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公主殿下不是病了……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爆发性的倍增,义务教育的推行带来的就是人们精神上的欲望追求。

当下理学对于人们思想的禁锢,已经令太多人觉得压得透不过气来。当宝二爷点燃了引线,周老爷子丢出这颗炸弹后,对于森严礼教、所谓理学正统的反击就在这个冬日开始了。

身处国朝文华最为鼎盛的地区之一,贾琮能真切的感受到《治儒汇典》这册文集带来的巨大震动。

朝中已经有人开始对周炯老爷子编纂这册文集的目的产生了质疑,而且已经有人在弹劾周炯老爷子如此做,是在动摇江山社稷,认为他有反心。

至于说证据,莫须有就行。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周相爷已是耄耋之年,家中子侄不是教书匠就是清流文人,他造反干嘛?闹着玩吗?”

贾琮将手中的邸报扔到一边,万分鄙夷弹劾周炯造反的那个无名之辈。

真是把人给气笑了,估计这个时候,皇帝陛下怕是正犹豫要不要撬开这人的脑壳,看看这人的脑瓜里装了什么玩意。

“别气了,就当是个笑话就行。”

黛玉将茶盏递了过去,歪头笑说:“这些人不过是找不到周老大人以及这册文集的错漏,拿这无用的借口发泄他们的不满罢了。没人会当回事,也不可能当回事。”

“我知道……只是不忿这些人的无耻罢了。”

贾琮又何尝不知这个道理,他亦只是发泄心中的郁结之气而已。

已故魏文正,如今的周炯,都是在位极人臣之时就意识到了解开理学禁锢的重要性,一代人接一代人的拼尽全力的挥刀砍向那根锁链。

就像是愚公移山,一点点的撬动了理学这个庞然大物的根基。

可惜了,千百年来所谓理学天道,已经渗透到了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想要彻底根绝,太难了。

“这是一场硬仗,打赢了,天朝就会迎来思想大解放,百家争鸣之事将再次显现。若是输了,如今的国强民富万国来朝都会是镜花水月,或是百年,天朝就会再次固步自封,最终成为异族的盘中餐。”

西洋为何会在黑暗的中世纪后突然崛起,并且会在短时间内成为中原王朝争夺世界主导权的最强劲对手?

文艺复兴,思想上大爆发就是最主要的原因。

贾琮能推动一场变法,能利用前世的记忆让大夏出现短暂的爆发性成长。

但若是思想始终得不到解放,再强大的王朝也会在百年甚至几十年后逐渐衰败,直至灭亡。

好在中原王朝从不缺智者,更不缺大毅力、大智慧的志士仁人。

想起当初周炯在马车上问他魏庆贺老爷子死谥文正,他周炯会得个什么谥号,贾琮就满腹感慨。

这两老头还是挺有意思的,特别是周炯老爷子。

“天幸国有大贤,魏文正公开了个好头。周相爷跟魏文正较了一辈子的劲,这不服输的精神让他接了老爷子的班,把这星星之火燃的更旺盛了!”

……

又是一年腊月八,梦园落雪之后更显梦幻。

黛玉今日没有出门,倒不是没有公务,只不过自清晨醒来后,她就觉得头晕目眩、甚是疲惫。

等贾琮找来大夫,一诊脉,夫妻俩人傻了。

“殿下不是病了,是有了身孕……”

啊?

呀!

什么?

屋里的其他人又惊又喜,唯有这对小夫妻具是呆愣状态。

“依老夫的经验,殿下应已有两个月的身孕。房事,该停了……”

老大夫的这句话倒是把两人闹了个大红脸,因为黛玉今日身子不适的原因,一来是这些日子的忙碌,二来就是昨夜一番风雨过后,差点伤了腹中的胎儿。

好在贾琮就算是行房事,也怕弄疼了娇妻,多以温柔相待,这才没酿成大祸来。

听完大夫委婉的解释,王嬷嬷看向贾琮的目光就变得“锐利”起来。

同时她也在自责,这本是她早该堤防的才对。

夫人去的早,姑娘在这些事上没人教。府中没个长辈看顾,在这些事情上,姑爷还不及那些经常出入青楼的花花公子呢。

等送走了大夫,王嬷嬷就像看小鸡似的,护在黛玉左右……

“嬷嬷,你也不必这么防着我啊,这不是之前不知道嘛。”

