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很有男子汉气概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只做出这样的决定不容易,朝臣百姓们接受起来更难。

杨广只提了要修一千多余里永济渠,就在朝堂上掀起了一股不小的风浪,若知晓他的全盘谋算,只怕要惊呆不少人。

贺盾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拿着上帝视角看待这件事,就冷静理智了很多。

但杨广看见了,也做到了,换一个人,大概都不行。

贺盾仔细看过杨广勾勒出来的舆图。

以浊河为干,利用浊河东西南北自然流向的地势地貌特点,向东南东北发散辐射,将不同水系的水路航运联系起来,如同一个鲜活有力的大动脉一样,给整个华夏大地开启了新的征程。

有这样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坚定不移非要完成的决心和魄力,便能让历史前进几十年甚至数百年。

若没有,可能平平顺顺也就过去了,谁知道以后又会如何,毋庸置疑,杨广是一个推动历史进程社会发展的先驱。

因着工事太过浩大,听起来如同天方夜谭,大部分臣子们不是很能接受,反对的声音一阵比一阵高。

杨广并不是一个很能听得进朝臣意见的人,但听了不同的意见依然心情不虞,在御书房处理政务时还是阴沉着脸,看见贺盾端着茶进来了,神色这才缓和了一些。

杨广拿过茶喝光了一盏,看着贺盾道,“若是那群老顽固们拜托你来劝朕罢手,还是不说了,阿月你也认为朕在做一些用处不大的事么?”

贺盾摇头。

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通漕运筑建粮仓,置关防,开驰道,制定礼乐等等诸多举措,杨广的目的都是为了加强政治军事南北文化的统一和融合,同时也在为御敌吐谷浑突厥高句丽做准备。

一个以洛阳为中心,完整连通长江、黄河、淮河、海河、钱塘江等自然河流的水路体系,一条千百年都担当着南北交通大动脉的重责,对隋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的政治军事文化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的大运河,怎么能说作用不大。

唐朝和隋朝一样,政治重心在长安,经济重心在江淮,充分利用了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将江淮财物运送到了北方,其后唐宋元明清亦是如此。

在隋之民不甚其害,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

这是一些后人对大运河的评价。

人们对运河赞不绝口,千百万子孙后代赖之以生存,历朝历代的君王频频维护疏通运河,让其一千多年以后还担当者运输命脉的重任,这条运河的发起人杨广,却留下了千古骂名。

功过是非,功是功,过是过,他有过,但功绩也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

杨广目光一直盯着贺盾,没漏过她脸上一丝表情,不用猜都知道她对此事也是有意见的,毕竟他的妻子是是逮到机会就苦口婆心的人。

贺盾知晓自己的意见作用不大,他还是会照着自己的政治抱负一步步往下走,不过她并不会在这件事上阻拦他。

不管杨广所作所为结果如何,但他确实一直拿秦皇当偶像来看的,他自小熟读史书,渴望有秦皇一样的丰功伟绩,他虽然不说,但贺盾现在还记得初初相遇那会儿他说秦皇十三为王不必用年纪小觑他时的情形,他现在有大刀阔斧的实现自己抱负的条件,哪里会因为朝臣有阻拦便撒手不干了。

再者他在朝中亲信势力威望极大,臣子们最终也拗不过他。

她期待这条运河的落成,不会阻拦他,只是想让他稍微改变一下方式。

贺盾斟酌了一番,看着杨广道,“首先阿摩,几千年以后,这条运河和万里长城一样,并列称为天[朝最伟大的三大工程之二,举世公认的文明奇迹之一,后人引以为傲,如果说秦始皇是万里长城里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那阿摩你便是大运河里最耀眼的那一个。”

贺盾说的是事实,语气笃定真诚,“它发挥的功效现在的人看不到,或者近期近十年看不到,但这确实是一件很伟大的事。”

杨广不自觉放轻了呼吸。

认识贺盾以来,这是她夸人夸得最厉害的一次,并且语气真诚笃定,看着他的眼睛明亮,就像她对他的爱慕都堆叠在这一刻一般,看着他目光里的感情又专注又深刻,火辣热烈,她说得那些话反倒不是重点了。

杨广身体发热,察觉自己耳根也跟着发烫,甚至觉得她又漂亮又可爱想抱来怀里亲吻,心里道了句色令智昏,堪堪还有那一丝理智勾着他没彻底沦丧在她的美人计里……

杨广清咳了一声先别开了目光,又看了她一眼,缓缓开口道,“阿月你想说什么直说便是,前头做了这么长一段铺垫,后头是否跟着但是可是然则几字。”

贺盾冷不防被戳穿,差点没被自己的口水呛到,脸发热,辩解道,“阿摩我说的是真的,没有骗你。”

他倒不是以为她说谎。

杨广看她实在可爱,忍了忍还是朝她伸手道,“你坐过来,朕听你说,可是什么。”

贺盾点点头,坐过去被杨广拥进了怀里。

贺盾觉得杨广心情不是那么糟糕了,便从案几下头摸出了一本册子来,一边翻一边道,“阿摩你计划四年之内就完成这么一项庞大的工事,实在太赶了。”

