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恩将仇报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徭役十倍苦于赋税!

天下疲敝日久,不是说说而已!

这也就意味着,朱棣如果真想完成这一切的话,他就不得不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了!

得意弟子?

李弘壁?

这混账小子又干什么了?

关于朱棣和姚广孝的谈话,李弘壁不得而知。

他出宫之后就回了自己府邸,难得忙里偷闲,自然也不必把自己逼得太紧。

而盛寅和程蝶衣却是联袂而来,这对苦命鸳鸯一见到李弘壁,竟然直接跪倒在了地上,叩谢李弘壁的大恩大德。

说实话,这一次当真是大恩大德。

程蝶衣不但平白得了诰命,皇帝陛下更是亲自开口为她正名,这对一个风尘女子而言简直就是天大的殊荣。

此外宣旨钦差也告诉了程蝶衣,有司正在彻查她父亲那件案子,如果情况不严重的话,老程家是极有可能就此脱罪然后恢复良民身份的。

甚至因为肃王李弘壁的关系,想都不用想就知道,那有司官员会怎么做了。

所以李弘壁这不只是为程蝶衣正名了,更是直接救了她一大家子人,这等大恩程蝶衣也不知道该如何回报了,只好跪地谢恩。

见此情形,李弘壁没好气地笑骂了一句,然后上前将程蝶衣给扶了起来。

“怎么着?这是情分淡了?”

“这家伙想会跪就让他跪着吧,咱们进屋说话。”

话音一落,李弘壁理也不理盛寅,示意梅婉琰拉着程蝶衣就进屋了。

盛寅见状傻眼了,然后这才屁颠屁颠地起身跟了进去。

众人各自落座,李弘壁这才提醒道:“想来有陛下的圣旨为蝶衣姑娘正名,但是盛兄门第森严,估计家中长辈还是心怀芥蒂。”

“所以这件事情我们还是再计较一番,动用一些舆论,将蝶衣姑娘打造成贞洁奇女子,也不用夸大宣传,就把当初蝶衣姑娘和赵王朱高遂那件事情渲染一下传遍大江南北,如此就足够了。”

“贤名在身,再加上五品宜人的身份,盛兄家族也不会为难了,除非他们胆敢冒着得罪我李弘壁、得罪皇帝陛下的风险,想来倒也不至于如此愚蠢。”

听见这话,盛寅和程蝶衣连连点头。

“贤弟,我这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回报你……”

盛寅神情动容地开口道,眼眶都有些发红。

李弘壁这入宫一趟,不但帮程蝶衣解决了名声问题,以便可以顺利嫁给自己,而且还顺手让他晋升为太医院院判,这可是盛寅当年入京的最大愿望。

可以说,李弘壁此次一举帮助盛寅实现了两个人生目标,堪称恩同再造。

“感谢你大爷啊!”

李弘壁没好气地笑骂道:“你救了我两次,两次将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光是这份恩情就足够我李弘壁报答一辈子了!”

“别说这些废话了,你我兄弟二人之间的情谊,说这些就是伤感情了。”

“好好想想怎么造势,然后尽快把蝶衣姑娘娶进门吧!”

“也就你小子傻人有傻福,人家甘愿这么没名没分地跟着你……”

听得李弘壁的故意取笑,盛寅顿时涨红了脸,开始跟李弘壁争辩,尤其是述说了一番当年他们二人前去十里秦淮偶遇佳人得故事,现在细细想来当真是命中注定的缘分。

这边盛寅还在感慨万千,那边李弘壁脸色已经开始变了,不断给某人使着眼色,恨不得跪在地上求他别说了。

可惜盛寅除了医术高明外,这察言观色的本事那可真是没有一点。

直到程蝶衣察觉到了情况不对劲,所以立刻捂着盛寅得嘴巴,强行拉着他走了。

等二人一走,李弘壁就见到了俏脸生寒得梅婉琰。

“夫君……”

“你当初不是说,只是去十里秦淮实践医术,并未狎妓取乐吗?”

李弘壁闻言身子一颤,然后下意识地起身就跑,结果被一只柔弱小手给揪了回去。

下一刻,整个曹国公府都螚听见肃王殿下的惨叫声与求饶声。

“娘子饶命……饶命啊……”

“盛寅你这个王八蛋,你他娘地恩将仇报啊啊啊……”

「今日第一更,兄弟们多多投票支持,万分感谢!!」

朱棣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和尚啊和尚,你那得意弟子,真是给朕出了一个好大的难题啊!”

君臣这么多年,姚广孝当年无比了解朱棣。

一般朱棣露出这种神情,那就意味着肯定有大事发生了。

“陛下,可是交趾那边出了什么岔子?那些地方蛮夷又造反了?”

赢下这场国战,保卫了大明山河,他朱棣就是天下膺服的大明皇帝,帝王威望足以与太祖高皇帝相提并论。

说实话,朱棣现在都不需要苦心孤诣地去筹谋什么迁都,他可以心安理得的躺平享乐,做个安逸帝王了。

然而朱棣毕竟是朱棣,他终究还是迈不过去心里面这道坎儿。

永乐皇帝一人独坐在殿内沉思了良久,随后姚广孝才急匆匆地赶了过来。

当少师大人注意到朱棣那难看的脸色时,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不管是哪一个大项目,都确实如同李弘壁所说,随便放在哪个朝代,都可能完不成,而他朱棣却不得不在自己有生之年,在这个永乐朝,将其全部完成!

朝廷财政能否支撑,这只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则是民力能否供应得上。

这位一生征战的铁血帝王,也从来不会感到满足,更不会心生懈怠!

既然还有余力,那他朱棣自然要做到最好,要为后世子孙奠定万世太平!

自从做了这皇帝之后,朱棣一直都能清晰明确地感受到自己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如果说先前,朱棣一直渴望文治武功,是为了给自己的帝位合法性正名,那么自从打赢了大明与帖木儿国的国战之后,朱棣自然就不再需要什么文治武功来正名了。

所以,朱棣要迁都,因为定都南京于国不利,只有迁都北京形成“两京制”的朝堂格局,大明王朝才能长治久安!

而为了迁都北京,朝廷就必须进行疏浚大运河和修建北京帝都这两项耗时费力的大工程!

除此之外,他这位皇帝陛下的帝陵自然也不可能停,还有交趾都已经打下来了,派遣青壮劳力前去拓荒垦殖也是必要之事,再有就是郑和出海下西洋,事关高产粮种以及大明未来的道路……

朱棣心动了。

他也很难不心动。

或者说他这位永乐皇帝,就是这样的脾气。

阅读家父李景隆,逍遥小国公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