贾琮哭笑不得的端着药回到房中,告饶赔罪才又坐到了床榻边上,一勺一勺的喂给娇妻。

“都说女子生育就是像走鬼门关,林姐姐又自幼体弱,我原本想着过上三五年再要孩子的……”

“呸呸呸……姑爷可不敢再胡说,姑娘一定会安然无恙的诞下小公子!”

王嬷嬷又一次瞪了贾琮一眼,又是唾着又是拍着桌椅板凳,用她那不知从哪传承的习俗,想要驱尽一切不好的霉运晦气。

黛玉倒是已经恢复了平静,柔和的抚摸着依旧平坦的小腹,冲贾琮眨眨眼。

“该给爹爹跟外祖母他们去信,还有公爹……”

据说孕期女子,情绪不能过分激动,自己一定要保护好腹中的孩子!

贾琮也将自己的手轻轻搭在黛玉的腹部,想要感受这个突然到来的小生命。

可惜现在的小生命还连动都不会动哩,除了光滑的触感外,愣是什么都没感受到。

听到黛玉的叮嘱,贾琮顺从的点头:“除了给岳父他们去信报喜外,我准备去一趟苏州,跟姑……岳母大人报一声喜。”

贾琮的这句话,让黛玉好不容易平息的心情又掀起了浪花,她的眼眶是瞬间就变红了,眸中的水光就像是天上的星星在闪烁,泛着梦幻之光。

她嗯了一声,靠在了贾琮坚实的胸膛。

“娘亲一定会高兴的,她最喜欢孩子了!”

子嗣似乎是林家数代人的心魔,若非贾琮一直宽慰黛玉,就这成婚两年来没有半点消息,黛玉都以为她此生也要经历子嗣艰难的噩梦了。

……

因是查出了身孕,加之又到了年底。

这寒冬腊月的,黛玉停了对江南学政的巡视,一门心思留在梦园养胎。

而贾琮也是懒得再去折腾,除了必要的情报搜集以及对江南军政事的整体把控外,对于具体事务他是能不掺和就不掺和。

夫妻俩似乎从江南政坛消失了,除了梦园外依旧驻有大量亲兵扈从,金陵城的官员都差点以为贾琮这煞星已经回京了。

苏州之行,贾琮是一个人快去快回,在林家祖坟将黛玉怀孕的好消息“烧”给了林家列祖列宗及岳母大人外,他连林家老宅都没回。

“等到春暖花开,那会正好胎像稳固,咱们就启程回京!”

在外面狼了这么久,是时候回家了。

江南这边如今看似乱糟糟不像样子,不过那只是思想上的碰撞,短时间又不可能平息。

政治上的稳固基础已经打好,加之吏部派来的大小官员,现在就是放条狗在江南各省的布政使司,都能有条不紊的将中枢的政策一条条推行施展。

他贾琮这根搅屎棍……这个钦差大臣继续呆在金陵,反而会令江南的官员战战兢兢,不敢大刀阔斧的去干事。

现在这个时候,什么事都没有林姐姐重要!

“我原本还想去福建一趟的,那边的公学我都没来得及去看上一次。”

相比贾琮这条咸鱼,黛玉可以说是国朝官员的典范了。

亲力亲为像极了当初的四爷,反倒是如今的皇帝陛下或许被贾琮传染,咸鱼的令人发指。

“太子四哥来信说,礼部上奏想要将义务教育的期限由四年改为六年,并加大对工学的扶持。”

