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气得拍着案几道:“你们两个都给我闭嘴。现在外敌还没退去,你们俩倒窝里斗起来了,成何体统?!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父皇?!”

见父皇发怒,两人赶紧噤声上前请罪。

很快,第二封边关急信又到了,匈奴势如破竹,进击不已;继前面拿下的三城,又拿下了一城。

李起承见状,一咬牙正要上前,却被明定抢先了一步。

明定上前,对着康成帝一揖道:“皇上,国家有难,我等责无旁贷。现匈奴点名要找祖父,可惜祖父年事已高,现今再去御敌,恐匈奴笑我康成朝无人。明定既为李氏子孙,愿代祖父出征。”

康成帝当即大笑道:“好好好,真不愧是我朝铮铮男儿。既你已是请命,那朕就允了。朕就封你为镇北军主帅,即日出发吧。”

明定任镇北军主帅,即日就要出发御敌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玉然的耳朵里。

玉然急速的分析起来,但因未得到最实际的讯息,也不好做什么结论。

但明定做镇北军主帅的事,却是已经板上钉钉了。

玉然强自按捺住混杂的思绪,开始收拾起明定出征的行装。

玉然跟着杨嬷嬷她们忙碌起来。行军打仗不能带太多的东西,于是玉然她们斟酌了又斟酌,精简了又精简,减了这件又添上那件。

待明定回来时,玉然正忙得不可开交。

明定见状道:“行军用不了多少东西的,稍稍捡几件得用的就行了。”说着,又一挥袖子对着众人道:“我跟你们奶奶有话说,你们都退下吧。”

众人退下后,夫妻两人相顾无言了一阵儿,明定忍不住伸手拉过玉然,紧紧的搂抱了起来。

感受到明定这恨不能揉入骨血的搂抱,玉然使劲儿抽出自己的胳膊,也紧紧的回抱了起来。

两人搂抱了一阵儿,玉然闷闷的出声儿道:“这是怎么回事?怎会这么突然的就定了你北击匈奴了呢?”

玉然的出声儿,击醒了情绪涌动的明定。

明定松开玉然,拉过玉然的手,带着她坐下,叹道:“坐下吧,我慢慢说给你听。”

明定将今日朝中之事一一细到来,再接合之前的邸报。

玉然发现一个重大的疑点:“之前匈奴进犯,总是在冬天食物匮乏之时前来,主要目的也是抢粮抢物;说白了,那也是过冬过不下去了,才如此冒险进犯的。现如今,已是四月,正是水草丰美之时,怎么突然侵扰呢。”

玉然的话提醒了明定,明定也道:“是啊,这些年来,虽匈奴时有侵扰,但都规模不大,想来,现今匈奴也是国力有限,还没有吞并天下的野心。但这次,势如破竹,突然连下四城,那就太蹊跷了。”

玉然心中突然有个大胆的猜测,看来,平川侯府此次被选为这北征主帅,绝非偶然。说不得,是有人有意而为之了。

夫妻俩说到这里,也顾不上什么离情别绪了,立即来到英武堂召集众人议事。

听完明定玉然的分析,众人也想到了,恐怕这次真不是简单的敌国之袭了;说不得,是剑指平川侯府,意在昭王了。

如真是他们猜想的一样,那这次北征更是凶险万分了。必得做好完全之策才好。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玉然最担心的是粮草补给,当即让人拿过沙盘,细细的演算明定将要行军的路径,计算粮食补给的最佳地点。

见玉然如此紧张,李明广虽认为有必要,但也不必惊弓之鸟;毕竟,户部、兵部现在都可算是在平川侯府的掌控之中;想来,成王就是想在粮草上使坏,恐怕也没上次蔡州赈灾时那样趁手了。

听得李明广之言,玉然摇头道:“话虽如此,虽说此次没那么趁手,但是这么长的行军路线,可做手脚的地方也不在少数;所以,还是小心为上。”

得益于手头有荣志生这个大粮商,调起粮草来也不是太困难。因此,玉然特地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粮草补给线,并将意外情况考虑进去,做好备案。

此次,李明出征,平川侯府的侍卫也是精英尽出,务必要保证这个侯府第三代最精英子弟平安归来。

在明定出征的头一天,平川侯府也算是样样儿都做好了周密的安排。

康成三十二年,旌旗猎猎,征北大将军李明定带军出征匈奴。

送走李明定,玉然初时也担忧挂心了一阵子;随着时日渐长,玉然也逐渐淡定了下来;虽仍是挂心不已,但已没刚开始的焦虑不安了。

五月,平川侯府开宴,广邀宾朋。

本来,边关告急,平川侯府今年端午节预备一切从简的。但康成帝为怕民众忧心,以致民变,特地诏令京中豪门世家一切照常,务必要营造一个升平盛世之感。

端午节这天,淑妃派出心腹锦绣到府与宴,并大派赏赐。

接着昭王、昭王妃如约而至。听得昭王驾临,侯府立即大开中门迎接,侯府众人从世子爷之下都到门口亲迎。

看着彩绣辉煌,气度高雅的昭王妃,杜三太太匍匐在地仰望着。心里艳羡不已,又酸溜溜的不行:怎么同是女儿家,有人就这么命好,就能高高在上呢?

