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情报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伊藤博文对李鸿章和清廷的研究可谓透彻至极。他知道,如果直接谈‘共同防’,很可能像当年对黎庶昌一样,直接被否决,最后日本竹篮水一场空。倒不如谈撤兵,让朝鲜真空。这样一来,清廷反而会担心俄人趁虚而入。

退一步讲,就算是清廷不同意‘共同防’,至少伊藤博文可以达到朝鲜真空的政治目的,这也为他的后继‘扶植一个亲日的政党,作为日本代言人登上朝鲜政治舞台,用朝鲜人为日本谋求利益’的政策留下了空间。

一切水到渠成,李鸿章和整个大清官场已经一步步走近了伊藤博文心设计的陷阱。然而就在伊藤博文准备更进一步,和李鸿章就‘共同防’问题展开深入的交的时候,一封电报却使即将签约的中日谈判蒙上了不可预知的数。

1884年与朝鲜缔结《朝俄修好通商条约》后,利用朝鲜王室产生的亲俄倾向开始向朝鲜半岛渗透。同年,俄出兵占领了阿富汗北部的莫夫,进而与英支持的阿富汗王发生军事冲突,俄获胜。

1885年3月底,俄军进逼班吉绿洲,英俄在阿富汗的矛盾日益尖锐,zhan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英首相格莱斯顿向议会提出了拨款1100万英镑的要求,并计划由黑海进攻俄。随后,作为zhan略上的配合,英计划声东击西,在东亚采取军事行动,以牵制俄在亚洲的扩张,缓解俄对阿富汗及印度的压力,并构筑对俄作zhan的军事基地。

这也是为什么英会不遗余力的推动中、法和谈,因为它需要远东有一个平稳、安全的后方,以便于自和俄之间的角力。

“这么说,英人很可能会和俄开zhan了?”

中法zhan争好不容易才jin ru到和谈阶段,士铎最担心的就是可能到来或者爆发的另一场zhan争。士铎的能力本就不足以军机,被赶鸭子上架硬挺在这个位置上,这一年来实在是难熬,要是在爆发一场大zhan,他怀疑自己会不会就这样‘英年早逝’。

许庚想了想,话道:“未必。英人摆出这个样子来,其实主要目的是为了让俄人知难而退。如果真想仗,在阿富汗就可以和俄开zhan了,不用非等到现在。”

孙毓汶也道:“臣也是如此看。俄人号称‘欧洲蒸汽压lu机’,其陆军实力堪称世界第一,英虽然大,但在陆也不敢自和俄开zhan。文宗三年,欧洲各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爆发了一场大zhan,英联合法、奥斯曼帝、撒丁王等多个家向俄罗斯帝宣zhan,zhan争尚且一直持续三年才以俄的失败而告终。期间英、法联军共投入六十余万兵力,而俄人竟然投入了一百二十万人!俄陆军的实力可见一斑!”

孙毓汶出入军机时只是见习行走,没想到短短一年的时间,其在军事和各关系上面竟然能有如此深的认知,可见其用心。括载湉在,众人心中顿时有了一种‘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感觉。

“英法联军竟然投入了六十余万兵力?”额勒和布惊讶的重点在这儿,作为年龄最大的军机大臣,他对当年英法联军侵华的‘第二次鸦片zhan争’的感受似乎比其他人都要深一些,而那一次,英法不过投入了一万多人,便能将大清的狈不堪。僧格林沁的蒙古铁骑全军覆没,咸丰皇帝仓惶北狩,帝都被占领,圆明园等三大皇家园林被抢劫一空并被付之一炬。这样的经历,任何一个有心之人都不可能轻易忘怀。

两相一对比,俄陆军的作zhan能力让几位军机大臣倒抽了一口冷气。

士铎最担心的就是仗,此时忍不住道:“那这么说来,俄人根本就不拍英,这样一来,如果英要派兵,俄岂不是也会派兵?”

“朝鲜不同……”许庚补充道:“朝鲜和俄并不相连,俄如果要想派兵,必须要通过海运。而且俄意图染指朝鲜,其目的也是为了港口。而在海上,英是当之无愧的霸主,所以这一次英兴师动众想要在巨文岛修建基地,也正是存着以海制陆的算。在这方面,俄比英人差很多,所以臣以为俄未必会同时派兵。”

许庚是兵部尚,军事方面,他的眼光和见识在几位军机大臣中可以说是最好的。

士铎松了一口气。此时翁同龢道:“那么若是俄人退缩了,英人是不是就可以不占领巨文岛?”

