的是无证奸商和无序行为。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不过造成的僵化是在所难免的,市场上也缺乏活力。这时候,上面为了巩固运动成果,又掀起了“反贪污,反投机倒把”的运动,在消除腐败的同时,也造成了市场供应紧张。

她想,如果能取得平衡就好了,既有计划又有市场调节,那就是一种最理想的模式了。可惜,社会主义建设还在摸索中,商品经济不是一蹴而就的。

*

转眼到了七月,阳阳初中毕业了。

他考上了高中,成绩还可以。学校里忙着搞勤工俭学,不太注重学习成绩,椿芽和明瑜抓得很紧,不想孩子荒废了。阳阳虽然顽皮,可到底还是听家长的,尤其是妈妈总拿两个舅舅做榜样,见他松懈了就说:“阳阳,瞧瞧你小舅,如果不发奋哪能考上军校啊?如果考不上军校,现在就在农村扛着锄头下地劳动呢……”

阳阳是向往军校生活的,爸爸和舅舅都是科班出身,说起来都是响当当的。看看姐姐也在复习,说要好好表现,争取通过内部考核。他呢,自然也不能差了,于是下了决心一定要上军校。

椿芽见阳阳下了保证,就鼓励了几句。她知道这个娃娃脑子活泛,自制力差了点,还是得盯着。两年后阳阳就要高中毕业了,最好的出路就是去当兵,然后再考军校。她和明瑜合计过,也在留意着好抓住机会。

这个月,秦玉简的妹妹也高中毕业了,面临着分配。

赵淑音给椿芽打了电话,说:“书婷啊,玉舒的事儿我这边不方便出面,你看看有没有地方安置一下?”

椿芽知道如果不能留在城里,玉舒妹妹就得去插队。她考虑了一下,正好部队上搞了一个食品加工场,主要用来安置随军家属和干部子女的。这事归吕处长管,他是她的老领导,关系也不错,看看能不能安排一下?不过,这工作属于临时性质,不像全民所有制企业那么有保证,只能暂时过渡一下。

椿芽给赵阿姨回了电话,把情况一说。赵淑音就点了头,觉得这是最好的办法,先把孩子留下来再说。椿芽就去找了吕处长,说了秦玉舒的情况,说她是革命家庭,姐姐是军属去了外地,母亲身体不好,家里无人照顾。吕处长考虑了一下,觉得既然是军属子女照顾一下也是应该的,就答应要人。

手续很快就办好了,秦玉舒接到通知高兴得不得了。她是作为军属子女被录用的,沾得是姐夫的光。因为这个,她到椿芽家里表示感谢。椿芽见玉舒很懂事,也挺欣慰的。她答应过玉简要照顾好妹妹,能帮上一把也是应该的。

*

就在这年暑假,教育上也有了改观。

经过一番再教育,知识分子的思想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良分子被踢出了教育系统,高校也恢复了招生。不过方式有了改变,以“工农兵学员”为主,学制两年,招收对象为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和下乡知青,以单位推荐为主。消息一出,极大地鼓舞了各行各业的劳动大军,也唯有表现得好才有机会上大学,等到毕业了就是国家干部了。

政策下达后,省大也恢复了招生。一些教授、讲师陆陆续续地返回了学校,校园里顿时热闹起来。

这天下班后,大林来找椿芽,说:“姐,肖华的妈妈也想回去,可第一批返校的都是从农场回来的,说在那边接受了再教育,没妈妈什么事儿……”

椿芽知道大林的意思,是想看看有没有办法让肖阿姨恢复教学工作。她点了头,说去找找人。当然,这事还得找祁苏彦帮忙,柳怡军在省里担着要职,打个招呼就能办了。要说这事也不违反政策,就是照顾一下。

看在椿芽的面子上,祁苏彦也肯帮忙,就给痛痛快快地办了。

到秋季开学时,肖楚莘回到了教学岗位上。她对大林很感激,还拉着大林的手说:“大林啊,这事多亏了你姐姐了……”杨教授也深有感触,这再教育还是很有必要的,至少知道体力劳动很不容易,一点也不比脑力劳动差。这一年来,他帮妻子糊纸盒子,累得胳膊疼。看看就连女儿都变了,不像过去那么娇气了,也能适应家庭生活了。

*

椿芽一连办了几件事,觉得很充实。

阳阳念高中了,壮壮也升到了五年级。果果的功课没拉下,暗里较着劲儿打算考军校。她和明瑜觉得女儿学点技术更稳当一些,就像二林那样。二林现在是连级干部了,吃得是技术饭,正埋头搞设计呢。

