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失传技艺,金细如发 (第二更)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瓶口沿描本金,口沿下环饰如意云头一周,金彩灿烂,富丽堂皇。颈部环绘变体如意内嵌花卉纹,肩部环饰缠枝宝相花、如意纹,设色妍丽夺目,缤纷多彩,尽现尊贵雍容。

近足处绘变体莲hua瓣纹、足墙饰回字纹一周。整体器身着色深浅有致,颇见柔美之姿,绘画精良细腻,工艺精湛绝伦,毫不逊于乾隆时期官窑的上乘作品。纹饰布局疏密有致,尽展乾隆时期瓷器奢华的艺术遗风。

“应该是嘉庆粉彩器中难得的上乘珍品之作!看来这鉴定师也绝对是个行家。”仔细看过后张楠心里已经有谱了。

他要出手了。

“您稍等,这件赏瓶还没标价,我需要请示一下领导。”中年女人回道。

“请便。”眉头一皱,犯错了!

不是价格,而是不专业:秦时和营业员都犯了个错,刚才没先说明白价格就上手,万一摔了等着傻眼吧!

狠狠鄙视了一下自己。

一会功夫,那人明显是去打完电话回来了。

“久等了。因为这是件嘉庆官窑中精品中的精品,所以需要3000元外汇卷。还有先生,我们这都是实价。”

尼玛,这是狮子大开口,还不带还价的!要是在黑市出现,这赏瓶喊价打死500块!

还没重生前上半年在京城的黑市,用200元人民币就淘到过一件雍正官窑青花穿花龙纹大盘,20年后至少上百万!

捏着鼻子认了,还好出差就有带大量现金的习惯,更庆幸这次从票贩子那还高价换了六千外汇券,加上原来的,随身有个差不多八千零点。

“帮我包起来,需要安全仔细。”

说着先付钱,点出整整50张100元外汇券,几个营业员都是一脸看土豪的表情。

80年代初期高富帅,绝对的。

黑市换3000外汇卷就花了4000块,真是大出血了!

“放心先生,我们常碰到这样的要求,您尽管放心。”

一会功夫,营业员从库房里拿出个有些年头的红木箱子,一看是个书箱,长度四十公分多点,应该是个清代的玩样。

“这是我们店配套赠送的包装。”

买个西瓜还送西瓜刀,这fu务态度不错,将来这书箱值个几千,这会就是个当包装箱的命,两瓜不值一枣的。

用毛巾打底,泡沫塑料挖出来的垫子,亲手将赏瓶放入箱子内。

“先别打包,我再看看其它小东西,到时候放一起。”

箱子是他走在哪个柜台就放在哪个柜台,不能出意外。

“哦,这几件东西不错,帮我拿出来看看。”

一对双龙含珠田玉玉镯,明代款式,玉质细腻、包浆圆润,已然是如假包换的羊脂白玉。做工讲究,仔细看过后认为是货真价实的明中后期产品,不是明早期的,也不是清代或民国制品:因为这个算不上文物,最多是个老物件,文物商店也卖,大不了当清末民国货。

玉镯子的雕工不是精通玉器的老手很容易看错——看到标牌上写的就是“清后期和田白玉双龙对镯”,标价380元人民币。

这会流行老翡翠,加上可能是断代错误,所以这对镯子价格还算合理,但这也已经超级贵了,上次买个不错的圆形玉镯才30块钱。

不过30年后,这对镯子至少几百万!

“拿个盒子装起来。”

这就要了。

“有配套的对镯木盒,您放心。”

还有一样小东西是金质凤鸟花卉步摇,标示其为清代产品,长180毫米、重量30克,垒丝工艺,花卉镶嵌红色尖晶石。

标价2500元外汇卷,说白了就是110块钱一克!

步摇上8只凤鸟展翅飞翔、花叶茂密繁盛,且2朵花卉花芯镶嵌宝石,凤鸟花卉均以纯金丝线连接,如果佩戴头上,会随着佩戴之人慢步前行而飘飘摆动,活灵活现。

这件步摇应该是宫廷用品,作工考究,工艺精湛。

不算黑,这会银行里买个金戒指都要八九十块人民币一克,这价格就算是加了个手工费,看来想外汇想疯了!

