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 天国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皇上您现在是天朝帝国的太阳神,那么在这个天国里住着的应该是天国子民吧?”

汉武帝点点头!

董仲舒道:“当然了!要想做天国子民是有前提,那就是绝对地忠诚于上您,如若不然就算是住在我大天朝也还是夷族。

而且是你如果对社会作出的贡献次数越多 ,你的姓名也就越多。《道德经》有云: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是记载汉朝以前社会制度的东西。无名万物之始,意思是说:每个人都从虚无中来。有名万物之母,这句话意思是:一个人诞生后第一件事就是取名。也是你人生的开始!

道可道,非恒道。这句话意思是:天下万千事,事事不同。名可名,非恒名。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姓名不会只能是一种,只要你努力为社会多做贡献,你就可以拥有很多种姓名。举个例子!

例子(1):轩辕氏,轩辕氏在做有熊国国王之前姓“塍”,当上有熊国国王之后改姓“轩辕”。当他打败蚩尤之后改姓为“姬”。

例子(二):姜尚,姜尚在当上商朝下大夫之前姓“姜”,当上下大夫之后,他改姓“子”名“牙”,“子牙”。子是他的姓。后弃商从周推翻商朝,因对社会功劳大,他又改姓“吕”名望,等等。

这种现象一直到汉朝才被改变,汉王刘邦当上皇帝后极力推崇以“孝道”治天下。

刘邦说天上只有一个太阳,家中只有一个父亲。我们都是他的种,理应当跟着他姓。从此人类社会进入“种姓”社会,但是增加名字的传统还是没有变。

例如:刘备,他的另一个名字叫“玄德。

例如:曹操,他的另一个名字叫梦德,号阿蒙。

例如:诸葛亮,他的另一个名字叫孔明,号卧龙先生。

我们祖先几千年前这种取名字的传统对西方国家影响是巨大的,这就让现代的人搞不懂为什么西方国家人的名字怎么会那么长?

我们的祖先只是让有功德的人有姓和增加姓名,而没功德的人是没姓的。即使没功德而有姓者,无非是祖上出了有功德的人,他们只是借用这位祖上的姓。

西方国家的人不懂那么多,他们效仿我们祖先取名字时,也不管这人有没有功德。他们是水牛三扁担,黄牛也三扁担!人人都取那么长的名字。

可是匈奴人却不吃刘邦推行的以“孝道”治天下那一套!他们始终保持着大周以前的社会制度千年不变,所以现在的内蒙古人,外蒙古人,新疆人都没有姓的。

还有西藏人现在也是没有姓的,西藏作为昆仑山龙珠圣地,原先西藏人是有姓的!后来没了,这是特殊原因造成的,后面会写到。

董仲舒想把孔子变成跟轩辕氏,姜尚一样的高大上的名人。所以他才会向汉武帝提出,按周时之制给孔子增加姓名。

汉武帝愣道:“按周时之制,再给孔圣人赐姓名?哦!......这样子,容孤再想想!!!”

略做思考汉武帝道:“这样子吧!你们所有人都暂时退下。”然后又道:“东方朔!你留下。”大家都领命退下。

汉武帝道:“爱卿!你对董仲舒向孤要给孔子赐名之事有什么看法?”

在秦汉以前,我国是个氏族社会,以姓氏为主,姓很重要。姓是象征一个人在社会上的身份地位的东西。跟家庭无关!

秦汉以前我国也是一个道德社会,一个没有对社会作出过贡献的人是没有姓的。只有对社会作出过贡献的人才有资格有姓的。不过名字是人人可以有的。

现在的董仲舒!心里无比春风得意。自己的第二身份是孔子,也就是人界圣人。

董仲舒道:“圣上!您看,能不能按周时之制!再给孔子赐两个姓名?这样的话就显得孔圣人完美无缺了。”

董仲舒希望汉武帝再给孔子取两个姓名,那是秦汉以前的社会风格。秦汉以前所有人的姓名跟家庭无关。也就是说儿子不跟父姓,也不跟母姓。

董仲舒道:“圣上!草臣这里还有一计策,可使“天人三 策”更加完美!”

汉武帝道:“什么计策?爱卿说来听听!”

董仲舒道:“草臣这一计策叫做“种族制”。”

我们就以“种族制”为由向匈奴人摊牌 ,如若他们不归顺皇上,那他们就是夷族,番邦,杂草。”

汉武帝连声赞道:“好、好、好,爱卿真乃足智多谋的贤臣哪!”

汉武帝点点头道:““汉”字是天河的意思!爱卿的意思......?”

董仲舒道:“皇上!汉就是天,我天朝(zhao)帝国乃出自自高祖爷之手,这是天地共知之事。

汉武帝道:“怎么个“种族制”?”

董仲舒道:“匈奴人天天管我们叫汉人,不如把现在汉朝能管到的疆域的人都称之为“汉族”吧!”

公羊儒家的核心宗旨就是毁灭阴阳学,消灭人类文明,即使消灭不了,也要将其纳入儒教,更何况他要把儒家从公羊派里脱离出来。他靠他的智慧办到了,终于把儒家从公羊派里脱离出来了,成立了儒教,让儒教成了百家之首。

由于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天人三策”罢黜百家,独尊儒家 ,使得两千多年来每个读书人都人手一本“易”。

汉武帝道:“汉族?”

董仲舒道:“对!“汉族”,想必您知道“汉”字的意思?”

汉武帝当然知道“汉”字释意了。

听到汉武帝担忧的话,董仲舒明白他的策略已被汉武帝采纳了,他知道汉武帝所需要的也是儒教所需要的。

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阴阳学跟儒教进行捆绑,让儒教做百家之首。只有这样才能跟将儒教跟政权捆绑。也只有这样才能掐死天下百家,以后才没有人敢跟儒教作对,对儒教嗤之以鼻。

他才不在乎什么千古骂名,他知道,后人就算要骂也只会骂他汉武帝。

阅读天国封神传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