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速成火器构思过程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当然,这些都是现代物理、单位、数学方面的语言。要让工匠们比较清楚的理解这些还必须把它翻译成容易明白的此时代单位规格与话语才行。

还有一种兵器选择张泽华也思考过:既然这个时代很多军队都不披甲了,甚至连铠甲的工匠手艺在整个清朝也慢慢退化。不用破甲就大大减少了弓手训练的标准,二三斗的弓箭是不是也可以做为兵器补充?至少在甲午战争前,弓箭可并没有被满清军队所淘汰。

不过再认真的权衡之后,这个选项做为普遍装备还是被抛弃了。不是说杀伤力不行---别看经历洋务运动,这个时代的冲突某种意义上是连高水准冷兵器战争都不如的比烂。而是弓箭必须站着开火这一项个要求,就让它缺乏在速成武力中缺乏相比长龙炮或松木炮的比较优势。

独自来到营内专门帅帐内的张泽华在书案前拿起了从七里坪那里购来的尺子,提起了笔墨,似乎像前世少年时那样思索起来:用不专业的人力以最快的速度制造出堪用的合格火器应该拥有怎样的规格呢?

在路上的时候一开始的时候,张泽华想起的是一本叫做明末英雄的小说,可是现在自己的条件与时间比那张海起家的时候可要紧迫的多,没有时间那样精益求精。自己曾经设计并制造出来的“铜皮管联装铳”在崩坏学院级别的少年殴斗一类的冲突中自然是威力无穷,可哪怕是乡村械斗那种性质的冲突中效能都值得怀疑了。类似秃鹰气枪气枪那种威力的火器打无甲众自然是无往不利,能让对手迅速的丧失战斗力。可对方哪怕草草的准备一块木板做为盾牌都可能让这种兵器效能大打折扣。

而且按照张泽华了解的一些知识:如果不考虑破甲,并要求把弹丸打入只穿薄衣服的人体形成“入肉见血”的效果,其实并不需要秃鹰那个威力级别。每平方厘米十七焦耳的能量就可以在寻常人身体上大部分区域开个血口小洞而不仅仅是打个肿包了。火器的弹丸在有效射程范围内能量会比弓箭更恶劣的衰减,这样算下来,铅弹威力对无防护目标和部位的最低有效杀伤能量需求是三十焦耳。

最多个别娴熟而又经验的轻弓手可以做为辅助炮兵进行简单测距的手段,省掉火力试射罢了。

关于火炮兵器,张泽华当然也有一些思考:一百多公斤的松木炮还是有些不太方便了。按照张泽华的理解:要伴随步兵有效的战术机动,那就不能超过一石的重量,也就是百斤或者六十公斤,这个范围内才可以三四个人抬着走。而三百米的射程?那是苏区时代一些作战的需求,在这个时代、真能有二百米以上的靠谱火力?装备洋枪洋炮的那些清军精锐或许有,但即便真遇到那样的对手也可以利用夜战近战或其他手段尽量的迫近对手交战,而且,二百米弓箭抛射射程外的测距也会遇到不少麻烦。

这样:“松木臼炮”的大致性能范围也被确定下来:重百斤,炮口动能二千五百到三千焦耳,发射二十七枚三两铅弹。这些三两铅弹当然也可以做为“长龙炮”的单发弹药来使用,实现弹药最大范围的通用化。

黑火药时代并非整装的散弹发射,最低弹丸数需求按张泽华的印象范围是二十七发,如18世纪法国的6磅炮散弹。很可能的原因是:至少需要有二十七发弹药才能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必要的面积杀伤效用。

那这样一来:散弹类武器的最低总能量需求是八百焦耳。而且这样一算:张泽华也明白为什么左宗棠似乎曾经说抬炮的最佳口径是七分上下了。

按张泽华原本的看法:就那最汉口最小规格的“小楷硬毫毛笔”写出来的粗如手指一般的大字?满足正常的学习标准、并非90年代高中那种题海战术,一天三钱重的纸已是最低限度要求,再要少张泽华都不知道该怎么展开教学了。这样算下来,正常的学习费没有每月一两银子的成本是根本办不到的。所谓的穷文富武、那是朗读背诵为主的传统私塾教学法。不过成规模的人马在正经学习方面的成本,也让张泽华多少理解了一些为什么军队里扫盲那样困难了。

不过如今,张泽华最为关心的事情还不是像以前所想的那样:怎样把政治、历史、军事等能够有一定吸引力的内容同识字最基本的拼音教育结合起来进行扫盲,而是设计出一种在没有太多专门工匠的情况下、最快速度生产出来的火器,以便在新武器发下来之前最快的形成战斗力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麻烦。

确定了武器的规格能量就要考虑武器制作方式:毫无疑问,在很多小说里比较寻常的铁枪管加工,在没有足够合格工匠,甚至足够多的合格铁匠都没有的情况下是很难制造的。三两价钱的鸟枪成本看似不高,那也要专业工匠们每天钻一寸或者锻打一寸,花费整整一个月的方式制作出来。铜皮火铳自己当年做过,难度也不小。如果不是专门的铜匠,那同样是颇考验天赋的一件事情。那就只有。。。

张泽华想起了一种叫做松木炮的知名兵器。按张泽华了解的一件松木炮基本指标:重一百公斤左右,口径八厘米左右,最大抛射射程三百米。做为对古代和近代兵器多少有些研究的军事爱好者,仅仅从这些片面的指标其实就可以推算出一般木材火器的性能了:每公斤的枪身应该可以发射几十焦尔能量的火器。那么十公斤。。。。

想到这里,一种似乎隐隐有些印象的兵器跃然脑海中:秋收起义的一种长龙炮?关于这长龙炮一件样品的基本规格张泽华也忽然见想了起来:对了:两米长、十一公斤、2.4厘米也就是七分左右的口径。。。就这样,长龙炮为应急性火器的方案就被确定下来。

张泽华领着董大勇等人回到军营之后,李安也从七里坪的码头上回来了。带来了张泽华所要的大量纸张还有不少笔墨之类的文具。仅仅是纸张似乎就有远不止一马车。

“你在节前就要的这些东西可是让我把汉口的商店甚至书院学堂里的相关存货来了个大包圆了。光是纸张就有千斤,每人都能折算两斤以上。别说军营或者私塾,要是任何书院要是像你这么搞?那非得赔的吐血不可。识字算术而已,值得花费这么大成本?”

张泽华解释道:“其实算算也没有多少钱,要把这些孩子们真正培养成有用之才,每个人多花几两银子有个啥?”

阅读1906铁血新华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