侯府众女眷将昭王妃迎进了昭晖堂。

昭王妃见到侯夫人,欲行家礼,被侯夫人止住了。最后,两下一礼让,都不必行礼了,

世子夫人请了昭王妃上座。昭王妃落座后,赶紧请侯府众人坐下。

众人热热闹闹的说了一阵儿话后,谢大奶奶要忙于家事,先行告退了。

接着,侯夫人也遣退众人,只留玉然跟世子夫人在此说话。

杜三太太还想跟昭王妃套近乎呢,谁知,这么快就被打发了出来,心中很是不忿。

走出昭晖堂不远,杜三太太就对贴身嬷嬷杜嬷嬷道:“哼,要说将大嫂留下,我们都走也就罢了;偏偏将个王玉然也留下,这不是明着打我们的脸么?”

见着自家主子,心思不平,杜嬷嬷赶紧道:“我的好太太,可不兴再说七奶奶了;您忘了?当年,我们还没怎么着呢,老太太就给赏了个妾下来。可不敢再说了。”

这杜嬷嬷不说还好,一说,杜三太太怒气顿起。想着这事,就气不打一处来,都怪那王玉然;现在,自家院里还住着那个打不得骂不得的妾呢。

见自家太太的怒火已是拱起,杜嬷嬷接着道:“其实吧,我觉得,要压过那王玉然也不难。您看,今儿个昭王妃多气派哪。以我们家现如今的势头,说不得,昭王还能再进一步的。”

杜三太太听了半天也没听到得点,不耐烦的说:“谁耐烦听你这个,快说要紧的。”

杜嬷嬷赶紧道:“太太,我是这样想的。您看,大太太现在多威风哪,腰板挺得笔直,这一切都是因为她有个做王爷的外孙。太太,您想啊,我们房里的孙姑娘也长大了,您说,如果配一个给昭王。那日后您不也是可像大太太一样么?”

一席话说得杜三太太心动不已,不错,现在茹姐儿今年也十三了,配昭王正好。

虽说昭王正妃已是有人,以自家跟昭王这样亲近的关系,茹姐儿进门做个侧妃想来也不在话下。

他日茹姐儿一旦诞育皇嗣,以平川侯的实力,要捧他上位也不在话下啊;到时,自己不也是侯夫人似的人物么?什么世子夫人,什么王玉然,那皆是自己鞋边的尘土一样。

越想越开心的杜三太太,要不是顾着宴席中人物众多,众目睽睽;都想直接让茹姐儿去伺候昭王了。

宴席方罢,杜三太太就迫不及待的将茹姐儿叫到自己房中来,好一番提点不说,还大方的给了一套头面。

李茹回到房中,母亲汪氏已等在那儿了。

见女儿回来,汪氏一把拉过她,紧张的问道:“太太叫你去有什么事?她没对你怎样吧。”一边说还一边检查女儿可有受伤。

见母亲这样紧张,李茹忙道:“祖母没说什么。就是教导了一番,然后还赏了我一套头面。”

赏了一套头面?汪氏听了颇为愣然,那个只进不出的婆婆竟然舍得赏茹姐一套头面。这倒是奇了。

还有更奇的,第二天请安时,还特地点出茹姐儿,让她日后常侍在此,自己要亲自教导于她。

汪氏被杜三太太搞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想了想,待杜嬷嬷落单时将她请了过来,好茶好点心的奉上,还奉上了一只金镯子,才让杜嬷嬷吐了口。

只听这婆子说:“大奶奶毋须烦扰,太太将大小姐留下,那还真是为了她好。说不得啊,我们茹姐儿是个有大造化的,日后,大奶奶您也会尊荣富贵享不停的。”

听到这里,汪氏隐约有点明了,心中隐隐兴奋起来,进一步追问道:“究竟是何事?还请嬷嬷明示。”

杜嬷嬷哈哈笑着:“我的大奶奶,您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啊。您想啊,我们茹姐儿跟昭王可是年岁相当呢。”都说到这儿,还有个什么不明白的。

汪氏只喜的心突突跳。她的贴身嬷嬷虽也心生欢喜,但还是疑问道:“大奶奶,您说,太太想送茹姐儿去昭王府能成么?我们府上会同意么?”