百姓朝臣都成了他手里的棋子,他丝毫不顾惜他们的死活,他让摆哪里便摆哪里,苦不堪言,再加上后头设置的那些粮仓,堆放的都是从百姓手里搜刮出来的民脂民膏,百姓们过得太苦,长时期处于高压紧绷的状态下,一旦有贵族权臣揭竿而起煽风点火,势必要跟着造反,这是动乱的原因所在。

贺盾抽出了一张纸,指给杨广看,“百姓们太苦了,阿摩,我体力算不错的,对劳动也不排斥,在劳役上待了一天,觉得我能承受的力役极限就是这么个时长,这么个工作量……”

“我也混在里面问了问大家,这个时长、酬劳都比较合理,真要按照阿摩你这个进度计划安排,动辄发丁几百万,劳役时间长不能休息不说,还耽误了春耕秋收,长年累月下来,就是数千万人的生死大事了。”

杨广一语不发,赋税和徭役都是理所当然,当初修建东都洛阳之时,听从了她的建议不说,还让她招募的那群医师随役待命。

这么一场浩大的工事,一两年下来竟是没出现太多的伤亡,力役们有饭吃有粮钱拿,有病痛的还能治好了再回家,大多都乐呵呵热热闹闹离开了洛阳,这么一件稀奇事,天下啧啧称奇。

这件事有利有弊。

好的是他的‘贤名’又上了一个台阶,万人称颂。

不好的是他现在发丁开漕运,朝臣们‘痛心疾首’拿东都洛阳的事来顶他,说得理直气壮。

也惯大了百姓们的胃口,至少现在若是让他们退回以往徭役的情形,任劳任怨为奴为婢,心中定有怨言。

只这一次的工事非同凡响,当真照着修建东都洛阳那时候的办法来,这一笔钱粮非同小可不说,漕运落成,不定得拖到他白发苍苍的时候。

更何况这时候的赋税徭役,对比起北周北齐,还是宽松许多,粮产也高,他做这些事之前,这些会出现的状况以及应对之法,都已经考量过了。

杨广打定主意这次绝不听贺盾的话,但看她做得认真,整理出来的资料厚厚的一箱,体贴她对他这份心意,便也不说什么,松松揽着她听她说了,时不时应一句。

贺盾正说着人口和赋税的事,企图用这个来证明百姓的承受能力就那些了。

高熲当年负责大索貌阅,现在在户部,内政外务都是一把好手,这些资料贺盾很容易便要到手里了,具体的方案还有注意事项她也朝高熲王通等人请教过。

花了一两个月的时间,拿到杨广面前的数据都是成品了。

贺盾又翻出了一叠,“阿摩,你看总共四千多万人,按人口、男女老少的人口比例来推算,真正的劳动力不足二分之一,再加上地域分布有很大的差别,阿摩,你一下子抽这么多一齐上阵,河南山东这些人口大州还好说,其它人口薄弱贫困的地方,就太苛刻了。”

贺盾拿出来的册子上记录着各个州郡的男女数量,还有粮仓数量,这几年的赋税徭役都写得清清楚楚,勾勾画画纸张都烂了。

尤其是那些堆满粮食的粮仓,粮仓多大,够多少人吃用几年,能养多少兵都一一换算出来了。

杨广猜到了贺盾的意图,不想动这些粮食,看她讲解的细致,又控制不住的想亲她,拿起来仔细看了一遍,心说她为了说服他,是做足了工夫,里头甚至有一些她和宇文恺工匠们商量过的用具改良之法,将渠道往细了延伸,稍稍改一改细枝末节的走向,便能兼做灌溉渠哺育一方……

各渠道所过之地,连地形地貌都有个简单的探查和设想,避免了许多难以实现或开凿的山段……诸如此类,用心之处多不甚数。

这是一份工事图的改良册。

比起那些口说附议的臣子们,他的妻子似乎用心了很多,真正的用心支持他。

贺盾做的大概更像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

事实上长达四千多公里庞大复杂的工事只用了六年,这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可以说是奇迹了,背后付出的是数千万百姓的代价。

一将功成万骨枯,死在劳役上的百姓不比上战场的少,贺盾通通理了一遍,把一箱子东西推到杨广面前,有些忐忑地问,“阿摩,你觉得我说的有没有道理。”

她顾惜百姓民力这一点,还有她看着他真切又暗含期待的目光,真是他实现抱负这条路上最大的阻碍……

这件事他得好好想想。

杨广嗯了一声,在她脸上亲了亲道,“国之大事,岂能儿戏,此事你莫要忧心,待朝臣们商议出个结果来,再议。”杨广在脑子里盘算减少多少徭役多少时常需要多少年,觉得这么一个漫长的过程,也不知他白发苍苍,还能不能带着她一道经略西域,开疆拓土了。

贺盾闻言就笑开了来,自当年他骗过她,答应再不敷衍戏弄她以后,这些年他遵守承诺,是就是,不是就不是,现在答应她再议,就是有可能了。

贺盾就笑道,“阿摩,你肯重用高熲,这件事真是让我刮目相看,很有男子汉气概。”