就算是在养胎,黛玉每日依旧会看完各处送来的公文。

凡是关于教育上的事,太子爷从不会落下黛玉,反而几乎每策必问,多以国朝第一女教育家的意见为主。

贾琮接过了黛玉手中的书信,大致浏览了一遍。

这是礼部跟工部联手的新政措施,也是根据实际情况对国策进行调整。

四年义务教育,还是不足以开民智。

礼部现在是下定了决心要将这百年大计尽善尽美的完成,好在史书上留下重重一笔。

而加大对工学教育的投入,贾琮敢打赌是礼部在馋工部的身子……

国朝不缺文科生,每年大把大把的人涌向科举。

而工科生、理科生的培养,以如今大夏的教育制度,人才的缺口之大,工部就算是搜刮整个天下,都不够支撑科技大爆发后对人才的需求。

你礼部想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需要银子吧。

户部每年分给礼部的就那么多,没钱你自己扩大发展?

想要银子,我工部现在是除了户部国库,最豪的大户。

只要伱们礼部同意帮我们培养仅需的人才,钱不是问题!

这就是当初贾琮把国有产业几乎全部放在工部的原因,只要有了钱,什么吏户礼兵刑,统统都要求着我工部办事。

用银子来推动工业发展,推行理工人才的培养,推行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绕开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果然,短短数年之后,“高傲”的礼部都得求着工部办事。

贾琮满意的点头,心中甚是骄傲自豪。

“文理两条腿,一短一长怎么成?加大对工学教育的投入,这是必要之事。林姐姐不妨给咱们太子爷说一声,由礼部牵头,联合工部设立一个皇家科学技术奖,专门用来奖励对科学技术发展有极大贡献的人才……”

“类似蒸汽机?”

“嗯,就是这种!”

贾琮点了点头,很快又摇摇头说:“不止是工学,还有医学、文学、商学等等,都需要有属于他们的最高荣誉。最好能将其推广到整个世界,让所有国家的人都以能得到天朝最高奖项为荣!”

月票推荐票

今晚先更到这里,明日继续,晚安!

(本章完)

说白了,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

如今周炯老爷子扔出这么大的一颗炸弹,不仅仅是炸懵了理学各派,更是冲击了皇权威严。

不过这些“论战”最多只是添头,重点还是在京城那边。

从邸报以及京城每隔三日的来信中,哪怕是远在千里之外的贾琮,都能感受到朝堂上的紧张气氛。

理学之所以能成为显学,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理念主张是在维护王朝一统。

其中,存天理指的是要修养、归返、并伸展上天赋予的本性,以达致“仁”的最高境界,此时完全进入了理,即“天人合一”。

然后就可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时人欲已融入进天理中,无意、无必、无固、无我,则无论做什么都不会偏离天道。

但是吧,天底下又有几人可称圣?

夫子庙前的高台,几乎每日都有数千儒生文人互相喷着唾沫星子,很多时候都能看到有人辩着辩着就撸起了袖子。

要不是官府及时派人维持秩序,金陵城绝对会爆发“抡语”大战。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这是京城的周炯老爷子,与远在金陵的贾琮同时推动“文坛大论道”的原因。

人的欲望注定了会让原本追求圣贤之道的道理,变成满足他们私欲的假道理。

周炯老爷子采取了寻根问祖的方法,重释先贤之道,就像是一巴掌狠狠扇在了那些曲解先贤之道以满足他们私欲之人的脸上,令天下震动。

事实上二程也好,朱熹也罢,他们都在倡导格物致知,推崇天人合一。

譬如那句流传最广的“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最初的理学是在拿这句话总结理欲合一的道理。

无数儒生十年寒窗苦读,甚至读了一辈子的圣贤书,到头来却被人告知他们学错了道理。

这就让大夏文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慌乱,有太多的人心乱成了一团乱麻,思想上的灯塔熄灭了,信仰的崩塌就在一瞬之间。

“论道,必须进行大范围深层次的论道!”

……

说来也是一种悲哀,儒文化的发展随着儒教显学在政治上的地位越发稳固的同时,也随之变的固步自封,甚至阻碍了儒教的推陈出新。

就如程朱理学,二程、朱熹都不曾想过他们提出的理念,最后成了抑制人性,甚至是禁锢整个社会发展的枷锁。

阅读红楼御猫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