汪氏笃定道:“这还用想吗。昭王现在最大的靠山就是我们家,我们家劳心劳力的将他送上去,怎么可能什么都不想得。送个姑娘进去,以图以后,不是理所当然的吗?好了好了,不说那么多了,你赶紧将我的嫁妆单子拿过来,我得看看,有什么东西好让茹姐儿使的。”

汪氏这两天颇为情绪高涨,老天还是可怜自己的,这自己费尽心机得来的唯一骨肉就要飞黄腾达了;日后,看谁敢在自己面挺腰子。还有那贱人跟那贱人所出之子,他日将他们全卖到苦寒之地去,以泄心头之恨。

心情甚好的汪氏,一扫往日的阴郁,这几天很是明朗开心,见谁都是一脸傲然笑意。

这点玉然是最有体会的,见汪氏现在见到自己全然没有了往日的谦卑,而是一脸大气甚而傲然的模样。

玉然颇是奇怪。这汪氏是遇到什么好事了?

很快,玉然就会知道这汪氏是有什么好事了。

杜三太太这些时日一直在想,要如何将茹姐儿推到昭王面前。

当然不能直接找侯夫人或世子夫人说;哼,别以为她不知道,侯夫人对自己就只个面儿情。毕竟不是亲生的,这种好事,当然得仅着自家人。要知道,侯府的适龄闺女儿可有好几个呢,自己找她们,那是在提醒她们呢。万一她们醒过神来,跟自家抢怎么办。

见杜三太太头疼如何找到昭王说项,杜嬷嬷出主意道:“太太,我看您也不必想那多了。我们直接到昭王府递帖子请见好了。昭王妃想来是不会拒见我们的。见到昭王妃,将意思说给昭王妃也一样。”

见杜三太太有点迟疑,杜嬷嬷进一步游说道:“其实啊,找昭王妃更好。您想啊,她一个新媳妇,面对您这个昭王外家亲戚,想来是不敢拒绝的。到时,说不得一下就成了呢?”

嗯,这个主意不错。杜三太太欣然接纳了。

选了个好日子,杜三太太带着茹姐儿到昭王府串门去了。

听得杜三太太来访,昭王妃虽是奇怪,但还是亲自接见了。

待听得杜三太太的来意后,昭王妃沉下脸道:“三太太此次来意,是侯夫人的意思?还是外祖母的意思?抑或是七舅母的意思?”

见昭王妃摆出王妃的威严,杜三太太有点慌神了;但还是勉励撑住,拿出三外祖母的架势逼问昭王妃同意与否。

昭王妃哪会被她这虚张声势唬住,很快套出话来;原来,她这次前来,并没得到侯府几大决策人物的授意。

昭王妃放下心来,但她奶嬷嬷的一番话却让她的心又提起来了:“王妃可别放心的太早了,这杜三太太是临时起意来的。但您怎么知道,侯府就没有这个意思呢?”

是啊,侯府这样鼎力助昭王登顶,怎么可能不想着分享胜利果实呢。而分享成果最好的不就是再送个姑娘进来,以巩固与皇权的关系吗。

一旦这姑娘诞下皇子,那自己日后可就难说了。

早就做好心理建设的昭王妃,早就知道自己日后不可能独占得了昭王。

其他任何女人她都不见得怵;但如果这些女人中有,有对昭王有恩的平川侯家的亲表妹,那就令人如鲠在喉了。

见自家一番话说得小姐心情郁郁,奶嬷嬷赶紧道:“王妃也不必想太多,我们还是赶紧传消息回去吧。让夫人帮着出出主意。”

这边昭王妃回娘家搬救兵了。

这边杜三太太要送孙女儿,进昭王府的消息也迅速传到了平川侯府。

待听得人报得此事,侯夫人大惊,当即气得砸了个茶杯。

世子夫人虽也生气,但也未深想。

玉然听到这消息,却是心惊不已。这事儿有猫腻,怎会这节骨眼儿杜三太太上门要送孙女儿?

玉然立即将心中所想报于侯夫人。

侯夫人听完,思忖一阵后,缓缓道:“你是说此事蹊跷?你做何想?”

