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挖坑杀人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到达乾清宫发现朱元璋已经到了,李善长和徐达二位也在。

见过礼之后,还没等他发问,朱标就把密信递了过来。

陈景恪立即接过翻看,密信是许柴佬和岑信通从淡马锡发来。

陈景恪颔首道:“这是必然的,老爷们习惯了不把人当人。”

“朝廷突然要赋予被奴役者基本人权,他们自然不习惯,阳奉阴违是很正常的事情。”

“大明境内这种压迫依然普遍存在,更遑论淡马锡天高皇帝远了。”

“只是我没有想到,他们竟然猖獗到在淡马锡搞奴隶贸易。”

这话打击面太广,让在场众人表情都有些不正常。

但淡马锡的事情,真真切切的给他们上了一课。

不把人当人,不建立一个稳定的秩序,一切都是虚妄。

那么密信内容到底是什么呢,此事说来就话长了。

淡马锡的发展,正如陈景恪最初设计的那样。

作为大明钦定的南海中心城市,又扼守麻六甲海峡,发展非常的迅速。

几年时间就成了贸易之城。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混乱。

一开始是盗窃、打架、诈骗、赌博之类的,之后就演变成了帮派斗争。

因为大明需要农奴和矿奴,导致奴隶贸易在小范围内兴起。

淡马锡就成了最佳交易地点。

而奴隶贸易天然伴随着血腥和杀戮,这让淡马锡的秩序进一步遭到破坏。

最严重的还是《雇工保护法》名存实亡,各家作坊公然使用奴隶干活。

许柴佬他们也不是不想管,然而敢违背大明律干违法买卖的,多是有背景之人。

不是某某权贵家的商队,就是某某大官僚的族人。

这些人,他都不敢下太重的手。

商人的天性让他选择了妥协,希望靠协商慢慢解决这些问题。

然而他并没有意识到,退让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问题更加严重。

秩序这东西就是:你管不了一个人,就管不了所有人。

放任一个群体,别的群体就会有样学样。

淡马锡的秩序越来越混乱。

不过那些人还知道轻重,虽然违法犯罪的事情没少干,却不敢侵吞属于朝廷的资产。

缴纳赋税一個比一个积极。

所以,淡马锡每年上缴户部的钱粮,超过了内陆一个富裕的省份。

这也是为何,之前的问题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

还是那句话,古典官僚的任务就两个,治民和收税。

大多数时候收税才是最重要的。

这不是陈景恪说几句话,制定几条政策就能改变的。

朝廷的官员见淡马锡贡献如此多的赋税,自然就认为那边没有什么问题。

就算有那也是小问题。

改?万一改了之后收入减少了呢。

谁能负得起这个责任?

所以,维持现状才是最好的。

至于陈景恪制定的规章制度,他想要建立的社会秩序……

在古典官僚眼里,那就是天真。

总之就是,淡马锡的秩序日渐崩坏,流血事件时时刻刻都在发生。

商业环境破坏带来的恶果开始显现。

很多路过的商船都不敢上岸,在码头补给过后就匆匆离开。

导致岛上的商业开始凋敝,收入直线下降,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税收。

直到此时,许柴佬才不得不承认自己妥协政策的失败。

等他想要强硬的时候,发现已经无能为力,只得将事情上报朝廷。

此事的第一责任人自然是许柴佬。

最开始妥协,后续又未能及时调整政策,等事情失控才选择上奏朝廷。

但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

对于在座的人来说,透过这次事情看到某些问题的本质,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才是最重要的。

倒不是他们不知道秩序的重要性,而是从未想过秩序竟然可以如此重要。

除此之外,雇工保护法的重要性也同样出乎他们的意料。

奴隶社会也有秩序,可那种秩序并非良性的,会带来无数的问题。

最关键的是,你默认奴隶的存在,就会带来一个很致命的问题。

在你这里,所有人都有可能变成奴隶。

谁还敢轻易到你这里来?

雇工保护法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保护的不只是雇工的权益,同时也是给了所有人一颗定心丸。

连雇工都受到保护,更何况是其他人?

