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王天东的野望】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税丝,计一百四十八斤一十五两五钱三分。

桑丝,计七十九斤二两八钱。

川椒,计一千二百二十七斤六两。

如果王天东是正常的从县令升到知府,那可以肯定,这个数据王天东也是不会去改变的,但是现在,王大人有了点新想法。

自从代理夔州这几个月以来,在跟郭家的这支家丁部队反复的接触过程中,王大人也算开了眼界,部队的福利柳安峰顺便也给知府衙门发放了一份,大小官吏按照人头每人一份给发到手上,这避免了衙门里大鱼吃小鱼的毛病,也算是郭家直接收买人心的一项举措,知府王大人都对此没有意见,其他的官员就没胆子说啥了,衙役胥吏们第一次享受到平等的待遇,皆大欢喜。

郭大路只是按照“秘籍”上的要求制定的生活待遇标准,但对于崇祯年的官吏来说,谁家敢一天两顿肉天天吃的,每天还一个鸡蛋,干饭什么的就不用说了,时不时的还有干海鲜,拿回家都不知道咋整出来吃,那些酱料闻一闻都叫人口水直流,其他的生活品,毛巾香皂鞋袜牙膏牙刷洗脸盆刮胡刀等等等等,见都没见过,王天东甚至没有听说这些出自郭家的东西有向大内进贡的信息,可见,搞不好连皇上都没得用。

其他官吏拿了也就拿了,但王大人就一直在心里琢磨,这些东西郭家是从哪里弄来的,而且数量还如此之多,品种如此之全,都能够供养一支军队!如果这些都是郭家自己生产的,那就更不得了,以王天东的见识怎么也理解不了这些东西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如若真是如此,那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引进到夔州来,到时候建立起作坊,不管是官办还是私有那都好商量的很。须知道,现在巫山县之外就是流贼,整个夔州的商路已经是完全断绝了,夔州历来都是因为过往生意而繁荣,就没有什么本地的支柱产业,商路一断更被流贼洗劫过一遍之后,现在连大户都没有了,没有了资本的投入,就不可能发展期民生,这情况如不改变,此地衰败指日可待。

好在与郭大路一番长谈以后,王天东知道,对面的流贼迟早是会被郭家军消灭的,这条商路会重开,一切都会好起来,只是郭家暂时腾不出手来,还需要等待时间,王大人可不想这么白白的干耗着,前景已经明了,机会就不能白白错过,自己先在这里把产业搞起来,到时候商路一通,那不是要赚翻!

郭家还在用那些俘虏玩命的修路,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虽然处于封建自给自足的经济环境,不是十足的理解“要想富,先修路。”这个战略意识,但是凭借为官多年的经验,王天东还是能够想到道路通畅给一个地区带来的好处。夔州必定会有大发展,夔州的百姓会比其他地方过上更好的日子,自己的官声必定隆响,说不得这青史上就得隆重的留下王天东这个名字,自然家族的好处就不必多说了,想想都美啊,特么的!自己得在夔州知府这个位位上坐牢咯,给个布政使都不换!

时隔二个月,夔州大捷的嘉奖终于出炉了,四川布政使、留守都指挥、按察使等等均受到崇祯的亲自嘉奖,原夔州殉职官员一律追授爵位荫其后人,王天东的代理夔州知府,去掉了代理二字,涪江府吴知府治下有功加授朝清大夫,涪阳县县令组织得力勤于王事升知州,涪阳郭村乡绅郭达破家为国,报效朝廷之心上感天听,特赐正七品授文林郎(有功官员的一种荣誉称号,有品级而无职掌),其子郭大路赐同进士出身。

郭家的赏赐惊动了整个涪阳县,这也是崇祯听到的坏消息太多的原因,偶尔冒出这么一个大捷,顿时心安不少,原来自家的人还是能打胜仗的,一高兴就超规格了,当然也有在这非常时期树榜样的意味。这一赏赐也就意味着地主公郭达以后到县衙去都是与县尊平起平坐的了,而郭大路的同进士出身,就等于是已经参加过殿试而且被皇帝录取了,自此身份大不同,以后再遇到秀才闹事之类的,郭大路就可以直接上手一顿暴打,而屁事没有了。