玉简去了那边也适应了。除了认识的人少一些,生活上倒没什么不方便的,她跟二林在一起,也顾不上想家了。二林是个有趣的,会哄玉简开心,也很家庭责任感。小石头上了托儿所,要说那边的条件跟军区差不多,福利待遇上甚至更好一些。

---

(本文-晋-江-独-家-发-表,谢-绝-任-何-转-载)

*

日子就这么过去了。

想到这个,齐明瑜就跟椿芽说:“椿芽,等有时间了,咱就带着孩子们回去看看……”

他知道椿芽从未忘记过家乡,时不时地就提上两句,那种感情融于血脉之中,是永远也无法割舍的。就像他虽然从未提到过青州,可青州就埋藏在他的心底。

椿芽也明白这个,就跟明瑜说:“明瑜,等到运动结束了,咱们就回青州看看……到时候,香江那边也有消息了……”

秦玉简点了头, 准备办理交接手续。二林说要回来接她,估计“春节”前就要走。母亲也很支持她, 说夫妻两地分居不好, 既然能在一起就不要考虑那么多了。

倒是徐秀兰舍不得小石头。这娃娃跟她可亲了, 见了就揪着衣襟不肯撒手, 可以后就不能常常见面了,光想一想就觉得心疼。椿芽见娘这个样子,就笑道:“娘,您忙了快一年了,也正好歇歇……家里不是还有虹虹嘛,想娃娃了就接过来住几天……”

椿芽的意思是想让爹娘住在她这边。部队上又在盖房子,这一回盖得是楼房,带卫生间的那种,三室两厅,既宽敞又明亮,还有暖气。明瑜说:“机关这边都是按照军龄和级别排序的,没准就轮上了……”

爹娘走了,齐明瑜到底放心不下,就给梁部长打了个电话。

这些年,他跟梁部长一直保持着联系。运动一起县里也有波及,武装部那边也紧张起来,不过很快就稳定下来了,基本上没受啥冲击。相比起来县里还算安定,只要不是“地、富、反、右、坏”,日子还算好过。

椿芽知道娘的脾气,谁惹了她就甭想再落好。况且,肖华的生活习惯跟娘差别太大,也不想娘去迁就她,就像现在这样两下里住着正好,也省得闹矛盾。虹虹已经两岁了,也省心多了,肖华一得闲心情也好了,跟大林处得不错,看着恩恩爱爱的,就这么过下去也挺好。

“春节”到了,姜茂山和徐秀兰在部队上过了年。

椿芽心里盼着,希望能早日搬到新房子里。当然,没轮上也没啥,现在的分配制度相对合理,都跟资历挂着勾,只要熬得时间足够长总能排上的。听说,局里也打算盖家属楼,解决同志们的住房问题,按照她的工龄没准也能分一套小房子呢。

*

对秦玉简来说,这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她是既欢喜又忐忑。这一走,家里还有很多事情放不下, 父亲还在农场,哥哥和嫂子不顾家, 弟弟大学一毕业就去了边疆,妹妹正在念高二, 毕业后能留在城里固然很好, 如果下乡家里就只剩下母亲一个人了。

椿芽也为玉简感到高兴。见她担心家里,就劝道:“玉简,秦伯伯去那边是暂时的,没准过一阵子就回来了……玉舒高中毕业后,就想办法留在城里吧?实在不行就去东平县, 爹和娘都在那边,也能照顾一下……”

赶在“春节”前,二林回来了。

他接了玉简和孩子,就匆匆返程了。徐秀兰说:“唉,这娃娃一年跟家里见不了一次面,养了个儿子净是瞎操心啊……”椿芽知道娘舍不得,就笑着说:“娘,不是还有大林嘛,您想啥时候见面都行啊……”

徐秀兰也就嘴上说说。人老了就想多见见孩子,大林还好就在眼皮子底下,现在也知道心疼娘了,说等单位里分了房子就接她过去。其实,她才不想住过去呢,那个肖华她喜欢不来,即便毛病改了心里还疙瘩着呢。尤其是跟玉简一比,更觉得不对脾气,要不是挂着虹虹,还真不想跟她照面哪。当然,肖华也不见得喜欢她这个婆婆,表面上客客气气的,不过是出于礼貌罢了。

*

时间进入了一九七零年。

“元旦”过后, 二林的随军申请批下来了, 要玉简带着小石头过去,那边已经安排了接收单位, 还在统计局工作。

阅读从小村花到大军嫂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