而雇工得到了保护,干活就会更加积极,更加拥护当地秩序。

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上下一心,当地早晚能繁华起来。

朱标依然第一个发言道:“我现在才知道,景恪为何要早早制定雇工保护法,还特别强调在淡马锡秩序高于一切。”

其他人也纷纷赞同此言,什么叫高瞻远瞩,这就是。

朱元璋却没有夸他,而是质问道:“你既然早就猜到了这种情况,为何不提前说?”

陈景恪叫屈道:“太上皇可真是冤枉我了,您仔细想想,所有的一切之前我都说过。”

朱元璋还没说话,朱标先开口道:

“景恪确实都说过,只是当时没有人在意,很多人甚至以为他多此一举。”

“包括我其实也有这种想法,所以才忽略了淡马锡的情况。”

朱雄英慢悠悠的说道:“人教人永远都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会了。”

老朱的脸一僵,被噎的半天说不出话。

实际上,此事真追究起来,他才是第一责任人。

要是别人这么阴阳怪气的怼他,早就举起屠刀了。

但没办法,现在是他宝贝大孙子,下不了手啊。

李善长和徐达则识趣的抬头看向屋顶,假装什么都没听到。

朱标眼见自家老爹下不来台,连忙将责任揽在自己身上:

“此事确实是我疏忽了,相信群臣得知情况后,也会吸取教训。”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解决淡马锡的问题。”

朱元璋脸色这才好转一些,瞪着陈景恪说道:

“你既然猜到了,肯定也已经有解决的办法了?”

陈景恪淡淡的道:“在没有比屠刀,更能让人长记性的东西了。”

闻言,李善长和徐达神情里充满了错愕。

原来这就是你的解决方案吗?

很直接,但……很残酷。

但和陈景恪以往的作风相差甚远啊。

朱元璋和朱标也微微有些错愕,但随即就露出了释然之色。

陈景恪确实妇人之仁,但为了大局他可以杀人不眨眼。

否则也不会制定出那么多针对宗族、士绅的计划,也不会鼓动朝廷调整人口分布。

因为他的政策死亡的人无法计数。

现在也是如此。

为了让人们重视新政,为了更好更快的推行新政,他故意放任淡马锡上的混乱。

然后以雷霆手段解决这一切问题,为新政扫平所有阻碍。

只不过他的这种反差,目前只有朱元璋几人才知道。

李善长和徐达都不甚了解,所以才会感到震惊。

朱雄英眉头一挑,露出亢奋的表情,说道:

“相信经过这一次之后,再也不会有人违反朝廷制定的律法了。”

李善长和徐达心道,那确实不会了。

毕竟谁家的户口本都不是批发的。

接下来就是商量有谁去执行大清洗任务了。

这个人的身份必须足够高,否则动不了那些权贵的商队。

还必须要够狠,毕竟这次要杀的人可不少,一般人还真没那么大的心脏。

最重要的,不怕得罪人。

毕竟带头在淡马锡搞事情的就是权贵官僚家的人。

这次行动,差不多要得罪大半个朝堂了。

答案已经呼之欲出。

陈景恪说道:“让秦王去吧,这几个月他学的也差不多了,是时候出发去小亚细亚了。”

“路过淡马锡的时候,顺个手就解决了。”

听到这话,众人的表情都有些怪异。

顺个手?

那可是无数条人命,伱说的和杀只鸡一样。

不过想想朱樉的性情,对他来说还真就是捎带手的事情。

关键是,还真找不到比他更合适的人。

前两条好说,不怕得罪人这一条,基本就锁死在朱樉身上了。

大明还有比他更不怕得罪人的人了吗?

首先是皇子的身份,确保没人敢找他秋后算账。

其次,他马上就要被‘流放’到中东去了,得罪再多人都无所谓。

不过这毕竟是得罪人的活儿,朱元璋在场的情况下,朱标是不适合开口的。

老朱自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这次也没问朱标的意见,直接拍板:

“好,就让朱樉去一趟。”

“标儿,下旨恢复他的爵位,宣布在海外封国吧。”

朱标颔首道:“好,我这就拟旨。”

朱元璋又将目光看向李善长和徐达,说道:“当初的承诺,也是时候兑现了。”

即便以两人的城府,也忍不住露出兴奋的表情,起身道:

“请太上皇吩咐。”

朱元璋说道:“通知各家派一个能干的儿子,跟随老二一起去小亚细亚磨炼一番。”

“具体怎么做,就不需要我多说了吧?”