棉花,计二十一斤。

说实话,这点税收少的可怜。当然,为什么历任的知府都是上报的这个数额,其中的猫腻王天东自然是知道的,税收这玩意高上去就下不来,一旦哪年没有完成,考评上就要落得下等去,所以不管哪任知府都是不会去更改这个数据的。这是不是说既然税收这么低,那夔州的百姓是不是生活就好过得多呢?自然不是的,这是上报的数据,给朝廷上缴的实物就按照这个数量来的,老百姓除了要交这些税以外,自然还有本地官府征收的其他杂费,只是杂费的表册王天东没有见到罢了,那些花样繁多的杂费收到哪里去了就只有天晓得了。

崇祯十五年册,秋税

秋粮,计一千二百七十九石五斗九升八合二勺一抄四撮。

麻地改科米,计五石二斗七升二合九勺六抄。

不过,这施工员还得郭大路亲自兼任,谁叫那图纸没人看得懂呢,好在有过一次施工经验,这回郭大路就完全只是在一边动嘴就可以顺利的开展起来。

当然,郭大路的日常任务还是必须按时完成的,目前的一切事物都在有序的进行,三天一次的转运就更必不可少了。

崔家庄,郭大路再一次的上门拜访崔老爷,还是为了买下那块地,现在郭大路已经在心里降低了买地的标准,既然崔家舍不得卖,那就只要买下那些道路占用的地好了,只要能给路修通了,其他的地就让崔家继续保留,以后再徐徐图之。

麻地改科米,计五石二斗七升二合九勺六抄。

棉花,计二十一斤。

崇祯十五年册,夏税:

小麦,计八十九石二斗五升九合七勺九抄六撮。

可接待他的还是崔家小姐崔莹莹,声称老爷不在,简单的交谈两句就喊送客,给郭大路打发掉了,人家心里已经认定你郭大路就是一个即将造反的反贼了,怎么可能还会跟你有啥纠葛,崔老爷为此还悄悄的去县衙了一趟,拐弯抹角的提醒县尊老爷重视郭家的事情,可县尊是知道郭家在训练家丁的,而且还给自己带来了莫大的好处,自然就没出现崔老爷希望的事情发生,父女俩暗暗琢磨可能郭家已经给县衙买通了,这可就不得了了,更是对此忌讳莫深对外提都不敢再提此事。

虽然郭大路心中大恨,越来越觉得崔莹莹面目可憎,可就是无计可施,只得暂时作罢。

农事,当然是这时代所有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没有之一,君不见每年春耕祭天那都是非常隆重的大仪式。郭大路当然也不敢真的随便乱搞,毕竟他是真不懂种庄稼,所以还是很谨慎的要求每家用很小的一块地,一块一块的试种一下,一样种子就几平米,然后各家自己总结经验,至于化肥什么的根本就不敢用。

从冯平那里拿到一堆基础设施楼盘的建筑设计图后,郭大路第一时间抽调原供销社大楼的原班施工人员,开始修建郭村的第一栋钢筋混泥土大楼----学校。

夔州,随着第三批新兵训练完毕,再次分配来一千五百人,总兵力达到五千余,柳安峰心定了,转正的知府王天东心也定了,按照以前的战果比例,这就等于能够抗住五万流贼的攻击了。

柳安峰的任务简单,就是守住这里就完成任务了,但王大人作为一个大明朝有想法,有抱负的新鲜四品知府,那还是想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当然,在造福一方的同时也随便造福一下下自己家的生活。

翻看了夔州府历年来的税收报表,从正德年间起,税收就没有变动过一点,至今都是一样的。

佃户们欢天喜地的来主家领种子,然后就被品种繁多的包装袋吓坏了,自古以来谁家地主是这样给佃户发种子的啊!纷纷对少东家表示自己当了一辈子的农民可现在不会种地了,求解!

无奈的郭大路只好又化身农技员,带着几个丫头临时组建一个农技培训辅导班,一边突击学习农科所提供的资料,一边再转授给佃户,其过程中最痛苦的就是需要把一系列专业名词用通俗易懂的话解释给佃户们理解,所以最近的几天郭大路始终处于不时就暴跳如雷的状态,这脾气暴躁的可大发了,逮谁灭谁,不是看到来学习的都是一把年纪的人,一半以上都是郭大路爷爷辈的,郭大路早就用脚发泄怒火了。而各家的青壮暗暗的舒了口大气,庆幸自己没有闲在家里,更是积极的上工参与到道路建设中。

郭大路难受,几个丫头心里也难过,又心痛郭大路又难过自己太没用,但是很多专业知识还非得郭大路来解释不可,对比形势以后,再鉴于自己五个姐妹现在已经挤不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新知识,纷纷建言要求大少爷再买几个贴身秘书使用。

阅读明末小地主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