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心说,地少有地少的好处,日后纳粮也能少交点。倒不是她舍不得,而是即便交得多也有人眼红,弄不好就埋下了隐患。

*

日子就这么过去了。

这么一来,全村人都知道姜家又破了财。

其实,姜茂山这一趟出门把驴车给卖了,钱就藏在他家的高粱地里。那车上的麻包里装得都是干草,也没啥可抢的。可甭管咋样,姜家落败了穷得要变卖家产了,跟村里的大多数人家都一样了,也就没人盯着了。

这事过后,椿芽给大林和二林也上了一课。

她跟大林说:“大林,以后人家问你今儿吃得啥饭?你就说吃了野菜团子和高粱面饼子……”

“姐,咱家吃得不是玉米面馒头和小米粥吗?”大林不禁问道。椿芽一听,就唬着脸说道:“大林,这个可不能说实话!姐让你说啥你就说啥,省得人家眼红咱家……”

“哦……“大林蹙着眉头,点了点头。

二林在一旁听着,一双大眼睛“咕噜噜”直转。姐说了,只要听话就给他做发糕吃,宣宣的可好吃了。

椿芽做着种种打算,只为了将来一家人能安安生生的过日子。她想,只要运筹得当,这番苦心定会有所回报吧?

*

日子在纷繁杂乱中过去了。

就在这年秋天,独立团出了山区,回到了省界一带。

部队回来了,县保安团不敢轻易出城,就龟缩在城里。乡里的日子好过了一些,就纷纷纳粮支援子弟兵们。那些老根据地更是积极,有不少青壮汉子参军入伍扛起了枪,队伍也愈发壮大起来。

姜家湾这边也有了变化。

那些积极分子又冒了头,白天忙着宣传晚上还要开会。不过,夜里还是不敢睡在家里,随时都要挪地方。妇救会也行动起来了,搞起了“支前”活动。一群大姑娘小媳妇天天聚在一起做针线活儿,高兴了还要唱几句。

姜红梅来动员椿芽参加,她就笑着点了点头。心说,快解放了,好日子就要来了,得积极一点才是。

一九四七年,注定是不平凡的。

这一年,部队从被动防御转向了战略反攻,一改往日蛰伏状态。到了十月,中央提出了“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从农村包围城市开启了解放战争。这时候的独立团已是今非昔比,不但人员扩编了,就连武器装备也提升了一个等级,在正式编入华东野战军之后就改了番号,成了解放军第九旅。

齐明瑜随着部队东奔西走,心里的那点伤痛也渐渐消散了。人死不能复生,还有什么割舍不下的?他是一名革命战士,杀敌立功才是对牺牲同志的最好回应。

随着部队不断东移,他驻扎的地方离姜家湾是越来越远了。可那抹温暖的记忆却存在心底,从未消失。他想,等到解放了就回去看看,那里有姜大伯一家,还有椿芽和大林二林。

进入十一月之后,天气渐冷。

这天上午,后勤部的张部长找到了齐明瑜,问起了姜家湾的情况。齐明瑜心里一动,就把他所知道的一一道来,尤其是那边的群众基础,说得十分详细。张部长点了点头,突然问道:“明瑜同志,听说你以前学过化工?”

“张部长,我在学校里学过一年,几年不摸书本都快忘光了……”齐明瑜谦虚地说道。

张部长又问了学校里的情况,还夸他是个人才,说装备那边正缺人手恨不得立刻就把他挖过去。齐明瑜只想着打仗,对后勤装备并无兴趣。

可张部长却对他很满意。谈话结束后,就厚着脸皮跟团里借了人,由齐明瑜带队去执行一项秘密任务。还领着他去了后勤部,介绍了技术人员跟他认识。

“明瑜同志,一会儿还有一位姜同志从兵工厂赶过来……”

等见了面,齐明瑜才知道这位面色黝黑的中年汉子叫姜茂春,是从姜家湾出来的。他在村里养伤时,姜茂春去了部队上就没照过面。说起来,他跟姜大伯还是堂兄弟哪,那位英姿飒爽的妇救会会长就是他家闺女。

“明瑜同志,茂春对那边的情况非常熟悉,就由他来配合你完成这项任务吧?”

齐明瑜欣然接受。

就要回到姜家湾了。他不知道是否有机会跟姜大伯一家见个面?可心底的那种渴望却奔涌而出。

*

七天后,齐明瑜回到了姜家湾。

他带着一支小分队,穿着便衣进了老树林子。梁队长跟几名游击队员正等在那里,见了面顾不上寒暄就讨论起了正事。

“梁队长,小分队接到上级指示,计划在姜家湾一带建一个秘密兵工场……”

“兵工场?”梁队长一听两眼放光。游击队一向缺少枪支弹药,这一下问题就全解决了。

“对,这个场子规模不大,主要用来支援地方武装,同时配合着大部队行动……”

齐明瑜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一番。梁队长拍着胸脯激动地说道:“齐同志,您就放心吧!我们游击支队保证完成任务……”

