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声望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大人,在通俗一道,咱们淮安府城已然占据先机,等《三国演义》打开发行渠道,那时,一本好书不仅能在本城售卖,还能通过别府书商,卖到各地,最大限度开发……这个过程还能人为加快,比如官方举办通俗大赛,直至将通俗打造成淮安的一张文化名片……到时,读书人汇聚于此,书商往来选书,必将繁荣一地经济,民众自豪,商人生意兴隆,官府税收激增,大人自然万民拥戴,声望传于朝廷。”

方临深以为然,这些他也想过,声望的确是有力量的。

蒲知府说着,看向方临目光复杂:“可惜啊,我本想招募你为幕僚,却又想到,朝野不多一个幕僚方临,民间却少不得一个作者方临,你能写出《三国演义》,也必能写出更多通俗佳作。”

“《三国演义》能有如今声势,大半功劳是大人的,为书作序,又是拿出声望作保、扬名,前些日子,更是保驾护航……”

不得不说,蒲知府是有远见卓识的,身处时代之中,目光却能穿越历史迷雾,断定未来通俗将成为大夏一朝的文化符号。

“前后一个多月,除去种种,净利润一千八百多两银子,这么多?我没记错,当初投入也才五百两银子吧?”蒲知府看了,都是惊讶道。

蒲知府举例:“你看李太白,得罪皇帝,不也仅仅是赐金放还?纵使后来附逆,不也同样没判死么?”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方临伱须知,一个行业做到顶尖,也可打破世俗藩篱。声望声望,名声达到一定程度,也是有力量的。”

名声大到一定程度,没人会轻易弄你,相当于获得了一张另类的免死金牌。毕竟,一个青史留名的人,你给弄死了,史书之上,是要遗臭万年的,子子孙孙都要被人鄙视、看不起。如秦桧,史书上比他更十恶不赦之人,有没有?当然有,但就因为岳飞,后世名声如何?某段时间,世人甚至羞为姓‘秦’。

这个时代,重视宗族,重视名声,万不得已,不到你死我活,绝对不会有人杀他,皇帝都不会!

不仅如此,巨大名望,也是接触更高圈子垫脚石。其中种种好处,不言而喻,可以说,随着《三国》传遍大江南北,方临将成为无冕之王,去到何处都会被高看一眼,一定程度上说,获得不逊色于举人、进士的社会地位。

……

蒲知府之后,方临去寻董祖诰,一番对利润惊讶,自不必说,两人坐下喝茶畅谈。

“方兄一本《三国演义》,可是闹出好大的动静,我听闻,城中上至古稀老人,下至黄发小儿,无不知《三国演义》;茶馆酒肆中,某些酒鬼喝醉了,效仿桃园三结义,出门拉着人,当场拜把子的;甚至,听说《三国演义》都传至宫中,陛下看之甚喜,都是方兄的书迷呐!”

董祖诰最后一句,压低了声音。

这事蒲知府大概也有所风闻,但毕竟是官场众人,涉及宫闱,不太好妄议;而董祖诰就没有此顾虑了,另外,也是两人感情大于利益,关系相对更进一步,因而无拘无束,畅所欲言。

两人闲聊一番,方临说了后续店中经营计划。

“今年闰八月,不然秋闱也已过了,如今秋闱即将开始,我要去赴考乡试,店中还要方兄多多担待,任何举措我都支持。”

“那我就提前祝董兄金榜题名了。”

……

辞别董祖诰,方临又去找徐阔老,路上,恰逢中午从学堂回去吃饭的徐贤文,两人一同过去。

“方哥,你不知道,你的《三国演义》我们夫子都看,今日,我们夫子还在课上讲了你的《临江仙》……方哥,你真真厉害!”徐贤文说着,小脸上满是崇拜的表情。

“你小子给我拍马屁,准没好事,说吧,这次求我什么?”方临都摸准他的脉了。

“嘿嘿,我答应了同窗,请你给书签名……”

“多少本?”

“三十本。”

“还好,多亏你们学堂没有三百、三千个学生。”

……

来到徐家,徐阔老热情迎来,方临丢下小屁孩儿,两人一同喝酒。

“方老弟啊,你不知道,道上的人都在传,就冲你《三国演义》中关二爷这角儿,以后谁见了你都得客客气气。”徐阔老哈哈大笑道。

方临听了也觉得好笑,暗想:‘等将来,第三部写死关二爷,那我就该挨打了是吧?’

他将账本给徐阔老过目,并还上先前店中无息借贷的三百两银子。

“好啊!”

徐阔老看了,亦是震惊:“我想到方老弟你开书肆赚钱,却没想到这么赚钱,一个月投入就全部收回来了。”

“下月就会降了,预估只有三四百两净利润,这还是轩墨斋正版观念深入人心,深入开发插画、评点等等版本的情况下。”方临泼冷水道。

“那也不错了,这笔买卖,我可是占了大便宜了。”徐阔老笑道。

这是实话,方临开的书肆暴利,当初,来拉上他,简直就是送钱来的。

“徐大哥,我是这样想的,店中利润暂不分红,投入发展,多开几家店面……如此,等《三国演义》下一部发售,也能获利更多些。”方临说道。

“是这么个道理,这是好事,我支持,有什么要我帮忙的,只管说。”

徐阔老拉着方临留下吃饭,商谈一番,午后方才离去。

等方临走后,徐阔老嘴里还在哼着小曲。

“早前,我怎么说的,方老弟非是常人,现在看到了吧,开一家书肆就这么赚钱。”

“再赚钱,你也只有一成五干股,分红到现在,也一个大子都没见着。”徐妻故意打击他道。

“你知道什么?”