两人齐声道:“是,请太上皇放心,我们知道该怎么做。”

看着他有条不紊的安排好一切,在场的众人都知道,另一场变革已经拉开了帷幕。

陈景恪私下给这场变革取了个名字:大分封。

这次分封的不只是皇子,还包括功勋。

是的,功勋也一并海外分封。

当然,目前只分封顶级勋贵,剩下的还要看他们是否努力。

虽然朱元璋一直没有明说,他是如何说服勋贵无条件支持朝廷改革的。

但事情到了这一步,如果陈景恪还猜不到,那就太蠢了。

除了分封,还有什么能让勋贵集团自损利益,支持朝廷改革的?

那可是真正的诸侯国,是建立宗庙的资格,是真真正正的世袭罔替。

在它面前,所有的利益都变得一文不值了。

朱元璋为什么舍得给异性诸侯封国?

原因很简单,世界实在太大了。

在很久以前,陈景恪就引导他去探索世界。

那张‘大明混一图’,可是包括了整个亚欧非三大陆。

如此庞大的领土,皇家就算再能生也无法全部占据。

当然,如果没有帝国计划,朱元璋依然不会分封异性诸侯王。

毕竟这个口子开的时候很容易,一旦实施了就很容易失控。

谁都不知道诸侯国互相兼并之后,会不会诞生一个强大的国家,反过来将大明给吞噬了。

夏商周不都是这么灭亡的吗。

可是帝国计划的出现,改变了他的想法。

这个计划注定了,大明要在海外建立数量庞大的诸侯国。

与其把这个位置留给异族,还不如分封给大明的功勋。

异族诸侯国随时都有背叛的可能,功勋诸侯国至少几代人不用担心会叛变。

而且朝廷还能用分封和勋贵们进行利益交换,获得他们的支持,进行很多激进的改革。

这个想法自然不是他一个人决定的,马皇后和朱标也出力甚多。

一家三口最终敲定了这个计划。

这也是为何,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俩,能无视所有阻碍进行改革的原因。

事实也证明,他们的想法是可行的。

而现在,也是时候兑现当初的承诺了,否则勋贵们也会怀疑老朱是不是在忽悠他们了。

这也是为何李善长和徐达会如此兴奋的原因。

——

第二天,朱标下旨恢复朱樉的秦王爵位,并下旨重建秦王卫队。

此举不出意外的,遭到了群臣的反对。

(本章完)

见他竟然如此淡定,众人都有些惊讶,老朱沉声道:

“你早就料到会有今天了?”

等把密信看完,他心中已经有了数。

朱标率先发问:“景恪如何看?”

陈景恪吐了口气,说道:“意料之中的事情。”

他没敢耽搁,和方孝孺说了一声,就跟随内侍一起去了皇宫。

路上他想问一问内侍发生了何事。

那内侍回道:“奴婢也不知,只知陛下收到了一封密信,就命奴婢前来传召伴读您了。”

这让他心中一突,莫非宗藩计划出问题了?

继续往下看,发现并非如此才稍稍放下心。

陈景恪的表情就更加凝重了,竟然要把老朱搬出来,这事儿比想象中的还要大啊。

道过谢之后,他就不再说什么,一路来到皇宫。

密信?

陈景恪追问道:“可知密信是从何处传来?”

非万不得已,朱标不会召他进宫。

那么,到底是什么事情,让朱标如此着急?

内侍赔笑道:“这哪是我能知道的啊……不过陛下看了密信很生气。”

“除了让奴婢来喊您,还去请了太上皇。”

请老朱?

这天上午,陈景恪正和方孝孺论道,忽然有内侍急匆匆的过来传旨召他进宫。

他的表情立即就凝重下来。

上午是他的个人时间,下午进宫处理政务,这是和朱标他们的默契。

阅读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