事情定下来之后,就开始了选址工作。经过多方面的考虑,兵工场就设在了老树林子里。这里有一个山洞,少有人来十分隐蔽。而姜茂春是本地人,对这一带的情况非常熟悉。姜家湾就是他向部长推荐的,一个是交通便利便与采购原料,另一个群众基础较好便与隐蔽。

当然,这件事是秘密进行的,除了小分队和游击队外界少有人知。为了防止走漏消息,齐明瑜扮成了老百姓没有公开露面,姜茂春也没敢进村。

一行人窝在山洞里,条件十分艰苦。秘密采购原料组装设备,忙了一个多月。等到兵工场建好时,已到了年底。

临行前,齐明瑜想回姜家看看。可想到组织上的纪律,还是摁下这个念头。他连夜离开了姜家湾,姜茂春倒是留了下来。他是从兵工厂里出来的,就负责这边的日常事务。

梁队长带着游击队担起了保卫工作。

土岗子上的消息树立了起来,村道上有人把守着,镇子上也设了交通站,就连娃娃们都被动员起来,持着红缨枪站岗放哨,盘查陌生人员。

像姜保长和徐大户这样的,自然嗅到了什么,就举家搬进了城里不敢在乡间出没。老百姓们倒是满怀着希望,准备迎接胜利的到来。

(本文晋江独家发表,谢绝任何转载)

前院里扑腾着,后院里自然也听到了。

姜老太太拍着床板,跟老爷子说:“哎,我这不是还没走嘛?咋就哭成那样了?”姜长福绷不住笑了,这个椿芽啊净出些歪点子,瞧这家里闹得成啥样子了?

姜茂山一路走着,哭丧着脸进了村。见人就说刚走到高粱地那边就被人劫了道,身上被搜刮一空,藏在车底下的钱也被抢走了,亏得他跑得快才保住了一条性命。

村民们听了,也是摇头叹息。这世道不太平,秋庄稼一起截路的就时有发生。瞧瞧茂山平日里多仔细的一个人?就这也着了道。

姜徐氏也在院里痛哭了一场。惹得街坊邻居们前来宽慰她,说:“破财消灾,椿芽她娘,你就看开一点吧?”大林和二林也扯着娘的衣襟跟着娘一起哭,看着十分可怜。椿芽却哭不出来,就躲在屋里不肯出来。这点子是她出的,虽然只是演戏,可闹得心里咋酸酸的?

姜茂山答应下来, 耳朵也竖了起来。姜徐氏听说后, 偷偷跟丈夫说:“椿芽她爹, 你说咱这闺女咋恁聪明呢?”

“是啊, 椿芽跟别的娃娃都不一样……”

瞧瞧她除了忙家务,还教两个弟弟读书识字。大林六岁了, 开了春就上了私塾, 每天背着个小书包去念书, 可认真了。二林还在家里扑腾着,总是粘着椿芽问长问短,一门心思地学算术呢!嘴里还嘟嘟着:“日后, 二林也要像二表哥那样做个文化人!”

一转眼,秋庄稼种上了。不过三个月就长到了一人多高,密不透风,成了天然的隐蔽场所。

这天一大早,姜茂山收拾了一下就赶着驴车去了徐家庄。说是给老丈人家送点东西,另外再捎带着去那边走一趟货。可谁曾想,回来的路上就遇到了劫匪。驴车被抢走了,钱袋被掏空了,就连车上的物件也被拉走了。

在长辈面前,姜茂山耷拉着脑袋不敢多语。心里却想着,椿芽的点子起作用了?他自个儿都不着急,那些盯着他家的反而急了起来?

他回去跟椿芽一说,椿芽是暗自得意。

在忙忙碌碌中,日子一恍而过。

夏收过后, 姜茂山一咬牙又卖了几亩地。族人听说后, 议论纷纷。就连族长大人都忍不住了, 把他叫过去劈头盖脸地臭骂了一通。说他脑子发昏了?咋就把祖上传下来的那份家业给糟蹋了?

“茂山,这事就瞅着机会吧?”

“好的,爹, 那我就留点心……”

姜茂山哭丧着脸, 只说:“家里负担太重,日子十分艰难”。族长见了也没辙,只好连连摇头,摆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他也知道,这两年长福老哥病歪歪的基本上不怎么出门。对外说起来是三天一大病两天一小病,把家都给拖垮了。而茂山的娘更是天天喝药,只差变成药罐子了。这么下去哪行啊?眼瞅着那小康之家就奔着穷困而去了。

族长是连连叹息,对茂山当年不肯收养自家孙子之事也不再纠结了。人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茂山家里怕是走了背运了。

*

姜茂山心里拿不准, 就去找老爷子商量。

姜长福一听, 蹙了蹙眉头。心说,椿芽这法子虽然不雅, 可也是个办法。不过, 这事得再合计一下可不能穿帮了,于是跟儿子咬了咬耳朵。

阅读从小村花到大军嫂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