在总理衙门干了这么久,奕譞虽然在理外交上仍显能力不足,但是在各事务上面多少也窥门径,不再是完全的两眼一抹黑。对这次英人准备在朝鲜采取的行动,他多少收集了一些背景材料,以便于讨论和皇上做出抉择。

厅堂的地上铺着一幅巨大的亚洲地图,这是根据英人出版的地图用织锦的方法等比例扩大的。奕譞粘在地图上,手持一根细杖指了指新疆以西的地方,道:“首先是俄在中亚地区的扩张逼近英势力范围斯和阿富汗,而在东亚地区,俄则竭力谋取南方的不冻港……”

养心殿,军机五位大臣齐聚,加上毓庆宫侍讲、大学士、帝师翁同龢,现在在京的核心朝臣都聚齐了。

英人突然手朝鲜,这件事儿影响太大了,奕譞根本无法自理,必须上奏皇帝,召集所有军机大臣一同议事。

“1882年德、意大利、奥匈帝缔结三同盟,进一步阻碍俄的西进。至此俄全面将目标盯准亚洲,并制ding了所谓“南下政策”。沙俄的南下政策不可免的与在亚洲有传统优势的英的利益产生严重抵触,于是在亚洲形成了英俄争霸的局面。”

但黎庶昌当时的主要任务是理‘琉球’问题,同时他认为俄在朝鲜也无甚大利可图,其势偏重西方,因而可以预见,俄不至于对朝鲜轻易发难。

此时的中上到光绪,下到群臣,都还不知道俄已经开始整策。所以黎庶昌仍然认为如果俄有吞噬朝鲜的志向,那么‘以一保不见为少,以两保亦未必即见为多’。同时指出中日两“现因琉球之故,尚龃龉未协,又安能为此说乎?”进而提出:“如贵能退还琉球,或有商议,亦未可定。”

日本人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为了占便宜,哪能便宜没占着反倒失了琉球?自然不可能答应黎庶昌的要求。

电报是总理衙门发来的——英人决定派兵占领朝鲜巨文岛,并在岛上修筑工事,以防备俄罗斯海军南下、侵扰香港。

英占领巨文岛的决定是在四月定下来的,清朝驻英大使曾纪泽一获知这一消息,就立即发报回告知了总理衙门。

谈判期间,李鸿章还特意提到上年“驻日钦差徐大人”与外务卿井上馨有关撤兵问题的会谈,以及对清政府的影响,表明清政府已改立场,潜台词中希望重提共同防的策略。

李鸿章的想法正中伊藤博文的下怀。

虽然此次交谈无果而终,但由此可见在两年前日本就已经提出了‘共同应对’的silu,作为日本政界的第一人,伊藤博文又怎么能不清楚这一策略。

既然日本对朝鲜早有策略,那么始作俑者的田辺太一为什么‘出卖报’给徐承祖就显而易见了——这不过是一个圈而已。

从他的履历可以看出来,田辺太一和中的联系在徐承祖赴日之前就已经很深入了,当时他接触的是前任大清驻日大使黎庶昌。

1883年,时任日本外务大记官的田辺太一曾来中使署访问黎庶昌,交谈中法越事上的前景,这便是常为人道的‘黎——田辺会谈’。这次会谈中,田辺首次提出两或中日美三共同保朝鲜以防俄,并说这是当今唯一行之有效的办法。

而李鸿章很明显已经进了圈里。

之后的几天,伊藤博文开始兴致勃勃的和李鸿章商谈如何共同撤兵,暂且不提“以前之事”了。

因为一个愿,一个愿挨,撤兵谈判一度相当顺利。

近代中日关系史上,日本方面一直非常重视报工作,他们成功地在中寻找到众多中间谍,为日本制定对华政策提供最有效的服务,这类业绩至今仍备受史家甚至影视娱乐界的关注——比如‘戒’中爱想要刺杀的‘易先生’。

而在晚清驻日使臣中,然也有成功地雇用日本间谍的,这实属凤毛麟角。

田辺太一出于幕府儒学者家庭,受到被称为后世幕府三杰之一的水野忠德的器重,参与幕末与法等的锁港谈判等,庆应3年任驻法使馆记官。明治政府成立后,应新政府之请,明治3年正月委以外务少丞之重任,明治7年任外务省新设立的纪录局长之职。明治7年在中日台湾事件交涉中,曾随大久保利通来华协助谈判。明治10年任外务大记官、信局长。明治12年供职驻华使馆,一度出任驻华代理使,明治15年回,明治16年9月任元老议官。

阅读生于1871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