徐阔老哼了一声:“分红拿去开分店,将来才会更赚钱。当然,最值钱的不是店面什么,而是方老弟本身,光是《三国演义》后续几部,就能大赚特赚,更别说,方老弟将来写出更多书了……那一成五的干股,说是下金蛋的母鸡都是小瞧它了,那是一座金山银山呐!”

……

等见到刘掌柜,刘掌柜可是对方临稀罕得紧:“不在轩墨斋,早上散步都没你陪着,可是不习惯。”

“刘掌柜你这儿离轩墨斋也没太远,赶明儿我过来找您。”方临笑道。

刘掌柜接过账本看了,感叹道:“方临,我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事,就是当初投资了你啊!”

的确是如此,若非早先结下的交情,搁作别人,就算是溢价,也不可能从方临手上拿到干股。

“对了,这处账目有个问题,方临你做掌柜,怎能自己一文钱不拿,给店里白打工?”刘掌柜埋怨道。

“这事蒲知府、董兄、徐大哥也说过,这个月不说,从下月开始,我每月拿店中百分之五的利润分成。”方临说道。

预计接下来几月,店中每月净利润三四百两,百分之五也就十几两、二十两,相对把控书肆大方向发展,他拿得并不亏心。

“这个我也同意,方临你说的不分红,继续开店,这事我同样支持。”刘掌柜摆手道:“人老喽,精力不济事了,就该有个老人的样子,老老实实别折腾,让你带着挣钱就好。”

……

(本章完)

“也是。”蒲知府颔首表示明白,转而又是道:“说来,那些盗版《三国演义》之书商,与窃贼何异?在淮安府城,我还能敲打一二,让这些人收敛,别的府城,就鞭长莫及了。”

这個数字,对他来说,都不是一笔小数目了。

显而易见的,他心情极好。

方临话锋一转:“真要说来,那些盗版也不是没有益处,这次将《三国演义》打出名声,下次《三国演义》第二部发售,其他每府可择一家书商,作为分销商,分成也好,买断也罢,如是两三次,就能建立一个发行渠道。”

方临早有规划,终极目标是掌握枪杆子、带着家人远避出海,要么科举做到一地封疆大吏,要么做到大资本家,才能有那般庞大资源调动能力,幕僚之途却是不行的。

……

方临来到府衙,请门房递了话,蒲知府竟然亲自迎出来。

“大人真是折煞小子了。”

“正是《三国演义》开售,借助大人之助,销售火爆,等下个月,就要降下来许多了。”方临说着。

“这个想法好。”蒲知府听闻点头,虽然‘分销商’、‘发行渠道’一些词颇为新奇,但理解起来倒也没有障碍。

“大人好意,小子心领了,的确是在民间更觉自在。”

“好,好啊!你这想法天马行空,别出心裁,细细思之,却又有着确凿可能。”

“当得,当得。”蒲知府笑得爽朗:“方临,你不知道,随着《三国演义》火热,轰传四方,我那临府做官的同年都来信,对我为《三国演义》作序表示羡慕……哈哈,他殿试二甲,排名比我高又如何?百年之后,世人多半知我不知他。”

方临诉说着自己想法,描绘出一张蓝图。

作为《三国演义》名义上的作者,方临也出名了,在路上不时就会被认出打招呼,每一个都是客客气气,最多的是催更,询问《三国演义》第二部了。

如果说,当日辩论大会所得名声只是一时,来得快、去得也快,那么,《三国演义》带来的声望就极为坚挺、持久,效果也更为恐怖,陌生人见了,一听他是《三国演义》作者,先天好感度+20,若是书迷见了,更是直接好感度+50。

方临说着,拿出账本,请蒲知府过目。

“大人所做已足够多了,小子感激不尽。”

“莫要小瞧了它,唐诗、宋词、元曲,皆是一个时代之代表,我大夏想必就是通俗了。你看唐诗代表李太白如何?宋词代表苏东坡如何?元曲代表马致远如何?你方临如何不能成为通俗代表,独领风骚数百年?”

在发了工钱后,黄荻、柴一苇、耿石、刘洪文一个个的,感觉少劳动一点就跟亏心了似的,什么也不让方临动手;再者如今店里客人虽然仍不少,但早已不会爆满挤到外面了,方临也算是解放出来了,打算去找蒲知府、董祖诰、徐阔老、刘掌柜一趟,让他们看看这月账目,哦,还打算去一次清欢小居,对《三国演义》第一天售卖时那一百本支持表示下感谢。

出门,走在街上,就碰到一群小孩子,拿着棍子,你喊着‘某乃燕人张翼德是也’,我喊着‘你这插标卖首之辈’,兵兵当当过上两招;还遇到几波混混当街跪下,效仿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点香对天拜把子的;还有说书《三国演义》的,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阵阵叫好,热火朝天……

‘盗版出现,的确稍稍分薄了些利润,但带来的影响力却是真切的,让《三国演义》影响在府城更进一步发酵,真正达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

阅读临夏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