“不对!有问题!”

总感觉哪里别扭,放下手中的5倍放大镜,顺手从兜里掏出个小小的50倍放大镜。

仔细看了一会,

“包起来吧,我要了。”

心里直接骂人:“什么清代产品?!狗-屁专家!这是宋代的宝贝!垒丝加上还有花丝镶嵌,这超一流工艺清代宫廷大匠会有,不过没有了的是失传了的拍丝点焊!南宋后就失传了!”

刚才想到了《红楼梦》,那可能是个明代的故事、

书中并未明确是哪个朝代,很多人推测朝代背景是清朝或者明朝。

《红楼梦》出现那会正是大兴文字狱的时候,有人猜想为了保护生命安全,就把一些容易被他人视为敏.感内容的人和事,都选用隐晦的方式来表达。

不过清朝和亲,明朝没和亲,所以到底哪个朝代就是本烂账。

不过是一直把他代入到了明代在看,然后就感觉到了问题!

这支金步摇上所有细部结构,包括所有凤鸟、花卉都是以头发丝般粗细的金丝层层编织而成!

清代宫廷大匠师也许能将头发丝般纤细的黄金金丝编织成凤鸟、花卉,不过别说清代,就连到了21世纪,估计都没法拉出如此纤细的黄金金丝!

头发丝般纤细的金丝不是拉制出来的,而是“拍”出来!更不用说还有如此纤细的金丝焊接技艺,神奇到不可思议!

现在的专家们估计就没见识过如此登峰造极的工艺,砖家那就更不用说了,或许根本就明白如此纤细的金丝拉制和焊接,是如今根本无法做到的。

术有专攻,一个鉴定师也许是顶级的瓷器专家,但金银器方面可能就是半桶水了。再加上如今常见的放大镜只不过是5倍左右的放大镜,看走眼了这件极品金步摇也正常。

前世,江南省一座南宋皇家大墓被施工的挖掘机掀了个脑壳大开,几十上百人一阵哄抢,据说有个银鎏金凤冠都被一帮子人扯成了几十块分赃,足见当时现场哄抢的疯狂!

等到警察赶到,只剩下个挖机驾驶员翘着个二郎腿,坐在挖机里抽烟——据说报警的都是他。

这驾驶员见多了这码子事,有经验,一看现场情况控制不住立马偷偷摸摸报警,自个也没去哄抢,来了个稳坐钓鱼台。果然,哄抢的几十号人最后一个没跑掉,全给抓了,判了好几十个,不过最终收缴回来的东西就稀稀拉拉了。

还好,凤冠部分被撕裂的组件被追回,就是如此纤细的金属丝编织焊接而成,只不过是银丝鎏金,这下考古界才知道我们的老祖宗曾经创造出如此登峰造极的工艺!

显微镜放大上百倍后,从金丝上留下痕迹里最终判断出这金丝不是拉制,也不是敲,而是“拍”出来——至于怎么“拍”?不好意思,专家们不知道,只是猜测和制作金箔的工艺可能有相通之处。

而在2014年,曾经有幸私底下上手过其中一个小小的组件:一个小小的凤冠组件上有6只小鸟,每只小鸟才不到4个毫米长度,单单小小的翅膀上,层层叠叠用金丝编织的羽毛纤毫毕现;小爪子就如同被缩小了无数倍的真的鸟爪,甚至金丝还编织出了鸟爪上的鳞片皮肤效果!更不用说小鸟眼珠子都活灵活现!

精细到令人发指!

“异族南下,多少生灵涂炭,多少国之魁宝、技艺消失在战乱之中!”不由感慨。

至于之前为什么考古界不知道这个工艺?甚至没有类似工艺的实物出土和传世?

因为没地方去出土,传世更难!

北宋前似乎还没这个工艺,等到了南宋,这工艺应该是南宋宫廷专用,南宋灭亡时实物失散、被草原民族所夺,几百年下来不是损坏就是被重新熔炼。

而地底下的,因为南宋皇陵实为“攒宫”,即为攒集梓宫、暂葬地:当初南宋皇帝考虑以后迁回祖陵区内,所以棺椁葬得比较浅,盗掘起来很容易

加上还出了个叫什么杨的党项人、疯子、掘墓狂,元江南、元朝庭赴江南去汉化的急先锋、藏传佛教僧人、吐蕃高僧八思巴帝师的弟子,杀守陵人,把各处南宋皇陵挖了个精光!