玉然道:“孙媳想此事绝非偶然。具体的想法,孙媳已是有了,但孙媳想要跟祖父大伯商议过,再来禀报。”

侯夫人点头道:“那你快去吧。”

事不宜迟,玉然急忙来到英武堂,找到老侯爷,又请过世子爷。

人到齐后,玉然将杜三太太去昭王府的事儿说了,然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我们府上日后都不要再送姑娘去昭王府了。这不光是为了安抚窦家,也是为了我们府上日后计。毕竟,做君王的外家,比做君王的岳家安全的多。”

老侯爷、世子爷权衡利弊后,同意了这个观点。现在明定正在外征战,京中正是缺人手的时候,可不能在这个关键时候跟窦家起嫌隙。

说服了侯爷他们,玉然又来到昭晖堂,将意思说给侯夫人与世子夫人。

世子夫人虽心有惋惜,但为大局计还是接受了这个观点。

侯夫人听了玉然之言颇为赞许,自己还真没看走眼;这个孙媳妇的立意就是高远。

三人将话说完后,玉然告退。侯夫人也吩咐人,只要杜三太太一回府,立即将她带到自己这儿来。

玉然回到畅欣院儿,立即命人换好衣裳,并吩咐人立即备车,她要前去窦指挥使府上。

窦夫人也接到了女儿传来的讯息,听得平川侯府竟想送人进昭王府,真是怒不可遏。生完气后,更是深深的担忧。

窦夫人气得午觉都没歇好,翻来覆去了一阵儿,就爬了起来。

正心情郁郁的吃着茶呢,有人来报:“平川侯府的七夫人来了。”

喜欢穿越之侯门庶媳请大家收藏:()穿越之侯门庶媳热门吧更新速度最快。

见李起承他们不说话,礼部侍郎康均盯着李起承道:“世子爷怎么不说话了?现在匈奴点名要找你们,莫非世子爷怕了不成。看来,平川侯骁勇善战也不过是徒有虚名罢了。”

康成帝闻言,也不阻止,看着李家人的目光颇为不善了起来。

还不待康成帝想好,此次前来送信之人又说道:“此次匈奴一路进犯,叫嚣不已,点名要找平川侯一雪前耻。”

听得此言,康成帝也不再想主帅人选了;好了,匈奴本就找平川侯,那就让李家人去好了。

见到康成帝如鹞鹰般的眼神盯着自己这边,平川侯世子李起承心中一凝,看来,此次自家是躲不过了。

那人反驳道:“昭王年轻,刚刚入朝,正是需要历练之时, 现在去北边抗击匈奴,正是打出威望的时候,微臣也是为昭王着想。食君之禄, 就要忠君之事, 现在正是为君分忧之时,昭王别是因为害怕不敢去吧。”

昭王虽从小习学帝王心术, 文武之师轮番教导, 已算是颇有城府的了;但到底年轻, 受不得激。

被这人的话激得举步上前, 明定一见不好, 在昭王开口之际忙上前拦住。

康成帝惊怒非常,这样一来,北方已连丢四城了,长此以往,那还了得?

康成帝威严的目光扫向朝中众,逡巡一遍,认真的想着此次北征的主帅人选。

昭王当然不肯认,立时又怼了回去。这下,兄弟俩都丢开了帮手,你来我往的亲自撸袖子上了。

康成帝见两个儿子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不顾形像的大吵起来。

成王已是看到昭王之举, 立即不怀好意的开口道:“十一弟方才上前来,莫非是想毛遂自荐?”

昭王被明定一拦,也迅速冷静下来, 心中滴汗的暗道:方才怎么没忍住, 差点着了人家的道儿了。

早朝中, 竟有人当朝推举昭王做为此次拒敌的主帅。

平川侯一系的, 当即指责他不怀好意,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现下又不是危及到国之存亡之时, 竟然要昭王这个康成朝的亲王亲自去上阵杀敌, 是让匈奴笑话我康成朝无人么?

听得成王如此之问,昭王立即对着康成帝一抱拳道:“父皇有令,禛必遵从。”

说着,又转过头对成王道:“禛自知年岁尚轻,不敢为了面子而去自荐。不过,方才有人说的不错,国家有难,我等更应身先士卒。四哥既为我等兄弟执牛耳者,更应做出表率,此次北方有难,四哥更应身先士卒啊。”

成王一听,立即斥责道:“几日未见,想不到十一弟也学会了牙尖嘴利了。为君父分忧,本就是我等的职责所在。怎么,现今国家如此危难之际,十一弟竟想推脱不成。”

匈奴来犯?朝中众人皆是惊愕万分。

康成帝立即紧急商议此事, 务必要尽快选派人手去往北边增援。

为增援大将人选, 这几□□中吵翻了天。

阅读穿越之侯门庶媳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