杨广闻言看了贺盾一眼,心说若她知晓暗一在高熲常常翻看的国策论里翻出了一张纸条,大概不会觉得他有男子汉气概了。

将来若当真与高熲起了争执冲突,他会放高颎一马,但半点不想高颎对着她的笔记辗转不眠珍而重之,高熲骨子里傲气,生死关头也不会拿出字条来,他只好窃取了。

高熲吃了这闷亏,也知道是他拿走的,两人心知肚明,除却国事政务外,当真无话可说了。

杨广未发话,把散落在案几上的纸张理好,褶皱的页脚抹平,按顺序一一收好,搁回了箱子里,朝贺盾道,“东西留在这里,你累了这几月,好好歇歇,杨昭今日自洛阳回来,晚间我带你去接他。”

杨昭身为晚辈,用不着他们去接,但贺盾喜欢这样,这些年若得空,他便陪她一道去,左右多是他陪她逛街等人。

贺盾惊喜不已,“我还以为他要下月才回呢。”这时候的孩子当家早,杨昭虽年不满十二,但已经如小大人一般沉稳有度了,东都洛阳建成,有一套官署在那,杨昭身为太子,便被杨广派去坐镇东都,长安离洛阳不近,贺盾已经有半年未见他了。

(本章完)go

在贺盾看来,大运河更像是一种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符合时代的需求。

有些皇帝没看到,有些或者看到了不想做,又或者是看到了没有魄力和决心来做。

大运河的作用有几千年的历史做见证。

就像万里长城和秦始皇,大运河是和杨广的名字连在一起的。

南方长江流域社会繁荣经济昌盛成为大隋的赋税重地之后,在整个国家中的经济地位日益突出,要把这样一个长期处于分裂的南北两地真真正正地融成一体,修建南北大运河和营建东都洛阳一样,都是利国利民顺应历史潮流的丰功伟业。

这一场宴会的效果立竿见影,还不待杨广插手后宫内务, 长安城里便传出了好几门亲事喜讯,扎堆了成亲,连郭衍家的小女儿也嫁了个好人家。

铭心乐呵呵报来贺盾这里, 都是贵胄大员家的子女, 宫里按例都有赏赐, 贺盾一应都办妥帖了,赏赐和贺礼差铭心挨家挨户送过去。

宫里少了很多脂粉香,待这年告祭宗庙,臣子袁充上奏天象云里雾里说了一通,大概意思是先帝身边缺了诵经念佛的人,宫里为数不多的几位太妃里三两个生辰应了天象,最合适为先帝尽忠。

杨广站在总体全局的角度深度上规划盘算,规模超过了先前任何一代帝王,这才在后头惹来诸多非议。

费这么大工夫开运河,为了下扬州荒淫无道,或是为穿凿龙气,众说纷纭,只无论哪一种,这样的说法都实在是荒谬之极匪夷所思。

这个年代陆地运输全靠人力畜生,不但运输量小,而且损耗大,水上航运是最经济快捷的运输方式,战乱时关乎存亡生死,太平时事关经济贸易,因此自秦皇、汉武、曹操孙权,乃至隋文帝,哪一位有见地的君王都把开凿运河当成一件重中之重的国家大事。

杨广修整和开凿一条能贯通南北五大水系的大运河,恢复和形成因魏晋南北朝年年战乱毁坏或是淤塞的水路网,发起这一项全长约四千余公里漕运过工事,是有历史根据和社会需求的。

杨广欣然应允了。

安太妃在其列,宫里自此就安静了很多。

暗地里有关皇后的传言也多了起来,凤求凰人人弹唱在长安城很是风靡了一阵, 昉间有关皇帝皇后伉俪情深的版本传了好几种,文采高超的都能信口编出一段传奇故事, 栩栩如生绘声绘色。

杨广对此乐见其成, 心情一直都不错。

这些事处置的时候距离品茶宴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贺盾忙着粮草银钱的事,早把品茶宴抛在了脑后,只不可避免朝内朝外留下了一些传说,她外出做事,总觉得落在身上的目光都热烈许多,当然她若是抬头去看,也是看不见的。

大家都只是好奇,她身份放在这里,也无人敢上前造次,贺盾慢慢也就习惯了,更多是因为杨广在朝政上的举动拉扯住了她的注意力,让她分不出其它心神来。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大运河。

铭心本是回来通报有太子差遣来的人进宫求见皇后, 好把贺盾名正言顺地摘出去, 来了正赶上帝后一曲, 大饱了一通耳福,回过神乐颠颠跟上了。

铭心也不上前打扰,只在后头远远坠着, 不一会儿听见身后有动静, 回头瞧见是水榭里品茶的人散了场, 出来的人个个都一副大受打击失魂落魄的模样, 他看着自个儿乐了一会儿, 心说以后可就清净了。

这些姑娘们面皮薄, 知书达理,一时半会儿抬不起头来,无事多半不会进宫晃悠的。

阅读和隋炀帝恋爱的正确姿势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