连南宋公侯卿相们的坟墓也一个不放过,全挖了!钱财挖出来修庙。

还将南宋帝、后们的骨骸全部掘出,弃之荒野。

理宗赵昀是大头,将他的头颅从尸身上取下来带回北方,镶银涂漆,制成盛酒的器具使用!

又将南宋帝后的尸骨收集于临安皇宫中,上筑高13丈的白塔压之,名日“镇本”!南宋皇帝至死也无一人能回到祖陵处,反而遭陵毁尸抛。

最后还是朱元璋做了一回善事,将南宋帝王的尸骨重新归葬原处,重修了皇陵。

传世的毁于战火,陵寝也被挖光,这项或许只为南宋皇家fu务的“拍丝点焊”绝技,就这么失传,甚至不为人知。

直到2014年,那座逃过几百年前大劫难的皇族大墓被挖出,惨遭哄抢。

而如今买下的这件金步摇,或许是非常幸运的传世,也或许明清时被挖出后被妥善保存。不是刚出土的样子,保存非常好,完全没有损坏。

这下巨额的外汇券全报销了,所有东西放进箱子里妥善包好,再在书箱外套了个帆布袋。取了文物商店开出的购买证明,凭着证明可以顺利带出国,海关会凭此放行。

当然出国是不可能。

不去考虑它将来的价值,想到十二金钗与那位火车上遇到的纯纯丽人,张楠笑了。

“什么价?”

倒是很多嘉庆初年的民窑精品,底下是嘉庆款,结果东西却是百分百的乾隆风格,给倒过来了!

放下赏瓶,仔细想了想,记忆中如此精品的“嘉庆年乾隆款官窑粉彩十二金钗图赏瓶”似乎只在资料中看到过一次,还是件家族传世品,其余各大博物馆与拍卖公司未见类似赏瓶。

“这宝贝也舍得拿出来卖,还真没话说了。”心里直摇头。

“先生你好,有一件嘉庆年乾隆款官窑粉彩十二金钗图赏瓶还在库房,是目前本店最好的清代官窑瓷。”几位营业员中,一位似乎是小领导的中年女人说道。

“哦,有点意思。看看。”

营业员从后边库房里取出一个瓶子,放在已经铺了绒布的柜台上。

那为什么嘉庆年的东西是乾隆款呢?

因为乾隆还当了好几年太上皇威慑朝政,嘉庆初年御窑厂的烧制仍是乾隆御窑的延续,其造型式样、图案等均因袭前朝旧制,不敢僭越。

张楠眼前的这个赏瓶品相极好,撇口,细长颈,溜肩,鼓腹,腹下收,圈足,底心为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官窑形制寄托款。

整体造型考究典雅,修胎细致,严谨有度!所绘十二金钗人物勾画细腻与环境着色,淡雅柔美,娇嫩怡人。

这是件高大约二十六七厘米,口径8来公分,腹径15厘米左右,足圈不到7公分的赏瓶。

“可以上手吗?”

而字画是他的软肋,前世几十年都没琢磨透,最多是个半桶水,能不碰就不碰。

“女士,还有没摆出来的古玩吗?上档次的。”大体扫了一圈后问营业员,说的是一口港腔。

“可以,请小心。”fu务员递过一面放大镜,张楠摆摆手示意不用,“请给我个手电。”这是看赏瓶内腹的需要。

话说“瓷不过手”,都是行家,懂。为了防止由于相互传递间造成失手打坏东西,到时候责任说不清楚,看古玩必须一人放下后,再由另一人拿起。

不过对方没要求戴手套,张楠也就没太多讲究了,直接拿起来看。

(4300字大章,跪求收藏,各种跪求,还有存稿多多。)

字画就更多了,有打开的,也有一起存放的卷轴,还有乱七八糟堆一起没装裱的,甚至还看到一幅齐白石的虾米。

不过张楠暂时没打算出手:商店里瓷器价格是黑市里能淘到的几倍,加上这次携带不便,如果没有顶级精品那是看看就好。

阅读盗墓之收尽天下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